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雨歇!
唐瑛在裴矩那裡幫忙,對大唐各地的倉儲還是十分了解的,聽了李淵的擔心,她笑笑,扳著手指替李淵算起帳來。
“陛下,您算一算,朝廷和地方上,為了賑濟災民,得派出多少官員和人手?光是護送和轉運賑濟糧的馬車和官兵,每日的消耗也不少吧?如果大家都願意出勞役的話,就不需要再發放賑濟糧,這一筆就能省下不少糧食呢。而服役的百姓本身就有口糧,這兩斤糧食是他們給家人掙的,四口之家,兩斤糧食吃兩天是少了點,卻比賑濟糧要多的多。如此一來,那邊節省下來的賑濟糧,用做這邊的工錢糧,就算要添加一些,數量也有限。朝廷省力,百姓得了實惠,皆大歡喜呀!”
唐瑛越說越順暢,不過是靈光一現的想法,真說出來,卻是越發覺得有道理了,她自己說著都有些得意了。
李淵聽了唐瑛的這番解釋,是頻頻點頭“這個法子果然有可取之處。這樣,朕馬上讓裴寂這些老家夥過來,再把太子叫過來,大家就你這法子,商議一番,拿出個可行的方案來。”
“陛下若是覺得這個法子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唐瑛還有個建議,不知道……”
“說,朕聽著呢。”對唐瑛給的建議正有興致的李淵,更想聽聽另外的建議了。
“我想建議陛下派秦王去當個巡慰使,在巡視天下災情的同時,也負責敦促各地做好這次的勞役征集。”唐瑛現在是太想讓李世民離開長安,太想把已經積累到極點的矛盾給化解一下了,所以,她才會有如此的靈機一動。
聽到唐瑛又一次提起放李世民出去的話,李淵不自覺地皺了一下眉頭“再說吧,等商議過了再說。”
救災的大事耽擱不得,但勞役的征用卻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就能行的。李淵就唐瑛的建議廣泛征求了群臣的意見,大家卻是眾說紛紜,並無定論。商討幾日之後,李淵最終還是沒有采取唐瑛的這一建議。大災之年,穩定是第一要務,唐瑛的建議雖有可取之處,卻沒有經驗可用,因而,李淵還是聽取了裴寂等人的意見,大災之年,寧可遵守成規,也不可做什麼實驗。
既然唐瑛多派一次勞役的建議沒能被接受,那麼,她跟著建議將李世民外放的建議也不會被李淵考慮了。而這一個月裡,突厥人的侵擾不斷,卻沒有再有實質性的大動作,頡利帶領的突厥主力精銳似乎敗在李靖手下後,真的收了回去,再無動靜,這也讓李淵暫時放下了心思,將政務的中心還是放在了應對大災上了。
然而,上蒼注定了武德九年是個多事之秋,就在大唐上下一心抗旱救災的時候,一個奇異的天象再次讓朝廷中的人們開始陷入了不安中。
這個奇異天象在天文學發達的後世並不稀奇,就是一次簡簡單單的金星伴日,即在某個特定的繞日行進中,金星的軌道和地球的軌道在某一個時刻角度剛好能讓地球上的人們,在白天能用肉眼看到金星出現在了太陽的一側,沒有被太陽的光芒所遮掩。
然而,在科技並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古代,人們並不能認知這些天象,反而會把出現幾率很少的天文現象,和一些預言傳說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庸人自擾的情況,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庸人自擾會造成恐慌或者災難,更沒人料到的是,這次的天象竟然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場血腥的政變,真的從它開始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一上午的朝議之後,群臣拖著疲乏的腳步走出太極殿,騰地,一個聲音在太極殿外的空地上響起“快看,那是什麼?”
裴寂和陳叔達等人落在後麵,正緩緩地從太極殿中走出,看到一群人都站在殿門外不遠處看著天空,他們也抬頭看去,這一看,幾個人頓時臉色大變。一輪銀色彎月形狀的亮點,若隱若現地出現在耀眼的太陽之側。這一現象,古籍中的描述是太白貫日,主大凶。
“太白星白日星顯,這可是大凶之兆呀。”
“可不是,這種凶兆,都預示著朝中有大的震蕩,或者大災難。”
“古書上曾有記載,太白星白日貫空,主當朝者更迭,難道這朝中要出大事了?”
裴寂和陳叔達互相看了看,兩人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大殿方向,大凶之兆的出現,會意味著什麼,誰也難以料到呀。
蕭瑀耳聽著周圍人們的輕聲議論,手達涼棚狀,仔細看了半天太陽側的那個圓形亮點,半晌後,猛地一聲冷哼“今歲天下大旱,此等天象出現,正為示警,印證了大災之說。爾等不明所以,怎敢在此胡亂猜測?”
