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
梁國明在經作區的最後一個行程,就是他要去易章礦難遇難者陵園親自獻上一束花。
易章礦在救援結束後,礦山被永久地封存了起來。
當時許一山在征求了燕京方麵的同意後,在礦難遺址上修建了一座遇難者陵園。陵園裡安葬著28名遇難礦工和一條狗。
易章礦難重啟救援工作結束後,也直接導致了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
根據有關方麵統計,大檢查的結果是在全國範圍內關停了五千多家礦產企業,取締近千家企業的采礦經營權,有接近一半左右的礦產企業進入全麵整改。
礦,已經不再是財富的代名詞。而是一把懸在所有礦老板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車隊進入易章區時,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
通往陵園的路已經全麵管控,按照燕京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同誌意見,梁國明同誌在陵園吊唁期間,不允許任何閒雜人員進入。
接到通知的易章管區書記毛兵率領區委全體領導乾部,等候在陵園的入口處。
從山腳到陵園,有一段至少三公裡的路程。
這裡原本是一條砂石路,路麵坎坷不平,很多地方被重車壓出來一個個巨大的坑。
遇難者陵園落成後,易章管區斥資修建了一條通往陵園的柏油馬路。
路不寬,剛好夠一輛客車通行。路基兩邊,栽滿了蒼鬆翠柏。
許一山計劃讓車直達遇難者陵園門口。但是,車到山腳的時候,梁國明提議將車停在山腳下,他步行上山。
“下著雨啊。”許一山連忙解釋道“國明同誌,這裡上去還有幾公裡的路程。關鍵這下雨的天氣,不方便步行。”
梁國明搖搖頭道“老許啊,我不想讓汽車的馬達聲驚醒沉睡的遇難者啊。我們應該尊重他們。”
車隊停下,車門打開,梁國明帶頭下車。
旁邊迅速有人替他撐開了雨傘,梁國明看了一眼替他撐傘的毛兵,頷首客氣道“謝謝,我自己來吧。”
他伸手去接毛兵手裡的雨傘,毛兵緊張得往後退了半步,低聲說道“首長,還是我來吧。”
毛兵能近距離接觸到梁國明身邊,當然事先是經過層層審查的。作為易章管區第一任區委一把手,毛兵在梁國明來易章視察第一個出現的人,名正言順,且理所當然。
在梁國明的堅持下,毛兵還是將雨傘交給了他。
等在一邊的許一山說道“國明同誌,我們開始出發吧。”
梁國明點頭道“好,上山。”
經作區的人都知道,一把手許一山與其他領導不一樣。比如像今天這種下雨的天氣,許一山斷然不會讓人替他打傘的。
一貫講究身體力行的許一山,曾在會上嚴厲批評過經作區某些領導的官僚作風。他反對老百姓抬轎,主張官員應該學會給老百姓抬轎。按許一山的說法,老百姓是所有官員乾部的衣食父母,哪有讓父母抬著自己走的道理?
不得不說,燕京安全保衛的工作做得還真是滴水不漏。梁國明視察經作區期間,所有安全保衛工作全部由燕京來的同誌負責接手。經作區隻有負責配合,服從調遣的份。
沿途一路上去,每隔十米左右,便有一名身著便裝的安全保衛人員。
三公裡的路程,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
許一山與梁國明並排而行,他有意識地將距離與梁國明保持了半米左右。這樣既看不出來兩人有著前後距離的差距,又能體現出梁國明是來自燕京領導的身份。
易章重啟救援工作經曆過一段艱難的裡程。在幾乎一邊倒的反對聲音裡,許一山頂住了重重壓力,最終促使救援工作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