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雨歇!
武德八年十一月,李世民結束了北巡回到長安。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李淵的命令下,他不僅在通州、靈州、涼州逛了一大圈,還受命去隴右地區視察了好幾處大型養馬場。李世民對李淵的這突如其來的旨意弄的有些莫名其妙,和長孫無忌等人商討了幾次也不得要領,竟是懷著萬分的疑慮回到長安城的。
李世民回到長安的時候,唐瑛已經回長安兩個多月了。這兩個多月裡,她焦急地等著李淵對突厥政策上的決策旨意,可李淵就像忘記了這回事一般,不光是在她麵前,在所有人麵前都完全沒有一絲的意思表露,而唐瑛交給他的突厥地域圖冊,也像是被他鎖進櫃子裡後就忘記了似得。
不過,唐瑛卻知道,李淵並不是沒有考慮此事,她從李建成那裡得知,李淵要求李建成在近期內將大唐每年能獲得的精良戰馬數目做個統計,同時還要統計飼養五萬戰馬和騎兵的所需。而李淵也在一次與唐瑛下棋時,有意無意地提及了眼下軍隊中哪些將領對騎兵的統禦能力最強。
這些不經意的信息彙總起來,說明李淵不僅在考慮唐瑛的建議,而且是在逐步進行著規劃,唯一沒拿定主意的,恐怕還是軍隊的統帥人選。說明白一點,就是用不用李世民,這才是李淵考慮問題的難點。
而李建成既然在唐瑛麵前表明了態度,也沒有食言,李淵不提此事,他也不提,李淵需要什麼資料,他就積極去尋找什麼資料,需要什麼數據,就上報什麼數據。他的所作所為,讓唐瑛也找不出一點瑕疵出來。但唐瑛清楚,李建成不會放棄太子之位,也不會放棄和李世民之間的爭鬥,而他的堅強後盾,就是李淵。對於這點,恰恰是唐瑛最難解決的困難。
“唐瑛來過府上嗎?”
在回長安之前,李世民已經知道了唐瑛這一年多的經曆,聯想到唐瑛走之前留下的上中下三策建議,他總算完全明白了唐瑛的良苦用心,因此,回到府上,見到長孫無垢,李世民的第一句話就在問唐瑛。
長孫無垢一麵親自接過李世民的披風,一麵示意香怡帶上所有隨侍的人退出去,等人都走光了,她才回答李世民的問題“妹妹一回到長安,就來府上了。這兩個月裡,她不時過來探聽殿下回來的消息,好像有很要緊的事要告訴你。”
聽了長孫無垢的回答,李世民吐出一口氣,神情也輕鬆了許多“看來她此番在突厥大有收獲。你準備一下,明天我就去看她。”
“妹妹眼下不在城裡。”
“嗯?又去哪兒了?”
“跟陛下去仁智宮了。”長孫無垢搖搖頭“自從她回來後,陛下似乎離不開她了,去哪兒都帶著她。”
“這是好事。”李世民不在意地擺擺手“有她在父皇身邊,對我等有利。”
長孫無垢顯然沒李世民這麼無所謂,輕歎一聲,道“殿下不知,眼下除了咱們府上,妹妹的郡主身份,遠遠不如東宮良悌身份惹人注目,就連太子,每每送到妹妹府上的首飾和錦緞,還有一些器皿,都是按照良悌規矩送過去的。”
“什麼?”李世民吃了一驚後,臉色不好了“唐瑛怎麼說?”
“妹妹一開始好像不知道,殿下也知道妹妹對這些東西一向不太講究。我讓靈雲提醒她後,她對靈雲說,他們給他們的,不要白不要。不過,倒是也沒見她用這些東西就是了。殿下莫要說她,她的脾氣是說不得的。”
李世民陰沉著臉,點了點頭“唐瑛那兒我自有分寸,倒是父皇和太子……哼。”
長孫無垢歎口氣“妹妹是個有主意的人,這事她一直拖著,隻是,一旦父皇真下了旨意,她也拖不過去呀!我聽萬娘娘說,父皇已經幾次給舒國公(李蓋)提了這事,聽說還給李總管也去過密函,依妾身看來,恐怕過不去這一年了。”
李世民慢慢地坐到榻上,無意識地敲著枕頭,過了許久,才道“李世勣被封為並州行軍總管後,越加被父皇重用,而他跟我們的接觸也是越來越少,幾乎到了書信不通的地步。此人對唐瑛的作用太大,而唐瑛對他的影響更大。所以,若是父皇給了他什麼暗示,加上對唐瑛的安排完全落實,他傾向太子是必然的。原本我不想逼唐瑛,可權衡利弊,有些事情,不能不逼她去做。”
“那,殿下準備怎麼辦?”