蕭瑀的一番嗬斥,頓時警醒了眾人,他們趕緊閉上嘴巴,散了開去。
“唉,作為朝中宰輔,你我該檢討一番才是。”裴寂見蕭瑀出聲斥走了群臣們,他踱步走到蕭瑀身邊,歎氣道“我們幾位是不是聯手上一份奏折,把這個天災示警承擔幾分下來?”
蕭瑀還未回答,封德彝連連點頭“裴相說的對呀。這等天象示警,當是指我等才德不足,未能替陛下分憂,解天下百姓之困,上份罪己折子,禱告神明,求上蒼體恤才是。”
蕭瑀冷笑“該如何做,我自知。還是先去稟明陛下吧。”
陳叔達也緩緩點頭“如此大事,當先稟明陛下。”
太白貫日的確是大事,儘管蕭瑀厲聲嗬斥住了其他臣子們的議論,但作為朝廷上的幾個宰輔,也都是有經曆的老人,都明白太白貫日真正所指的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災年,所以,就算這些人一心想隱瞞此事,卻也是有心無膽,不僅不敢隱瞞,反而要在第一時間上報給皇帝。
李淵不是天文學家,也不太明白這占卜之事,但他也明白這一天象的特殊之處,聽報之後是大驚失色,隨即想起有關這一天象的那些記載和傳說,頓時皺緊了眉頭。環視了一下和他同樣表情的心腹們,他也隻好硬起頭皮詢問大家的意見。
隻是,李淵想得起的事情,彆人也同樣都明白,這種有關朝廷社稷的大事,讓他們怎麼好將實話說出口。因而,他們幾乎是眾口一詞地用大災示警來解釋這一奇特的天象。幾個心腹們都不肯明說,李淵苦悶中也不好說的太直白,因而,當唐瑛抱著一疊文書找過來的時候,就看到一群皺眉不展的人坐著歎氣。
“陛下,都過了晌午了,您怎麼還沒去用膳?”
李淵抬眼看看唐瑛,再看看她手中的文書,搖搖頭“朕沒胃口。這是裴矩讓你拿來的?”
唐瑛搖搖頭,走到李淵身前“是太子。唉,在東宮忙了一天外加一上午,總算把最要緊的地方擇出來了。陛下看看,沒啥問題的話,太子他們就往下發了。”
唐瑛說的是放賑名單,這二十幾個地方是她和裴矩等戶部的一幫子人用了好些天才弄出來的,又拿到李建成那裡分彆擇出緊要和暫緩來,最後選擇了十處地方拿來給李淵過目。
“這十處幾乎都經過了半年的乾旱,實在是顆粒無收。眼看還得旱下去。”唐瑛歎口氣,苦笑一聲“陛下,您在考慮一下,光是放糧食也沒太大用處,人沒水喝才最慘。”
李淵嗯了一聲,粗略翻看了一下那些文書,往旁邊一放,拿眼睛看幾位首輔“瑛兒前天又建議朕放這些災民去有水源的地方暫住,你們如何考慮的?”
裴寂小心回答“郡主的建議不無道理,隻是,這組織起來……不知道那些災民肯不肯聽話呀。”
陳叔達卻是點頭“郡主的建議很有道理,臣還是昨天的答複,同意。組織嘛,並不困難,安置到不算遠的地方去,一家安兩家,隻要朝廷的糧食能給到位,短時間應該可以。”
封德彝卻是輕歎一聲“天象示警,萬事還是多準備準備才是。臣也覺得郡主的建議可取,但,安置之地,不好選呀!”
“人都是有善心的,特彆是大災之年。”唐瑛對封德彝的小心不以為意“隻要朝廷解釋到位,又不曾短缺了大家的,大家都不會有什麼拒絕的想法。再說,百姓比我們會想,今年是這些人受災,日後難保他們不受點天災人禍的,今天積德行善,明日善人有善報。”
李淵揮揮手“就這樣吧。讓各地馬上沿途查勘可供暫時居住的地方。子聰,你草擬個旨意,儘快下發到這……多少個地方?”
唐瑛趕緊回答“二十七處,最要緊的十處。”
李淵點頭“對,下發到這二十七處。太子那邊也抓緊點,等下麵的報上來了,馬上調撥糧食過去,不得有任何耽誤。唉,蒼天預警,大家都得加倍小心呀。”
連聽了兩次老天預警,唐瑛也上心了“蒼天預警?陛下指的是什麼?”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