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征_大魏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魏春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征

第一百四十五章 出征(1 / 2)

大魏春!

三人決定,即日出兵。

過了正午,用了一頓素席,三人又一同回了軍營,召集軍官議事,加急整備。

兵員、軍械、糧草、車駕等全都是現成的,車一套一裝就能走,所以費不了多長時間。

要不是要銷毀高爐、陶窯、炭坑等等,時間還能縮短一天。

之所以不選擇以逸待勞,而是主動出擊,一是因為答應了楊舒,要儘快讓隴東全境複耕。

其二是,兵員牲畜激增,隻靠一個朝那縣,已養不住了。

三則是,有奚康生做後盾,更讓李承誌決戰的信心大增。即便為了實現兩麵夾擊的戰略意圖,他也必須要主動出擊,縮短戰線,壓縮叛軍縱深。

張敬之依然坐鎮後方。

李承誌給他留下了一隊甲騎,用來巡探敵情、傳遞消息。

而步卒卻足足留了兩軍。其中一軍是整編俘虜後,從白甲營退回朝那縣的那一千輔兵,另外一軍是整編後的一千俘兵。

說是輔兵,但操練的內容與戰兵無二,也就是身體素質稍差點,端不了太久的丈五長槍。

但怎麼也是參與過上次大戰的兵卒,士氣和戰意絕對不差。

便是那一千俘兵,也跟著操練了近半月,政治改造更是未曾鬆懈過半天,早已不能與當叛軍之時同日而語。

有這兩軍,朝那自保無虞。

況且李承誌還留下了五百鋼製劄甲,再加之前反哺給朝那的五六百騾馬,朝那等於擁有了兩旅機動性極強的半甲步卒。

這兵力與配裝,與他們之前商議的翻了一倍都不止,朝那鄉紳高興的都快合不攏嘴了,直呼李將軍仁義。

郭存信自然要隨軍,李承誌本想給他安個名目,但想了半天也沒想到個合適的。

說他是軍司馬,卻不管軍法。說他是主薄,但軍中各旅、隊功曹、法曹、錄事(文書),卻都由他統管。

除些外,他還管著外聯內交,一切對外的事宜,均由他負責。

李亮是倉曹,負責軍械、糧草、輜重、民夫,副手是宋禮深。

宋禮深原本被李承誌派到崆峒山,帶領數千鄉民和部分俘虜在山下種地,為了能讓他立點功勞,李承誌特意將他召了回來。

山下的農事則交給了幾個宋氏鄉老和李氏裡長。

三千步卒交由李鬆負責,軍主由他全兼,另提拔了六個旅帥,朝那籍的隻有一位,剩餘全都是李氏子弟。

李承誌自然是主帥,兼騎兵軍主,旅帥是李豐和皇甫讓。

他一直想提拔李時,但這混賬實在是不給力。隻是一本《旗鼓令點》,學的還不如“豐”字都不會寫的李豐。

李承誌隻能讓他當塘騎隊主。

反觀皇甫讓,出身朝那名門,先祖為漢末名將皇甫蒿。本身家世、軍事能力,甚至是武藝都不差,隻因運氣不好,無人賞識,最高隻做到戊正,一直埋沒至今。

而且還極其好學,一眾騎將中,就數他最用功,但凡有不理解的地方,必然會尋李承誌求問。

所以李承誌提拔皇甫讓,並非隻是為了安慰外姓兵頭,更多是愛才……

這次算是遠征,李承誌身邊自然不能隻配兩什護衛。李鬆將他的親衛擴成了一隊,隊主是李睿,副隊主李彰。李顯則被李鬆調到了身邊。

這都是李鬆自己安排的,李承誌提都沒提。

想來李鬆也認識到,兩個兒子的反應過慢,根本跟不上李承誌的節奏,特意給他換了個聰明機靈的。

當然,這些官職,隻是為了便於管理,內部自封的,長久不了。

到最後能有幾人實封,還要看這平叛的功勞有多大……

兩日後,全軍出營。

上次雖未祭拜,好歹還有個誓師大會,但這一次,李承誌竟把這個也省了,隻是通知全軍出兵涇陽,再多一個字都有。

李承誌怕動員的太早,萬一到了涇陽撲個空,難免會讓士氣泄散。

等探明敵情,正始開戰前誓師也不遲。

天色微明,隻聽營中一聲鼓響,營寨中門大開。

數千兵卒流水般的出了軍營,特意到朝那城下繞了一圈,而後向西行進。

城頭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有老有少,有紳有民。

但詭異的是,不論是城下的士卒,還是城上的百姓,全都默不做聲,隻聞馬蹄踏地,車輪轉動。

李承誌隻是下令,全軍出營後不得喧嘩、聒噪,卻沒說讓百姓也不要說話。

隻此一點便能看出,軍紀嚴明到了何種地步,竟連百姓也受了影響。

太壓抑了也不好,既然百姓前來相送,招呼還是要打一聲的。

他低聲給令兵交待了幾句。

稍後猛聽中軍三聲鼓響,然後又是十數個傳令兵一聲齊喝“必勝!”

數千兵卒的情緒徹底被點燃,個個鼓起胸口,仿佛運氣了全聲的力氣,喊的聲嘶厲竭“必勝!”


最新小说: 白眼狼家人全重生,我不管了又哭 帶娃改嫁到軍屬大院[六零] 塵夢狐仙記 我丹帝重生,你把我當家族棄子? 遮天:開局拜入搖光聖地 誰教你這麼當兄弟的 宮鬥誰愛鬥誰鬥,我換嫁攝政王冠絕京城 神格覺醒,我在749斬妖除魔 武俠:穿越嶽不群,振興華山 皇上你要休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