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
雲軌項目設備不費一兵一卒完美解決,消息在衡嶽市傳得沸沸揚揚。老百姓津津樂道地傳頌,市委書記許一山就是一個神人。
許一山上任以來,給衡嶽市確實帶來了有目共睹的變化。
首先,他解決了久拖不決的教師工資問題,讓全市上萬教師感恩他的政策。其次,他將已經癱瘓的衡嶽工業起死回生,讓年輕人回流回來。第三,他排除萬難,讓半死不活的雲軌項目重獲生機。
所有這一切,看似無所謂,其實已經耗費了許一山的全部心機和心血。
因為,誰都知道,衡嶽市的財政早就爛得撿不起來了。他如果願意破罐子破摔,彆人也不能質疑他的能力。畢竟,誰都當不好一個家徒四壁,四處欠債的家。
他是三板斧下去,衡嶽市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老百姓臉上現出了久違的微笑,人口逐漸增多的城市,出現了十幾年未見的繁榮景象。
其實,觀察一個城市的變化很簡單。如果街上的人多了,車多了,人們交流也逐漸使用普通話了,說明這座城市已經在恢複了生機活力。
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區彆。在南方,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他們特定的語言係統。語言係統被打破,城市外來的力量就在增多。
十月長假剛過,衡嶽市迎來了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副部長找許一山談了一下午,走的時候笑容滿麵,高度讚揚了衡嶽市領導班子的政治覺悟。
兩天後,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親自陪同新來的衡嶽市長到任。
市委常委會上,副部長親自宣讀了省委組織部的任命,英朝暉同誌擔任衡嶽市委常委,副書記,衡嶽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英朝暉這個名字彆說是其他常委,就是許一山都感到特彆陌生。
他是何方神聖?每個人都在心裡問。
許一山不是完全不知道。兩天前,組織部副部長已經將英朝暉的情況向他介紹了。
英朝暉是北方人。畢業後就在中部省工作。在擔任衡嶽市長之前,他是中部省人大常委會提案委員會主任。
也就是說,英朝暉來自人大係統。
組織部的領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賀詞,表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衡嶽市的各項工作。希望在許一山、英朝暉同誌的帶領下,將全市工作再推上一個新台階。
許一山代表市委市政府發表了歡迎講話。
歡迎儀式一結束,組織部領導便匆匆要趕回省裡去,連口飯也不吃。
歡迎儀式結束,不等於會議結束。領導離開,不等於大家都可以散了。
在其他常委都以為會議結束,起身準備離開時。一直沒說話的英朝暉突然開口說了話。
“各位,請留步。”
大家都去看許一山,許一山擺擺手道“都彆忙著走嘛。英市長還要發表指示啊。”
英朝暉笑笑道“是代市長。”
政府方麵任命,在未經人大代表投票表決前,都屬於代理性質。即便英朝暉是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親自送來赴任的,他的頭上還是得戴著一定“代市長”的帽子。
去掉“代”字,隻有在明年三月的人代會上通過表決後才能摘掉。但不影響該同誌在任上的任何工作。
常委們複歸坐下,繼續開會。
英朝暉今年已經四十八歲,禿頂。一顆鼻子尤其大。他個子不高,大腹便便,更顯得他肥頭大耳。
從他與各位常委見麵開始,他的臉上就始終蕩漾著一層微笑。
許一山想起還沒將常委們介紹給英市長認識,便主動說道“我先介紹各位同誌給英市長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