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城隍廟,神相_神州俠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神州俠隱 > 第六十二章 城隍廟,神相

第六十二章 城隍廟,神相(1 / 2)

神州俠隱!

淮陰城,舊稱清河、清江,地處京杭運河和淮河的交彙之處,東毗鹽城,南連揚州,是極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加上淮陰城四周山河湖泊眾多,西有洪澤湖,南有高郵湖,河湖交錯,水網縱橫,物產極為豐富,自古便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早在隋朝大業年間,洛陽至揚州的漕運要道——即大運河鑿成之後,淮陰城就成了漕運的重要孔道,自唐以來,朝廷就在淮陰城設立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同時,淮揚一帶鹽場眾多,淮陰因其地理優勢,變成了淮揚食鹽彙集之處,淮安鹽業再興,依托漕運水路,鹽運也自淮陰發端。正是這種政治經濟的因素致使淮陰空前繁華,古人用“襟吳帶楚客多遊,壯麗東南第一州”來形容淮陰。

淮陰是朝廷總督漕運官署所在,自然整個淮陰城最大的生意就是運糧和運鹽,漕運,是運送漕糧的一樁大工程。每年由江南諸省市收糧運往北方各糧倉供皇室貴族、朝廷大員的食用和俸祿,經漕河水道北上的運糧船就有六、七千艘之多,每艘船由一名漕運官署軍官領運,他的頭銜是軍曹,形同船長。軍曹再負責召募所需水手、舵工、纖夫、扛工等。這些人力的總數少則七、八萬,多則十餘萬。每年這為數十多萬的人丁往返道途的時間,約在八、九個月左右。顯然朝廷並不願意統轄掌管這麼十幾萬人丁的吃喝拉撒,而且水道沿途還有綠林豪強需要打點,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把這漕運生意交給船夫民丁組織,或者幫白去打理,這種幫派成員出身底層,自身有一套聚集成眾的方法,而且對江湖豪強也有辦法打點,朝廷自然樂意把這些苦差事交給江湖幫會去做,自己樂得清閒,漕幫也就順應這個時勢發展了起來。

最早的漕幫隻是清江一個漕運夫役組成的糧米幫,後來得到朝廷支持,掌管了漕糧運輸樞紐,然後逐步吞並了糧運水道上的各種挑夫組織,最後形成了會眾遍布天下的大幫派,與丐幫齊名。丐幫是乞丐窩,平常以乞討、送消息手信度日,而漕幫幫眾更複雜一點,有水手、有舵工、有扛米的苦力、有拉纖的漢子。無非些是極為貧窮的家庭出身之人,既無恒產,亦無慣技,隻能賣賣粗力氣,隨船過著南來北往的流浪生活。這種流民在中原流竄,常常形成一股股烏合之眾,一旦積了怨氣,容易引起民變,或者占山為王,或者落草為寇,極大危害太平盛世,因此朝廷也願意支持江湖形成一個大的幫派來管製這些流民。

漕幫獨霸了漕運,也不負朝廷的重托,極好地安頓了底下的幫眾,在各地碼頭建造了堂口、客棧,給往來幫眾食宿,即便那些水手役夫沒有運糧任務,也不至於露宿街頭受凍餓死,而且各地堂口有極好的聯係,那個幫眾在外地死了,趕巧的話還能接著漕船送回原籍,不至於暴屍荒野,變成孤魂野鬼,如果沒辦法運回原籍的,起碼也會擇地安葬,入土為安。所以漕幫在運糧和穩定底層苦工上,確實也替朝廷分擔了不少,得到了朝廷的賞識,自然漕幫發展十分迅速,現在的漕幫在江湖上算得上是如日中天。