“李世勣、李靖,這兩人,都不能讓太子得去。眼下,我們除了靜觀其變外,也隻能依靠唐瑛了,她咬緊牙關不鬆口,我料父皇也不忍心逼她太狠。過段時間,我可能還要出去,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加強和唐瑛之間的聯係,一定要讓唐瑛將李世勣拉住,你該給的承諾,一定要給她。”
長孫無垢苦笑“殿下還不了解妹妹的脾性嗎?她何曾看重那些名分。”
“她要不要是她的事,我們一定要給,這是給她麵子,也是對她的肯定。”李世民擺擺手,對長孫無垢笑了笑“我知道,讓你去做這些事,是委屈了你。”
長孫無垢回李世民一個微笑“殿下說哪裡話,怎是委屈我?這本就是我該做的。我倒是覺得,讓妹妹直做一個夫人,真是委屈了她。”
李世民笑笑,夫人的名號是委屈了唐瑛,可這種委屈也是暫時的。隻是,他轉念想到一件事,卻是冷笑了一聲“你或許不知,太子對東宮臣屬們說,唐瑛就是他的宰輔,是大唐不拿俸祿的宰輔。”
“宰輔?”長孫無垢倒吸一口冷氣“太子會學父皇嗎?”
“學父皇?任用唐瑛為朝臣?”李世民哂笑一聲“當初父皇也不過是利用唐瑛玩鬨一把而已,何曾真正要安排一個女朝臣。太子要的不過是個態度。父皇既然期望唐瑛成為母後那樣的女人,太子自然要順著父皇的意思去說。”
“哦。”長孫無垢明白了。
“現在的問題在唐瑛身上,她能否抵抗的住這個隱形宰輔的誘惑,讓我有些拿捏不準。”
長孫無垢想了想,笑道“既然是隱形的,殿下也給妹妹這樣的待遇,不就成了?再說,照妾身看來,妹妹怕是不稀罕喲。”
李世民想著唐瑛時常用咄咄逼人的態度述說朝政之事,轉念再想想唐瑛不看重名利的脾性,心裡實在沒多少把握“看看再說吧。”
“嗯。”長孫無垢將此事牢記在心中後,方問“殿下剛才說很快又要出去?可是邊界又出事了?”
李世民搖頭“眼下快入冬了,突厥人不會再來。我是想,父皇突然命我巡視隴右馬場,或許是想讓我組建一支精騎軍。”
“啊,殿下說起這個,妾倒是想起來了。宮中傳話說,父皇召太子詢問過馬匹數量,還有供養糧草等事務,還問過裴矩,眼下大唐需要多少精銳騎兵,可以解決突厥人。”
李世民一向很注重長孫無垢的消息,這些消息來源可是長孫無垢這些年努力的結果,不見得精準,卻絕對真實。聽了長孫無垢的話後,李世民不僅沒有興奮起來,反而皺起了眉頭,難道說,他的父皇連組建精銳騎兵的人選,也沒有選定嗎?李世民不認為李建成會擔當此任,但……大唐今非昔比,能人不止他一個呀。
李淵人在仁智宮,卻沒有荒廢朝政,得知李世民回到長安後,一係列早想好的旨意發了出去。以整合朝政要員為名,重新恢複了李世民中書令的職務,卻同時晉封李元吉為侍中,將兩個兒子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其中的玄機了。
李世民很清楚,這是李淵對他的暗示,意思是你老實些,照樣是被倚重的孩子,若是不老實,自然有人替代你。憤怒有,不甘也有,但李世民沒有任何表示,既然是中書令,自然就要履行好職責,他按部就班地乾著自己的工作,並延續一年來的作風,繼續討好後宮嬪妃和各層官吏。
隻是,李世民心中的焦急卻在日益加深,他回到長安半個月了,隴右馬場和唐軍現階段騎兵水平的報告也給皇帝十來天了,可是,他的父皇一點反應也沒有,就像從來沒讓他做過這些事情一樣。
在李世民的翹首期盼中,武德八年十二月初,李淵總算結束了他的“巡視”和狩獵,回到了長安。
唐瑛這段時間也急,李世民彙報給李淵的材料她看不到,李淵的想法也沒給她說,她的幾番暗示也沒得到回音,這心裡越發不踏實了。不過,她並不是很焦急。李淵是在權衡利弊得失,可她清楚,李淵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他已經從那份詳儘的草原地域圖上看到了製勝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彆說他身為帝王了,就算一個普通將領也不會放過。
唐瑛根據這段時間收集到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消息,推斷出,李淵的猶豫不決,僅僅在於他無法確定統軍人選,能不能讓李世民去組建消滅突厥人所需要的騎兵隊伍,不讓李世民去,誰又能擔當這一職責,這些才是李淵麵對的難題。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