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忙著打電話回縣裡,要求辦公室的人連夜將報告送來市裡。
許一山並沒見著報告是什麼樣的,他甚至連縣裡的表彰會都沒讓參加。
在他的印象中,茅山縣確實召開過一次聲勢浩大的總結表彰會。
洪山鎮的代表是段焱華,他在那次會上拿回來兩個榮譽。一個是對他個人的表彰,他是抗洪英雄。另一個是集體榮譽獎,畢竟洪山鎮在抗洪中沒有人員損失。
許一山本來是應該獲得殊榮的人,但段焱華說了,如果他許一山不將虹橋炸了,他確實該立一功。
炸了虹橋,他最多就是功過相抵。不追究他炸橋的責任,已經是最大限度的讓步了。
許一山自己也從沒就個人得失想過,相反他就像段焱華說的那樣,內疚於他毀了一座虹橋。
虹橋恢複重建的工作一直停滯不前。原因在於與黃大嶺的官司還沒完全了段。
如今,黃大嶺的公司仍然是建橋主體施工單位。按照當時簽署的合約,在一方未完全放棄權利的條件下,協議依然具有很強的法律效力。
現在的情況是,誰先主動提出來毀了合約,誰就是違約的一方。
違約一方要承擔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雙方誰也不提出來毀約,但黃大嶺公司卻沒有任何要施工的意圖。
虹橋重建的事,就這樣拖了下來。
半夜時分,報告才送來。
黃山在看過報告後,立即叫許一山去他房間。
他指著報告問“一山,洪山鎮在去年上半年的洪災中共損失了多少?”
許一山想了想說道“人員零傷亡,倒塌房屋十二間,各種家禽家畜約一千隻(頭)左右。絕收農田麵積300畝。直接經濟損失該在兩千萬左右。”
“你的數據都是哪裡來的?”黃山微微皺起了眉頭。
許一山小聲道“我自己收集整理的。”
“數據真實可靠?”
許一山十分肯定地點頭。
黃山半天沒出聲,擺擺手道“你回去休息吧,明天你跟我一起進會場開會。”
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在市委大禮堂舉行。
許一山去了的時候才發現,來參加會議的人很多,容納一千多人的大禮堂,至少坐滿了一半的席位。
他留意了一下,發現主席台上都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
底下前三排,是各縣區一把手。
往後,是駐衡嶽地區央企代表,衡嶽地區大型企業代表,以及各行各業的代表。
再往後,就是像他這樣的,各縣區領導的隨行人員。
主席台正中間,富嘉義一臉嚴肅,照本宣科地讀著報告。
許一山與主席台隔的距離有點遠,但依稀能看清主席台上人都麵孔。
他一路看過去,猛然停在一張臉上,幾乎驚叫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