現任漕幫總瓢把子喬力,從二十年前喬力接手漕幫以來,憑借他在江湖上的名望和與朝廷的關係,漕幫發展更是迅猛,把碼頭和分舵開到了大江南北,幾乎到了凡有糧草運輸之地,就有漕幫碼頭的地步。喬力手下掌管分堂,分為內三堂外九堂,外九堂就是在華夏九州設立的分堂,各管一片,堂主權力極大,底下可自設分舵,比如楚天闊在賓江見到的任萬裡,就是西南堂堂主。喬力通過外九堂堂主可以掌控整個漕幫運轉,當然也掌握了整個武林的消息動向,這點和丐幫異曲同工;而內三堂分為掌禮儀的尊師堂、掌刑罰的護法堂以及掌會眾組織培養的立人堂,由於漕幫是在朝廷支持下發展的,因此很多部堂設置與朝廷有點相像,很有點內朝六部外朝藩鎮的意思,當然這是漕幫作為江湖幫派的部署,而實際上漕幫要密切與朝廷通氣和溝通,所以喬力底下還設有一個精忠堂,與朝廷通風交涉的,取意精忠報國之意,這其中有諂媚朝廷的意思,這在江湖上是頗為令人不屑的,所以外並沒有宣稱精忠堂,精忠堂也沒有設堂主,由副幫主羅乃毅掌管,羅乃毅是喬力一手提拔的心腹,自然聽命於喬力。精忠堂主要負責接收朝廷每年的漕糧指派份額,哪個地方運多少糧,什麼時候運到之類的,然後根據水路安排漕船,再通報給各地執行,並派特使視察水路督辦漕運,楚天闊的義父莫北望、盧肇功就是這精忠堂之下的南北兩大水路特使,直接受命於羅乃毅。雖然水路特使職位沒有各個堂主高,但由於精忠堂地位特殊,受喬力管轄,與朝廷交涉,因此莫北望和盧肇功在漕幫倒也受人敬重。

漕幫自清江,即淮陰發跡,而朝廷的漕運總署也在淮陰,自然漕幫的總堂就設在淮陰。為了便於從東麵的海州運鹽,早在唐朝時期就開辟了從淮陰直通海州的鹽河,鹽河貫穿淮陰市,連上京杭運河與淮河,成了漕運水道一大乾線,而漕幫的總堂就在鹽河上的一個黃渡口邊上,不僅這個渡口,其方圓幾裡範圍都是漕幫的地盤,安置著漕幫的家眷,大頭目各有莊院,小頭目則可能是住小樓,而底下眾多的苦工水手則也有一處大雜院可以安居。漕幫地界自成一體,自給自足,稱得上一個城中之國,在這漕幫地界內,犯法首先要追究的不適朝廷的國法,而是漕幫的家法。漕幫的地盤上雖然魚龍混雜人流嘈雜,但由於漕幫的勢力與威嚴,整個地盤上倒也太平。

楚天闊在告彆柳忘蓑和薛鵲那天下午就近了淮陰城,因為淮陰此地多河道,需多次搭船渡河,耽誤了時間,但不管怎樣他都回到了。這是一個他閉著眼睛都不會走失的城,雖然離開才不過半年,但這半年過多的經曆讓楚天闊突然有恍若隔世的錯覺,覺得已經離開了好長一段時間。楚天闊自西南門入城,而漕幫地界在靠北的一方,楚天闊是故意選擇西南門入城的,因為他想先去拜訪一下陸上八仙的風神相,城隍廟就在城裡中南位置。因為一旦進入漕幫地界,勢必會被幫中成員認出,那就勢必得先去拜訪喬力稟報情況,可能各種事情耽誤下來要花一兩天,而楚天闊不願意耽誤八仙的事,因此決定先去見風神相。

