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傳世寶刀_大魏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魏春 > 第一百零一章 傳世寶刀

第一百零一章 傳世寶刀(1 / 2)

大魏春!

春雨綿綿,田野間飄蕩著淡淡的霧氣,如同蒙上了一層薄紗。

一處簡易的工棚下,李鬆與幾個鐵匠圍在李承誌四周,看著他手中的一把橫刀,眼中狂放精光。

太漂亮了……

刀身銀亮,通體布滿花紋,層層遞進如雲梯,脈絡細膩如綢綿織紋,行雲流水,美妙非凡……

李鬆不是沒有見過寶刀,也不是沒有見過刀身劍身烙滿花紋的利器,比如李始賢隨身佩帶的那把雪花鋼刀,便是由百煉精鋼打造。

但與此刀相比,刀身無這般明亮,上麵的花紋也有些雜亂而粗糙,遠無這般細膩和自然。

李承誌沒辦法給他解釋什麼叫做碳化鐵晶體,也就是刀身上這種花紋的由來。

百煉鋼刀上的花紋是經過人為反複鍛打、焊接、擠壓而強製形成的,而這種花紋則是碳鐵結晶體自然形成,看起來當然要勻稱、細膩許多。

也是運氣使然。

因為這次運來的是塊煉鐵,遠不如之前收集的成熟鐵料好用,所以煉出來的鋼雜質太多,質地很差。

雖然也是鋼,但卻是一掰就彎,或是一摔就碎的地條鋼。

李承誌早就預料過這個問題,也早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一是澆鑄後反複鍛打去除雜質,雖然也很費時間和人力,但比直接鑄打塊煉鐵要省力幾十倍。

二是密封澆鑄利用上浮法除去雜質後,徹底封閉坩堝,讓鋼錠在凝固過程中不與空氣結觸,不產生氧化反應。

辦法倒很簡單,也非常省人力,就是有些廢堝。

因為不砸爛坩堝,鋼錠取不出來,一爐鋼就得一個坩堝……

陶泥、黏土很便利,石墨也不少,而且砸爛的坩堝也能收回再鑄,李承誌自然而然的選擇了第二種。

程序不複雜,大致講了一下,一夥鐵匠就懂了。

之後那老鐵匠又問他,如何處理那些廢鋼時,李承誌隨口說了一句搗爛加些木柴進去重新煉……

正巧老鐵匠手邊有爛竹板,就放了些進去。恰好有一爐召來鼓風看火的是兩個新手,老鐵匠忘了說停,他們就一直鼓風,足足鼓了一夜……

就這樣,竟誤打誤撞的煉出一鍋烏茲鋼?

也就是再過幾百年,聞名於世的大馬士革刀的胚鋼。

李承誌知道後,很是好奇……但也隻是好奇。

烏茲鋼的煉法他當然知道,但以眼下來說,性價比卻不是那麼高。

對李承誌來說,煉鑄方法說簡單也簡單主要是控溫。

熔化鐵料時爐溫不能低於1000,不能高於1200,且要持續兩小時,在鐵料將熔未溶之際,使炭均勻的溶於其中。

在凝固時,則要將爐溫控製在700至900度,至少維持三小時以上,以有足夠的時間使鋼錠內形成均勻的碳鐵結晶體。

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最難的就在於這一點,包括練出烏茲鋼的印度人,一多半靠的是經驗,一小半還要靠運氣。

運氣不好的時候,要反複煉五六次,不停不歇的耗時兩三天,才能得一堝好鋼。

歐洲人研究了兩三個世紀,始終沒有複製出烏茲鋼,原因就在這裡他們壓根想不到,烏茲鋼的滲碳環節和鐵碳晶體是在低溫下完成的,更不知道需要恒時控溫……

說不簡單的原因是,一是廢時間,二是廢銅即便是李承誌,想恒時控製爐溫,眼下也隻能用在爐口插銅條這種辦法,並且一直不能離人,要仔細觀察。

銅條一軟,則說明溫度已達八百以上。

銅條徹底熔化,則說明爐溫已上千……

一爐最少需銅兩斤往上,運氣不好可能要六七斤,感覺不太劃算。


最新小说: 凝氣境如履薄冰,金丹期重拳出擊 饑饉:人類相食史 看到彈幕後,惡毒女配她不乾了 巫師不朽 大明柱國:從清廉知縣開始 重生2012,開局5個億 這個明星疑是精神病 性轉狐妖的我才不要成為寵物 我具現了仙劍世界 這個鳴人是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