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石台沒有其他的東西了,寒朗掏出磁鐵慢慢湊近其中一個金屬球。
隨著磁鐵靠近,金屬球沒有絲毫變化,沒有絲毫移動的跡象。
寒朗慢慢的試著,上下左右,甚至貼到金屬球,金屬棒上,幾分鐘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磁鐵無效,絲毫不能影響金屬球的懸浮。
不過也不能說沒收獲,豎著的“炮彈”同樣不是鐵的,磁鐵放上去跟挨到瓷器一樣,絲毫沒有吸引的感覺,哪怕丁點也沒有。金屬球和金屬棒同樣,磁鐵挨上了也沒反應,不知道是金屬的還是木頭的。
當然,彆說這是寒家家傳之物,就算不是,寒朗也不會愚蠢到用刀試試看看是不是金屬的。
忙活了一圈,一無所獲,寒朗沒有什麼沮喪之類的。
祖輩得到傳承後,肯定跟自己一樣要研究研究。
爺爺不就說了,連水都試過,看能不能也懸浮。
這麼多代了,要是有什麼發現也早就流傳下來了,自己沒研究出來點什麼也正常。
收起磁鐵,寒朗站在那裡看著“炮彈”,總覺得這個跟隕核很像,掏出手機看了下,見沒信號,遂拍了張全圖收起,準備一會出去查一查。
不是鐵質的隕石能夠落到地麵而不崩解,這點以他的見識來說,還是很神奇的。
要知道,在高溫和高壓下,除了高密度的隕石隻是表麵燃燒留下硫化物而不崩碎外,在他的認知裡隕石進入大氣層肯定會崩解。
這塊“炮彈”能保留這麼好,又不是鐵質,這就很怪了。
收起相機,寒朗圍著石台轉了兩圈,沒看出什麼特殊的。
石台一米半見方,高隻有一米左右那樣,這會細看才知道,不是一體的,但也不是簡單壘砌而成的,而是四塊整條黃崗岩石板拚接的,一橫一豎兩層,表麵很光滑,打磨的很細致,在沒有砂輪的年代,連接縫都近乎看不出,打磨如此細膩著實不易。
寒朗輕輕吹了下石板上的灰塵,一股灰塵彌漫而起,露出下滿光潔的石麵。
堪比水磨石了……
寒朗暗自讚歎。
視線移動中,突然定格。
之前看到炮彈以為是擺在石台上的,這會細致觀看才發現,炮彈和石台的結合部沒有縫隙。
就算石台打磨的再光滑,炮彈底部再平整,也不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
用手細細一摸,又用手電照射後得出結論,炮彈是鑲嵌進了石板,而不是擺在上麵的。
炮彈自己站不住嗎,底部不知道什麼形狀的……
寒朗站在那裡細細看了會,好奇心驅使下放下手電,一腳踩在石板上,兩手抱住炮彈活動了下。
感覺不出炮彈有金屬的冰涼,還是溫熱的,也沒能晃動,寒朗沒有放棄,深吸了口氣,慢慢加力,但小心著不去觸碰頂端懸浮的金屬球。
隨著他加大力度,炮彈微微活動了下。
有門!
寒朗心裡一動,乾脆兩腳都站到了石台上,側身避開金屬球,兩手抱著炮彈,拔蘿卜一樣慢慢用力。
隨著加力,炮彈緩緩升起,跟著手裡一輕,炮彈離開了石台。
跟木頭一樣……
寒朗感覺手裡沒什麼重量,慶幸自己沒有使大力,要不還不閃一下,不摔倒也要嚇一跳。
定了定神,他慢慢轉動炮彈,看向底部。
金屬球和金屬棒依舊原位懸浮,並沒有因為炮彈歪了而位置變化。
轉到視線能看到的位置,寒朗看清了,炮彈底部並不平整,坑坑窪窪的,沒有表麵光滑,倒是色澤差不多,也黑漆漆的,跟硫化物一樣。
這樣的麵肯定擺不正了……
寒朗明白了這個石台的作用。
石台就是固定炮彈讓它豎立的。
抱在手裡,感受著炮彈溫熱的溫度,寒朗嘖嘖稱奇。
這玩意比暖氣都強,冬天要是怕冷,放被窩裡絕對暖和還不燙。
炮彈橫過來了,金屬球依舊沒掉,也沒有偏移位置,讓寒朗好奇的又多看了幾眼,暗自稱奇。
晃動了下炮彈,見金屬球金屬棒依舊沒反應,搖了搖頭,抱著炮彈準備放回嚴實合縫的孔洞裡。
就在他準備放下時,一絲異樣進入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