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絕佳的自然環境,如果將全鎮的水資源全部利用起來,今後的發展未必會弱於洪山鎮。
在老董的追問下,劉天明才將意思說了出來。
老董驚異道“這麼說,你們英雄所見略同了啊!”
劉天明歎道“是啊。問題是,陽泉鎮全麵改變模式,阻力會很大。”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陽泉鎮因為地理位置好。土地又很肥沃。隨便種點什麼東西下去,到了收獲季節絕對不會失望。
陽泉是水稻種植,更是有口皆碑。春夏時節,滿眼都是綠油油的稻子。到了秋天,遍地一片金黃。
割了稻子,栽上油菜苗,來年的油菜籽又是一個豐收年。
說白了就一句,在陽泉鎮隻要人不懶,一定會過得很舒服。
許一山的想法是將整個陽泉鎮全部統一規劃起來,將縱橫的水道互相打通,利用全鎮各條水道養殖珍貴食用魚。原有的稻田適當挖出來一部分用作蝦鱉養殖。
隻要計劃成功,整個衡嶽市的水產市場幾乎就能三分天下。
對於一部分村民無養殖興趣和熱情的,可以培養他們利用水產資源的優勢,開辦農家樂之類的漁村。與雲霧山旅遊完美結合起來,就形成玩在雲霧,吃在陽泉的格局,打造出來一條黃金旅遊通道。
許一山的描繪,讓劉天明激動不已。
他認真看著許一山道“許局,你就應該做一個縣長。做個招商局長是真委屈了你。”
在劉天明的介紹下,許一山對陽泉鎮的了解又深入了一步。
陽泉鎮名列茅山縣四大名鎮,一直以盛產水稻而聞名,是茅山縣名副其實的糧倉。
洪山鎮的小平原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鎮黨委書記戴紅旗是個老派乾部,今年已經58歲,在陽泉鎮擔任書記已經有十年。
戴紅旗同誌是農業技術人員出身,對水稻種植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在他的帶領下,陽泉鎮從來沒出現過撂荒的情況。誰家全家出動去打工,將田荒廢下來,他會第一時間找上門去,思想工作做不通就來橫的。總之一句話,不管你在外麵賺多少錢一天,發多大的財,家裡的田必須一分不少全種上。
戴紅旗的有一個絕招,他公開說過,誰敢不聽,後果自負。
這個絕招就是不管誰家都會牽涉到子女升學、參軍、結婚、建房等等很多事。誰家敢不聽,今後遇到這樣的事,鎮裡一律拒絕不批。
於是,在陽泉鎮每年春插秋收的時候都能看到一個盛況。全鎮來自全國各地的小車絡繹不絕。不管在外麵是多大的老板,回到家裡都要卷起褲管下地乾活。
奇怪的是,戴紅旗這樣做,非但沒引起老百姓反感,反而讓全鎮的群眾嘖嘖稱讚。
劉天明擔心,如果將陽泉鎮幾百年來傳統的水稻種植改成水產養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應該就是戴紅旗書記。
許一山安慰劉天明道“這個思想工作我與你一道去做。我相信,戴書記隻要得知我們都是為了陽泉鎮的老百姓過得更好,相信他會支持你的工作。”
劉天明聞言,顯得非常高興。約好三天之後,許一山去一趟陽泉鎮見戴紅旗。
許一山這次沒有料到,他不但被人罵了,還被趕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