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問劍!
太武山封山在即,山上下來一群道士,筆直站在山門牌匾處,經過的旅人平民都知道,這般陣仗便是封山,太武山有下無上。
太武湖中湖水逆流隨著黃伯奚一行人登石階而上,石階兩旁綠樹蔥蔥,蘇長河大傷未愈,曹輕侯自覺背起秦蕭楚,袁宿攙扶蘇長河。
越往山上走,香客越是罕見,下山的香客及零零散散的道士撞見許久未見的老道長黃伯奚無不駐足施禮,皆輕聲問候一句道長好,黃伯奚都以淡然一笑作為回應。
袁宿再如何謹慎處世也已猜到這位黃道長是何等的身份,秦家公子早先已經猜到是金陵城的世子,前後一結合細想,袁宿已經沒有那麼震驚,自己不過就是一位行商客,不聞不問才是真理,況且能夠跟在黃伯奚身後進入太武山,又不曾不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進取泉的不合常理逆流而上無法吸引到青嬋的絲毫興致,不比於袁宿每一步都極為緩慢,恨不得停下腳步好生欣賞一番。
倒是遠處太武宮頂白鶴齊盤旋久久不散去的壯觀景致倒是勾勒起青嬋內心一絲憂傷。抬眼看了看,心中雖是驚奇不已,但臉色憂傷,下意識的低聲說道“公子說過,想看看太武山的百鶴齊飛。”
遠處太武宮頂白鶴似有靈性,毫無征兆的一陣鶴鳴引得太武山上一片喧囂嘈雜,隨後居然排成一字型來到曹輕侯上空盤旋,一群人無不稱奇也疑惑叢生,倒是黃伯奚一臉從容淡定。
青嬋詫異,便側過身去,用手從石階旁的進取泉內舀出一掌水撲在臉上為自己提神,發現並未看錯,這一群白鶴並非圍在曹輕侯身旁左右,而是在秦蕭楚頭頂。
雖不知其意但總歸不會是一件壞事,不禁發出一陣驚呼。
少數還未下山的香客在遠處先聞聲再見景,眼睛悉數被吸引過去,奈何看不清,隻是彼此間交頭接耳道“據說這太武山的白鶴就喜歡在太武宮頂和龍象湖上盤旋,累了就在龍象湖四周棲息,這還是頭回看到它們會挪地方。”
“或許是因為黃老道長回來了呢,聽山上小道士說今日黃老道士就歸山了。”
“哦,原來這樣,罷了罷了,趕緊山下,人家要封山了,不能給人添麻煩。”
“但我還沒給孩子祈福呢。”
“這山又跑不了,難不成還會一直封下去?”
望著半山腰上百鶴盤旋,黃伯奚露出欣慰一笑,更加堅定的要將那株千年水蓮摘下給予秦蕭楚食用,都說江湖與廟堂之間隻有互相忌諱,或許從此之後太武山與秦家脫不了乾係。但這顆師弟口中北方來的棋子,可是用一條命保下的,黃伯奚更想看到這顆棋子會走出些什麼樣的路數,所以這顆棋子不能半道隕落。
迎著眾人不解的表情,黃伯奚解釋道“此為百鶴迎仙,屬祥瑞之兆。”
曹輕侯一臉驚訝,明白這迎仙迎的絕非自己,莫不是迎的是背上的公子秦蕭楚?拋出一個疑惑的眼神給到黃伯奚,後者心領神會點了點頭,曹輕侯驚訝成驚喜。
青嬋滿臉興奮。
蘇長河信心大增。
袁宿低頭虔誠不敢多看。
黃伯奚預計今日就得登上太武山頂取龍象湖下千年水蓮,一行人也不再耽擱,步伐匆匆繼續邁上台階,奇在頭頂百鶴隨眾人而行,人停鶴停,隻有鶴鳴不絕於耳,硬生生為太武山增添一大奇觀。好在山中石階並非一條,不然秦蕭楚身旁得是要圍上幾大圈人。
太武山三座主峰呈品字型排開,三陽峰居半山腰之左,忝峰居半山腰之右,太武宮前有一迎客峰,住著黃伯奚大弟子陸乘風,這位大弟子成天念叨著“道可長生,道可永存,道風求本心無愧。”在香客眼中看來,這是一位道法高深的老道,然而在太武山弟子看來,更像是一位道瘋子。
劉不二是陸乘風的侍劍道童,成天也神經叨叨。此時對於師父陸乘風頗為不滿,卻無可奈何,今日師祖歸山,師父陸乘風也不下山去迎,而是待在自己的迎客峰內埋頭苦讀道藏,劉不二懷抱著劍在左右站著,聽的心煩,便用棉花塞進耳朵才讓自己少許清靜些。
劉不二的作為陸乘風見慣不怪,也不去惱怒這位徒兒的不尊不敬。見陸乘風正閉目養神打坐,劉不二眼珠子一轉,嘴角微笑,趁著師父念道經正起勁的間隙偷溜出迎客峰,邊溜著嘴裡還邊念叨著“師父真無趣,成天就知道念道念道,一點都不好玩。”
呂青竹師父和孫通師父成天舞劍釋道,不說多有趣,下麵的弟子多少能學到些實際的東西,但自己家師父就知道顧著自己求道學陰陽,一點也不照顧下自己,不三不四幾位侍劍道童比自己強太多了,想到這,劉不二輕歎一聲,歎自己沒個好師父。
眨眼間一路蹦躂著的劉不二來到迎客峰道府的懸崖邊,左側有石階與山上的石階連在一起,張眼一望便能看到太武山上的各種景色,如果眼力再好一些還能看到賀風郡裡升起的渺渺炊煙。
時常有些上山的香客遇見侍劍道童都會多多少少給些物件吃食,隻說是隨手的善緣,也不知是真是假。劉不二沒少得過這些好處,但山上突然就沒有香客了,小道童臉上失望之色濃重,正垂頭喪氣想著去找些彆的玩玩,但忽然有鶴鳴聲傳來,小道童立即望去,正是百鶴在半山腰齊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