瀟瀟雨歇!
“哦?”李淵抬手摸摸額頭,唐瑛這麼一說,他苦笑起來,彆人都不了解他的心思,連裴寂都不明白,難道唐瑛真能懂自己想什麼?
“眼下大唐雖然在各個戰場上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用兵日久,士卒疲憊,民不聊生,國家曆經多年的戰亂,更是千瘡百孔,說句不好聽的話,真的要再來一次曠日持久的大戰,或者是一場決定生死的激戰,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真不好說。即便是勝利了,怕也是慘勝。所謂斃敵八百、自傷一千的結局,可能都算好結果了。這點,太子說的倒是沒錯。”
李淵的頭隨著唐瑛的話語慢慢地點著,這給了唐瑛信心,她知道,自己這次可能又蒙對了,李淵果然不是表麵上表現的那樣畏懼,他所考慮的事情,遠比李建成兄弟想的多,也完全不同於裴寂這些人的想法。
想了一下,唐瑛繼續說“陛下是戰爭中殺出來的君王,軍事上的事比任何人都明白,自然會想的更全麵一些。大唐和突厥早晚會有一場決戰,但決戰的時機卻不好把握,至少,眼下這個時機還沒到。彆說連年征戰,戰馬損耗很大,就算戰馬夠用,精騎兵也培養不過來呀,而這正是突厥人的強項,如果我軍不能在騎兵上壓製或者與其匹敵,跟突厥人決戰的想法就如做夢。所以,陛下不想現在就硬碰硬地打這一仗。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或許就是陛下讚同遷都的真實想法。陛下,不知道唐瑛說的對不對?”
“唉……”李淵長歎一聲,拉過唐瑛的手,輕輕拍了幾下“唐瑛,朕的兒子們還不如你懂朕的心呀!這些年,朕與突厥人打了多少次交道了,朕還不明白突厥人都是喂不飽的狼?可大唐剛剛一統,多年用兵,將士們都疲憊不堪了,民眾也不想打仗了。眼下,大唐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發展國力上,而不是繼續爭強鬥狠。真要與突厥決戰,敗了,就可能把大唐給敗完了。即便是勝,也難以完勝,不能完勝,突厥今年退了,明年還會來,年年如此年年打,大唐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呀!”
李淵的肺腑之言一說,唐瑛暗叫一聲僥幸。如果沒有這兩年的接觸,沒有李淵對她青睞有加的寵愛,她根本不會如此了解李淵這個人,真把李淵當成以前在書本上看到的無能皇帝,她犯的錯可就大了。幸好,她用女人細膩的心思,猜中了這個帝王高過彆人的心計,為她,也為李世民,爭取到了一絲成功的機會。
“陛下,您為什麼不把這些話說給大臣們聽呢?”
李淵笑著搖搖頭“這你就不懂了。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如果朕在大殿上把這些話說出來,或許不出幾天,突厥人就知道了,就會傾全力來攻長安。還有,遷都暫避突厥鋒芒,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遷都,不等於把長安拱手讓給突厥人,如果將長安當成誘餌來消磨突厥人的實力,等時機一到,就可以給突厥人沉重一擊,徹底消滅這一隱患。”
唐瑛啊了一聲,對李淵的認識更進一步。用長安做誘餌,這種設想,也隻有李淵才想的出來。怪不得,當裴寂提出在長安留下一支精兵強將進行駐守之時,李淵頗有些心動的樣子,原來如此呀。隻是,這些封建帝王想的再多,總有一點不會想,那就是百姓的生死與疾苦。
“陛下的想法唐瑛明白了。驅虎之計是好,但用的不好,卻會傷了自己。陛下,大殿之上眾臣爭論不下,蕭老大人說的民心向背問題最值得您關注。長安,可是新興大唐的都城,大唐能取得今天的勝利,也曆經了千辛萬苦,正當民眾心向長安的時候,陛下放棄長安,怕會引起連鎖反應,難以想象後果。”
李淵頻頻點頭,他之所以下不了遷都的決心,也正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昨日二郎也提起過,朕之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唐雖然取得了天下一統的局麵,但各處並沒有完全安定下來。特彆是江南和巴蜀之地。再加上河北山東剛剛平叛,人心並沒有完全平複下來,萬一……唉,朕也是難以做出決斷呀!”
明白了李淵的心思,唐瑛就好出主意了“陛下,唐瑛覺得,兩者難以取決的時候,隻能好好計算一下利弊了。在唐瑛看來,遷都的弊遠遠大於利。突厥人貪得無厭,我們讓一步,他們就敢進一尺,所以,這讓一定要有分寸;民心呢?動蕩多年後,民心比軍隊還脆弱,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亂成一團,謠言更是滿天飛,你想控製都控製不住。”
李淵緩緩點頭“你的意見也是打?”