城中其他地方少有漕幫幫眾走動,因此楚天闊也不太擔心被人認出,但淮陰成人潮如織,熙熙攘攘,楚天闊也隻能下馬牽行,慢慢往城隍廟走去,正好觀賞一下這久違的鬨市。

走走停停大概半個時辰,才走到城隍廟,淮陰城乃物阜民豐之地,對城隍廟的供養豈會小氣,隻見淮陰城那城隍廟占地極大,廟前遠遠就豎起一座堂皇的牌樓,上書“有感有應”,牌樓和城隍廟隻見是一個大廣場,各種走夫販卒在這裡兜售小吃和工藝品,江湖賣藝人則敲鑼打鼓地表現他們的雜耍和胸口碎大石,這一派景象另往來遊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人群久久不曾消退。城隍廟門更是人進人出,廟裡不斷冒出煙氣,顯然香火鼎盛。就在這一派繁華熙攘之中,城隍廟門側邊那個算命攤顯得十分冷清,按說在這種地方算命先生不應該如此冷清。不過,這個算命自有其冷清的道理,隻見用竹竿支起的那張招牌布油沁汗浸,又黑又舊,上麵寫著“賽神仙”三個字,不仔細辨認還看不出來。算命攤隻有一張臟汙木桌,桌前一張空椅子落滿灰塵,桌子上麵擺著一個裝滿簽條的竹筒,一樣油光汙膩,讓人不想去摸,還有文房四寶,同樣十分殘舊,硯台中無水無墨,想來已經許久不用了。除此之外,那桌上還趴著一個人,隻見一頭黑白交雜的亂發,看不見臉麵,但楚天闊從那人的一身破麻布衣衫認出此人就是那個算命瘋子,也就是他這次要找的風神仙。

楚天闊把馬係在旁邊的柵欄上,走到風神仙的攤前,徑直在那鋪滿灰塵的椅子上坐下,輕輕咳了一聲,但風神相沒有絲毫反應,依然趴在桌子上,路旁有些過路人用十分奇怪的眼神看著楚天闊,似乎見到什麼不可思議之事似的,仿佛隻有極不正常的人才會來這裡算命。

楚天闊極為無奈,有大聲咳了一聲,同時拿起竹筒敲了敲桌麵,風神相還是沒有反應,楚天闊知道他是故意不理睬自己,突然也想作弄一下風神相,於是,凝神靜氣,盯著風神相的亂發,想象著一招劍式刺出,果然,這股殺機驚動了風神相,隻見他倏地坐直了身子,眼神淩厲,一身衣袍鼓蕩,顯然嚴陣以待。楚天闊看著這股亂發老人,跟他印象中差不多,隻白眉、消瘦、癲狂,隻是眉心皺紋加深,眼神更加癲狂,嘴角上的法令紋顯出一點猙獰,這是一種與命運抗爭的猙獰。

楚天闊散了殺機,笑著說“我算一卦。”

風神相疑心重重地看著楚天闊,但鼓蕩的真氣也收了,粗聲粗氣地說“算什麼?”

“尋人。”

“測字還是抽簽?”

“測字吧。”

風神相似乎滿心不樂意,看了看乾涸的硯台,慢吞吞地滴了幾滴水,磨了兩下,然後拿筆沾墨,抬頭問“什麼字?”

楚天闊略微沉吟一下說“柳樹的柳字吧。”

風神相用癲狂的眼神看了一下楚天闊,在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柳字,問道“尋什麼人?”

“朋友的朋友。”

“今年就是辛卯木年,今年之內可以尋到。”

“那我應該往哪個方向去找呢?”

風神相想都不用想地說“東方青,甲乙寅卯青龍木,應該往東麵。”

“還能不能再指點一下迷津?”

風神相歎了一口氣,說“柳,左為木,水盛木茂,就是往水路茂盛的地方去找;右為卯,從聊從卿,聊者即說話之人,卿的本義是饗食,就是臣子、愛卿,合起來就是靠說話吃飯之人,你要找的恐怕是在水路縱橫之地一個靠嘴吃飯的人,這淮陰之地水路縱橫,而我張嘴斷命,莫非你是要找我?”


最新小说: 伏天主宰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寧你哭啥 抗日綜劇:從亮劍開始 醫武雙絕?美女總裁對我死纏爛打 重回1990:開局拿下姐姐的村花閨蜜 重回八零:東北獵戶的救贖之路 國貨之光,從製造電動車開始 高武:熟練度麵板助我超越天才! 重回1982小漁村 假千金被掃地出門後,大紅大紫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