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三國!
劉曄先派人為荀彧安排住所,勿忙趕回後便親自往相見,如此禮遇不僅讓帶著十餘家屬的荀彧感動,更讓劉曄身邊的趙雲,典韋,張飛等人驚奇不已,不知這荀彧是何方高才,能令劉曄作出這般從未有過的禮遇。
劉曄到得房外,便正好見著一位年紀約為三十,儀容俊美之男子得到通傳消息後,攜著身後老少共十二人到門口敬拜迎接,恭聲說道“未知明公回轉,尚未謝安居之禮,更有親曆訪閱,是為彧及家親之大幸也,請明公勿怪吾輕慢之罪。”
他嗓音柔和而有威儀,單論容貌之俊隻怕便是冠於劉曄僅見者,所說話語也證實了他的猜測,頓時喜動顏色,親自上前扶起荀彧道“吾早聞南陽名士何伯求驚異讚稱文若為‘王佐才也’!今能見之亦屬曄之榮幸,冒昧來訪,文若勿怪才是。”
如此謙遜真誠話語自然讓荀彧對劉曄更多了解一分,心中頓起感激之意,“奔波近三年,終於得逢明主”的感覺油然而生。
賓主一番客套,劉曄也通過介紹知曉了荀彧家屬身份妻為唐氏,原中常侍唐衡之女,長子荀惲六歲,次子荀俁隻有三歲,其父荀緄卻留於鄴城,顯然是其弟荀諶的“功勞”,叔輩便隻有一個荀肅,其餘便是幾位族中願意跟隨他的後輩士子。
劉曄知曉這些人為真正的知名之士,就算為了荀彧也得好生籠絡親近,於是一一見禮,沒有絲毫牽強感覺,頓時讓原本心中頗有幾分忐忑的荀彧親族心下安定。
逢得這許多人,劉曄當然也不可能立即拉著荀彧去大談如何處置現時他麵臨的難題,此次見麵隻為安撫,最後更是教荀彧次日來見,他便坐於州府中靜等。
……
第二日上午,就任州牧後第一次早早來到到州府內開始辦公的劉曄頗有些神思不屬,在他出征和回來整頓軍務的日子裡,大小政務依舊還是交由劉虞處理,田豐協助的。但人力畢竟有窮,先前州府中官吏多屬於田裴一黨,隨之叛投於公孫瓚者不知凡幾,急切間非緊急大事便都積壓在案,專等劉曄任用合適人選後再來處理。
劉虞前番不聽劉曄之勸,用人失當,現今讓權於劉曄,而他又沒有合適建議,自然不會在這方麵來乾預。
劉曄隨意從堆積如同一座小山般的案卷中抽出幾份,隻見上麵儘是瑣碎不已,偏生又得州牧大印才能生效之事,隨手又放回原處,乾脆就穩坐下來,拿過著人尋來的《史記》細讀。
唐太宗曾說過“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
也正因為這次迫不得已,最終求問於史書,使劉曄深切地明白了這句前世就記在耳邊,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的名言。從此,劉曄手上的書冊,除了兵書,醫論,又多了一種……
而這也是他後來讀通史書,明白其中關節後,再回想自己後世所知曆代大略情況,頓時恍然,終於總結出一套現實可行的政治路線的原因了。曆史,有它的必然,如若劉曄不明白其中關鍵,他將永遠是徒勞無功的;同樣,曆史又充滿著偶然,當劉曄能跳出圈套立足於旁觀者清角度時,順勢而為,自然也能水到渠成!
……
“報~~~府外荀彧投貼來見!”
等到辰時五刻,忽有門房前來傳信道。
“快快有請!”
沉浸在書中事實而推理的劉曄乍逢打擾,頗有幾分怒意,猛然間才轉過念來,忙叫人前去請引。然後自己便整理好衣冠,親到門口等侯,直看得特意聞聽此事而趕來的田豐和戲誌才兩個對視無言,心下念動不已。
戲誌才雖於穎川早聞荀彧之名,但畢竟未有親見。
“文若不必多禮,來人!置席伺侯!”
劉曄見到荀彧在兩名府兵引領下已到門前,頓時幾步搶出,製止其施禮,親熱地拉著他的衣袖便大聲傳令左右道。
“明公如此客氣,彧心中感激!”
荀彧見一禮拜不下去,隻得稍一彎腰算是禮過,再有劉曄寒暄幾句,看著時候差不多了便拉其進入議事堂中,內裡在這短短一會間便已布置好了席案。
“來來來!文若便坐於吾之對麵,曄亦可當麵請宜。”
劉曄如此發話,自有人將兩張案幾並攏。
“是!”
荀彧見推辭不過,也隻得受了,見劉曄先落席入座,這才坐下。
對於這種跪坐,劉曄本心是極為討厭的,但“入鄉隨俗”,沒有足夠實力改變一切以前,這等習慣也隻能算末節旁支,暫且隨之。
置席不是為了開宴,卻是想大家談話方便些,劉曄另教田豐,戲誌才坐於下首,最後直接說道
“文若,我劉曄卻是個急性子,不講客套。吾雖早聞汝之名聲,然則規矩不可破,亦得親自考察一番,這才算正理!便請問一句文若以為吾之出路在何處,大漢之出路又在何方?”
荀彧不是沒見過世麵的人,但對於像劉曄這般實權在握後還如此真心禮遇依舊心中觸動,再見劉曄如此直截了當,行事又一貫雷厲風行,內心更添欣賞之意,聽到劉曄問及他心中亦是一直苦思不忘的問題,頓時眼中神彩奕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直接朗聲回應道
“彧以為,大漢之出路便是係於明公之手!反言之,此亦為明公應走之途!”
“哦?願聞其詳!”
聽聞此言,不僅是劉曄心中一動,便是田豐,戲誌才也是聚精凝神,想聽這位“口出狂言”的“王佐之人”想法究竟。
“天下分崩,漢室衰微,幾乎名存實亡,此誠為國家之不幸!然彧親見之天子聰穎,嘗有大願,此一幸也;再者天下心向漢室者畢竟眾多,有明公、曹公這等願為天下計之英俊之士,此二幸也。彧本欲往扶曹公,隻因明公先前處境尷尬,表現差強人意,近聞破除公孫,大勢已定當然便來相投。明公行事忠心為國,不存彆樣之念,現今所慮者自然是如何興扶漢室!”
荀彧一席話說得是鏗鏘有力,最後更是直接拋出他一直以來所思的極為重要想法——
“彧以為,明公應當擇機‘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隨機發難,一統中原並非難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