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水文誌是他七年的心血啊,全茅山的水文資料他了然於胸後,寫出來的這本書,居然在本縣沒人理,在外縣倒引起了重視。
如果不是生活中突然冒出來一個陳曉琪,他許一山這一輩子都將與水利打交道。
他花七年的時間將全縣所有水利設施考察一個遍,根據曆史上對全縣各流域的水文情況的記載,結合他考察得出來的結論,精心編撰的水文誌,是一部難得的治理全縣水域的教科書式的材料。
他的願望很簡單,希望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惡劣天氣,茅山縣永遠不會發生水患,也不會因為乾旱而讓全縣人們顆粒無收。
他隻想合理利用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儘可能開發水利資源。
比如,他曾經建議在無修水庫大壩上加裝發電設備,從而解決全縣的用電問題。
他也曾建議過,全縣水力資源豐富,如果利用現有的水域搞精品化養殖,無異於給人們打開一扇通往富裕的大門。
遺憾的是,從來沒有一個領導願意聽他的建議,就連他精心編撰的水文誌,也被領導束之高閣,無人問津。
許一山不知道彭畢是怎麼看到《茅山水文誌》的,畢竟哪些資料還隻是一個原始狀態,既沒印成書,也沒公開與外界交流過。
彭畢突然問他“許鎮長有沒有想動一動的打算?”
許一山愕然問“彭縣長,您的意思是”
彭畢微笑道“有本事的人,得有個好平台。這就是世上人常說的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意思。當然,我不是伯樂,但許鎮長你一定是一匹好千裡馬。”
許一山若有所悟,訕笑著道“我覺得我現在的平台也很不錯。”
彭畢搖著頭道“許鎮長真以為我們不知道啊,說實話吧,你現在的處境似乎不太好啊。如果你想換個地方,我倒可以幫點忙。這樣,隻要許鎮長願意動,我保證你來我們長寧縣的位子比你現在要高一級。”
在彭畢的話裡,許一山感覺自己就好像被人脫光了衣服一樣,渾身不自在起來。
彭畢的心足夠大,他不但想挖走嚴華,甚至連許一山都挖走。
聊了一會,彭畢請嚴華動身。
嚴華邀請許一山同往,但許一山看到彭畢似乎有些不樂意,便推辭道“我今天就不陪您去了,我還有點事要處理。”
看著嚴華上了彭畢的車,許一山轉過頭對楊柳說道“柳主任,趕緊給縣裡彙報,就說後院要起火。”
楊柳笑嘻嘻道“後院起什麼火呀?許鎮長,我怕說後院起火讓人誤會。”
許一山堅定地說道“就按我的意思說,後院起火了。”
楊柳去一邊打電話,許一山站在另一邊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佩服彭畢的敏銳,為了拉攏嚴華,彭畢居然在長寧縣搞出了一個嚴氏舊居。
長寧縣確實有嚴姓人,但是不是嚴華祖宗這一族的人,無人得知。
彭畢就利用有故事講好故事,沒故事創立一個故事的手法,要將嚴華拉到長寧縣去投資。
如果嚴華選在長寧縣投資,茅山縣這邊的心血算是白費了。
許一山想,這個結局應該是黃山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果然,楊柳打完電話後,神色凝重地對許一山說道“許鎮長,黃書記要馬上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