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
許一山不得不驚歎,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的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
尹抗算得上是第一批發家致富的人。
三十年前,大學畢業的尹抗放棄體製內的待遇,辭職去了沿海地區。經過幾年的打拚,他從一個小小的質管員做到了工廠副廠長。
他從事的是光學鏡片這行,這與他的學業有著很大的聯係。有著豐富理論基礎與實踐動手能力的尹抗,在當時科技還處在初始階段的時候,他帶領著企業殺出來一條血路。一度,他的光學鏡片公司成為全國的領頭羊。
他的老板起初為留住他,許以他股份。
結果,年底的時候,老板卻以虧本為理由,拒不給他分紅。
一怒之下,尹抗帶人出走,成立了一家新的光學鏡片公司。短短的三年,他便將原來的東家踩在了腳下,迫使原東家將工廠公司轉讓給他。
過五年,光學鏡片領域,尹抗的名聲已經如雷貫耳。
讓許一山沒料到的是,尹抗居然就是逸陽人。
名聲在外的尹抗,自然會得到逸陽市的注意。於是,逸陽市便委派了一名副市長,親自去拜訪尹抗,希望他能回鄉投資。
尹抗的家鄉情結很重。他二話沒說便跟隨逸陽市回來了老家。
逸陽市希望他在家鄉投資建設一座光學鏡片工業園,而尹抗卻對投資建廠沒有太多的熱情。他將目光投在了旅遊開發這一塊上。
在尹抗看來,技術總有被超越的時候。而旅遊,卻不可複製。
雙方一開始就在投資領域發生了分歧,尹抗甚至當著領導的麵拍了桌子,申明如果逸陽市政府不支持他開發旅遊事業,他將拒絕投資。從而埋下了如今的慘淡結局。
逸陽市知道在改變不了尹抗主意的情況下,同意了尹抗開發桃花源景區的意見。
這一同意,徹底將尹抗帶進了深淵。
尹抗與逸陽市政府簽署了合作開發協議。由尹抗投資,逸陽市政府在土地、政策上予以配合。前十年,景區所有收益歸尹抗的旅遊開發公司。十年後,逸陽市政府以股東身份進場。但是,在股份的分配上,逸陽市最多不能超過總股本的一半。
說白了,無論旅遊公司經營得怎麼樣,尹抗都必須控股。
旅遊公司成立後,尹抗一次性投入了三億。這已經是尹抗投資的極限,他甚至將光學鏡片公司也抵押給了彆人,斥巨資全力打造桃花源。
事實上,尹抗的投資很快便得到了回報。一些有識之士主動找到尹抗,希望進入股東隊伍。
恰好那年光學鏡片市場不景氣,尹抗的公司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如果不從光學鏡片事業中抽身離開,他將陷入沼澤泥塘。
於是,他忍痛將光學鏡片事業變賣了,全心全意來打造桃花源景區。
尹抗也沒想到,一個景區投進去三個億,根本不能改變麵貌。他不得不下定決心吸引資本進入。
可是,他的這個建議遭到了逸陽市政府的堅決拒絕。
逸陽市政府要求,尹抗可以采用借款的方式,卻不可以出讓股東權益。逸陽市政府認定,桃花源景區隻能有兩個股東,一個是他尹抗,另一個就是逸陽市政府。
關閉了光學鏡片事業的尹抗,已經再沒經濟收入。可是開發旅遊景區又遇到了大投入的困境。
尹抗做了一個讓他陷入泥潭的決定,他背著逸陽市,出讓了部分股東權益,吸引進來了一批資金。
正因為這一決定,成了他致命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