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
中部省調查組並沒有因為許一山國外立功而撤走。
從茅山抬柩一回來,調查組長、省紀委副書記便上了許一山的門。
調查組這次談話目的很明確了,他們要求許一山就雲軌項目覆蓋的物業作具體說明。調查組毫不諱言指出,經他們調查,發現衡嶽市在出讓雲軌項目物業過程中,存在重大利益輸送問題,直接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問題擺在桌麵上了,回避肯定不是辦法。
許一山便讓人請來發改委的負責人,雲軌項目總指揮李想,畢竟,物業出讓直接經手的是他。李想身為衡嶽市發改委副主任,在雲軌項目幾起幾落無法推進的時候,被許一山委以重任,挑起這副擔子。
不可否認,李想是個有魄力的人,也是個願意乾事且能乾事的人。雖說雲軌項目是在許一山想方設法力促下才得以順利通車的,但缺少李想,雲軌推進肯定會沒那麼快。
許一山在用人的時候,一貫講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在將雲軌交付給李想負責後,他幾乎不再過問具體的事務,而任由李想自由發揮。
雲軌建設過程中遭受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短缺。在梁氏兄弟撤資,銀行拒絕貸款的前提下,雲軌項目一度陷入了停滯的僵局。
要打破僵局,唯一的辦法就是注入資金重啟。
可是,在胡進將衡嶽市未來十年的錢都透資之後,千瘡百孔的衡嶽財政根本無力支撐無底洞一樣的雲軌建設投入。
許一山在被逼無奈之下,才將主意打到了雲軌項目覆蓋的物業上。
當初雲軌項目立項時,許一山就建議時任衡嶽市委書記的胡進,將雲軌沿線國有物業都劃歸在雲軌公司名下。
許一山這樣讓胡進做,當時他看到的並非是未來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而是考慮到雲軌建設成功後,需要天量的資金來維護運行。物業產生的收益,或許能填補雲軌運行的巨大虧空。
誰知道歪打正著,在雲軌項目舉步維艱的關鍵時刻,許一山想到了讓物業變現,以支持建設資金的需要。
關於出讓雲軌物業的事,已經在省裡掀起過一場國有資產流失的爭論。
當時,許一山帶著李朝亮親赴省裡彙報,在取得陸書記的支持後,沒再多考慮,便按原計劃付諸了實際行動。
事實證明,許一山此舉是正確的。畢竟,物業出讓出租後從社會上融回來的資金,恰恰滿足了雲軌建設的剛需。
李想趕到許一山辦公室時,還沒進門腳先軟了。
調查組指出的存在利益輸送問題,恰好就是李想的軟肋。
他麵色蒼白,額頭上冷汗直流,麵對著調查組的質疑,他拒絕回答。
副書記很生氣,當著許一山的麵訓斥他道“李想,你有問題,就要如實交代。我勸你,不要抱著僥幸心理。你把問題說清楚,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想便抬頭去看許一山,欲言又止。
許一山頷首道“老李,領導的指示是對的。你如果真有問題,趕緊向組織坦白。”
李想低聲道“我都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的。”
李想一句話,就把責任全部推在了許一山的身上。他話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他隻是一個執行者。如果執行過程中出了問題,也不該拿他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