“是,打。”唐瑛點頭“但怎麼打,如何打,是大打還是小打,卻又兩說。臣建議,陛下不妨就讓秦王率部北上,先做出大唐舉國與突厥拚死一爭的架勢來再說。至於這仗怎麼打,還是讓秦王做主吧。不過,陛下,您考慮的這些事情,一定要讓秦王明白,他心裡有底,才知道這仗如何打才對大唐最有利。”
“嗬嗬,唐瑛,你還是在為二郎說話。”李淵笑笑。
唐瑛搖頭了,她這樣說,還真不是為李世民說話“陛下,我真不是為秦王說話。唐瑛敢肯定地說,秦王在這件事上,也是憑著一股熱血反對遷都,他想的沒陛下這麼周全。臣還是建議陛下用秦王,那是因為秦王有這股熱血,他戰無不勝的名氣也大,能在氣勢上壓製住突厥人。但是,陛下如果不把憂慮的事情告訴秦王的話,這一仗,難說後果。”
李淵苦笑“唉,這兩個兒子,一個隻想著要穩,一個隻憑一股子勁去拚,誰也沒你想的周到。唐瑛呀,朕眼下可是真犯愁了。”
“犯愁?”唐瑛雖不知道李淵為什麼犯愁,卻還是聽出了李淵的弦外之意“陛下,您慢慢引導秦王他們多學點這些實際的東西,彆急。”
李淵意味深長地看了唐瑛一眼“他們都不小了,有些性情,怕也難改變過來。算了,不說他們了,你的建議朕明白了,讓朕再想想,明日上朝後,朕會把此事決定下來。”
“嗯。陛下要注意休息,當斷則斷嘛,用不著想的太多。”
“好,好,朕知道。”李淵笑了“唐瑛,這幾日去見太子妃了嗎?”
唐瑛苦笑,她當然明白李淵的用心,不好拒絕,卻是笑道“沒有,太子妃那兒也沒什麼事了,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再說,這幾日我忙著翻找長安到雁門一帶的圖誌,想找出抵禦突厥的最佳戰場,也沒那時間去見太子妃。”
“嗯,朕知道你一心為大唐,是個好孩子。這樣吧,朕也答應你前些日子的請求,真要派兵迎戰突厥的話,就放你去前線。”
唐瑛聽李淵這一說,就知道真要打這一仗了,而且,這一仗的勝負關係實在太大,所以,李淵才一反以往的做法,同意放她出去“陛下放心,唐瑛一定會竭儘全力,助秦王打贏這一仗。而且,唐瑛也會努力配合秦王,儘量將這一仗對大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李淵點頭了,他要的就是唐瑛這句話。李世民打仗沒的說,但頭腦發熱的脾性卻讓他有些擔心,要知道,這一仗真要打起來,可關係著大唐的生死存亡,有明白自己用心的唐瑛在李世民身邊,他心裡也算稍微多了一點安穩感覺。
李淵並不清楚,此時唐瑛心中已經在開始醞釀一個計劃,她要為李世民爭取將軍權永遠拿在手中,北定漠北,好呀,李世民,隻要你真這樣想,那,我就為你創造這樣的機會吧,等你徹底消滅突厥這個隱患後,咱們再來一個定乾坤。
李淵果沒食言,第二天就下旨,封秦王李世民為征討大將軍,率長安城內外的所有精兵兩萬餘人,外加天策府眾將,即可趕往涼州迎擊突厥入侵之敵。
李淵並沒有在朝廷上宣布讓唐瑛隨軍的決定,所以,當唐瑛來到秦王府,將李淵的意思告訴李世民後,李世民心中是憂喜交加。憂的是,他的父皇顯然已不如從前那樣相信他,任用他了,父子之間的隔閡將越來越深。
歎口氣,李世民意識到這次出兵,結局對他而言怕沒有好處。他此去若是失敗,就給了皇帝和太子剝奪他軍權的借口,從此將無法翻身,而贏了,功勞沒有,彆人的猜疑心卻會加重。
不過,好在李淵還肯重用他,在關鍵時刻還是對他的能力認可的。而且,有唐瑛跟隨在他身邊,且不說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恢複到從前,就是收兵回來後,在皇帝麵前,唐瑛絕對會為他力爭的。
帶著各自複雜的心情,李世民率兵走出了長安城,而唐瑛則勒緊戰馬韁繩,以天策府女將的身份,緊緊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唐瑛卻沒想到,這一次卻是她最後一次跟著李世民上戰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