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大師在前麵引路,領著秦宇穿過花園石道,一路遇上的遊客越來越少,到後麵一塊石牌豎立在石道上僧人住地,閒人免進。
前方就是光孝寺僧人的居住之處了,倒是庭庭院院的縱橫交錯,智仁徑直往裡走,一路上不時有僧人朝智仁大師行禮,智仁也合手回禮。
“秦居士,貧僧住處簡陋,還請見諒。”
“大師過謙了,禪房花木深,光是大師這院內的禪香就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了。”
秦宇隨著智仁走進一間禪院,禪院不大,兩間房和一個庭院,而在庭院中一顆幾人環抱粗壯大樹下,擺著一張石桌,而在石桌正中放著一個香爐,上麵燃著幾柱禪香。
秦宇一進院落,一股禪香便撲鼻而來,整個人的心神不禁平和了幾分,秦宇雖然不懂香,但是能隻聞一口就能讓他心神寧靜,這香必然不是凡品。
其實禪香原本不是對香的稱呼,佛教認為香與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關係,為此佛教把香當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修煉,打坐的時候使用熏香,來營照良好的氛圍。
隨著後來人們對佛學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文人的加入,禪香開始變成一種意境,一種詩意的精神方式,很多文人雅士都會邀上好友,點燃一支禪香,坐而論道。
“秦居士請坐。”
“大師請。”
秦宇和智仁大師兩人分坐石桌兩邊,有沙尼奉上兩杯茗茶,秦宇道聲謝接過,智仁大師說道
“這是寺裡自己栽種的茶樹上的茶葉,秦居士試試味道如何。”
秦宇端著茶杯下的托盤一起端起,將杯蓋半推開,輕吹了幾口氣,在中國茶道中,講究“天人合一”,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如果連杯托一起拿起,這種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茶水初入舌津,一股濃鬱的苦味瞬間通過舌尖傳到大腦,秦宇差點沒忍住給吐出來,都說佛家講究“禪茶一味”,以茶助禪,在茶中體味苦寂,來達到修禪的目的,不管禪有沒有領會到,至少這苦寂秦宇算是體會到了。
“秦居士,不妨再多喝幾口。”智仁大師看到秦宇的麵部表情,哈哈大小,鼓勵道。
“再喝幾口?”就這一口秦宇都覺得難受,還要再喝,到時候要是苦的反胃,吐你一臉可彆怪他。
連著三口茶水入喉,秦宇逐漸品味出一絲不同,這第一口似乎是苦澀,第二口就變得苦淡,到第三口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苦味減少,一股清雅的氣息開始纏繞舌尖,秦宇雙眼一亮,一口把剩下的茶水全部喝下去。
“都說苦茶久飲宜思意,喝過大師這茶,我算是真明白了。”秦宇放下茶杯,口齒之間還殘留著清雅的淡淡香味。
“秦居士能否說說這苦茶之中的禪機?”智仁出聲考驗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就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家講求清除人心的雜念,而茶則是洗淨上麵的汙垢,不留一絲痕跡。”
“小可曾經聽聞過這麼一句話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參苦禪,欲破苦念,必習苦茶,茶者,真佛也!”
“苦茶,真佛也!”智仁默念了兩遍,突然放鬆大笑,起身對著秦宇一鞠躬,道
“智仁多謝秦居士點悟,可歎貧僧自小品飲苦茶,竟然還沒有秦居士看的通透,一語道破禪機。”
秦宇看到智仁大師的舉動,趕忙移開,不敢接受大師的一禮,急忙解釋道“這些都是彆人說的,我也是照搬而已。”
“不管誰說的,這話是透過秦居士之口點透貧僧的,秦居士當得貧僧一禮。”智仁不容秦宇拒絕,硬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秦宇無奈,也隻好受了。
等智仁行完這一禮,兩人才又坐下,智仁笑著對秦宇說道“怪不得覺明大師會說秦居士和我光孝寺有緣,光今天這一番話,對貧僧的幫助不差於醍醐灌頂。”
“大師嚴重了,憑大師的修行,參悟這些也隻是早晚的事情。”
智仁笑了笑,隨即看向秦宇,神情變得嚴肅,認真的問道“秦居士,我觀你身上有著許多因果纏身,可是這兩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佛家講因果,憑智仁大師的修為自然能感受到秦宇身上的一絲孽業氣息,是以才會問秦宇。
“不瞞大師……”
s各位道友,2014年,爸爸去哪兒了?時間去哪兒了?飛機去哪兒了?九燈弱弱的問一句票票去哪兒了?收藏去哪兒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