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出了八石庫,李承誌正準備走,看到旁邊的一間庫房裡,幾個道人道童正往外搬著東西。
一大摞一大摞的黃紙,白紙,還有寫滿字的竹箋、帛巾,以及幾箱煤。
看他好奇,知客道士解釋道“化雪初睛,山上有些潮,今日日頭正好,就拿出曬一曬……”
李承誌有些疑惑。
白紙,黃紙,以及那竹箋,帛書都好說,但這煤又是怎麼回事?
太平觀的煤這麼金貴的麼?
怎麼見李家的莊子裡都是隨意堆放的,下雪了也不見蓋一下?
“怎麼把石炭(煤)和書簡放在一起?”
石炭?
知客道士驚訝的看了他一眼,滿臉的古怪,好像在強忍著笑。
李鬆的臉也漲的通紅,心想郎君神仙般的人物,不應該這麼沒見識啊?
他忍了又忍,最終還是不想讓道士看了笑話,輕聲提醒道“郎君,那是石墨……寇天師去除三張偽法,拚棄陋習,教中信徒再不敬奉米糧、帛絹,甚至是牛羊奴婢……不論窮富,每位每年隻需供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這些石墨,便是信徒敬奉的,專用塑像繪彩,或調製顏料……”
李承誌恍然大悟,原來是石墨。
自己竟忘了,鬆煙墨和油煙墨沒發明出來之前,就是用這東西研墨的。
一時不察,倒鬨出了笑話……
不過這東西可不止用來研墨這一種用處,拿來煉鋼也是極好的……
嗯,煉鋼?
“嘩”的一聲,腦子裡像是有什麼東西炸開一樣,李承誌震的渾身僵硬,呆如木雞。
自己想什麼來著?
之前想到煉鋼鍛甲的時候,都不是已想好要用坩堝的嗎?
當時還想著最好到哪裡找點石墨,印像中,周邊的武威、張掖、天水都有這東西,諸存量好像還很大。
就是離的有些遠,天寒地凍跑這麼遠的路委實不方便,再者石墨這東西不常用,所以自己印象不深,隻記的大致的地點,根本不知道埋的有多深,好不好采,最後便打消了念頭。
主要也是因為華亭的陶土、坩泥天下一絕,極耐高溫,元明時期的華亭安口窯還是六大民窯之一,不少青花瓷就是從安口窯燒出去的,所以就想著如果找不到石墨,問題應該也不大。
但既然能多一層保障,為什麼不用?
至少不用擔心溫度太高,鋼水沒煉化,把坩堝倒先給燒炸了……
哈哈哈,這太平觀簡直是自己福地啊,儘碰好事?
李承誌就像個神經病一樣,嗬嗬嗬的笑了起來。
知客道士一臉詭異的表情剛剛還跟傻了一樣,轉眼間,又跟瘋了一樣,自顧自的笑了起來?
這李家郎君怎麼這般古怪?
李鬆倒是早習慣了,動不動就能見到李承誌的這種模樣。
但今天可不是在家裡……
沒等李鬆提醒,李承誌自己就停了下來。
他略顯激動的問道“不知這石墨好不好找?”
郎君要這東西做什麼用?
李鬆轉著念頭,老老實實的回道“涇州城和漢陽城就有,但此逢亂起,怕是路不太好走……堡中家有子弟問學的族人家裡,或許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