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_大魏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魏春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第二百三十七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1 / 2)

大魏春!

李氏的客堂很大,隻論麵積,都能比的上後世酒店的小型宴會廳了。

即便每人都需一條四尺長的幾案,也至少能坐二三十人。

而達奚帶來的禮物,就擺在後麵的那些幾案上。

看著那些墨啊、筆啊、紙啊、硯啊之類的東西,李承誌直歎氣。

他當然不是嫌棄禮輕。

這些東西看似不起眼,但代表的意義卻極大。說直白點,達奚已儘到了他最大的誠意,比送上幾車銅心誠多了。

李承誌是覺得麻煩。

達奚這架勢,分明以為祖居李氏以《詩》傳世,怎麼也稱的上“士儒”之家,所以怕出錯鬨了笑話,不得己才生搬硬套了世族門閥的那一套。

其實彆說李家,便是世代都為祭酒的涇州郭氏,都已不用這套規距了。

也確實麻煩。

這可不是如後世一樣,禮一送,再喝一頓酒就完事了,而是有一整套繁瑣且複雜的禮儀,不折騰個把時辰不算完。

而且李承誌還必須要回禮,到時還要折騰一場,也就是詩經中所謂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到時怎麼走路,怎麼進門,怎麼拜禮,怎麼說話,怎麼還禮等等,都有一套完整且格式化的程序。

光記住這些,且要保證到時不出差錯、不被人笑話,李承誌至少也要練習四五天……

他自以為壓根就沒幾分雅骨,達奚可能比他還不如……

一對土槌,何必要為難彼此?

李承誌正四處亂瞅著,達奚從最前的一張幾案上拿起一樣物事,雙手托著,往李承誌麵前一遞。

李承誌眼珠子一突。

達奚拿的,竟然是隻死雞?

嗯,準確的說,是一隻風乾的雉。

李承誌的大學不是白讀的,再者被當語文老師的女朋友調教了那麼多年,對於一些古禮並不陌生,自然知道這是何意。

也不要覺得這是隻死雞,在今日的這種場合中,這玩意的禮節性甚至要比旁邊那張幾案上的玉璧還要重……

隻因野雞這東西一旦被擒,就會絕食,水米不進,直至餓死。所以士人相交,必用雉當禮物,寓意雙方一旦結交,便會守節死義……

“某慕君久矣,今日方償所願,冒昧而來,望勿怪……”

達奚像是在背書一樣,說著《禮》中《士相見禮》篇中的固定且格式化的語言,但隻是起了個頭,他竟然就說不下去了?

不是他忘了詞,而是李承誌的表情。

這分明就是在嫌棄他……

對,絕對就是這個意思。

達奚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生氣?

李承誌飛快的瞅了他一眼,又眨了眨眼“你累不累?”

達奚大喜。

怎能不累?

就為這麼一隻死雞,至少要他三請,李承誌再三辭,一套禮儀做下來沒半個時辰也差多了。

身體累也就罷了,關鍵是心累,而且是要多難為情就有多難為情。

爺爺一個廝殺漢,硬裝文化人也就罷了,還要違心說那麼多阿諛奉承,曲意恭維的話?

不知李承誌這個聽的人會不會臉紅,反正他這個說的人,定是會羞愧至死

達奚覺得,與其這般做作,還不如與李承誌好好醉上一場,然後再去逛逛女閭(青樓)。

這才是男人該乾的事情……

見李承誌和達奚都沒拿禮儀當回事,李始賢也罷,郭玉枝也罷,卻都隻當沒看見。

規距是死的,人是活的。

說難聽些,達奚連漢人都不是,何必用儒家的這套瑣禮去為難人家?

意思到了就行了……

禮物不多,但也不算少,有四寶、五經、兩塊玉璧……還有送給李始賢的一匹寶馬,送給郭玉枝的一件貂裘。

以李承誌這個穿越客的目光來看,這些東西自然沒多稀奇,但在李始賢和郭存信看來,這些全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東西。

他們不用猜都知道這些東西是哪來的?

看達奚的架勢,好像恨不得把整個刺史府都搬過來……

但李始賢不但沒高興,反而心疼的都要滴血了……

彆說他,連他幼子、幼孫都已會背《詩》了,李始賢焉能不知“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是何意?

彆說是瓊琚了,到少也得“投之我桃,報之以李”。

問題是,類似的東西,李家一時半會還真湊不出來……

達奚一樣一樣的給李承誌介紹著,李承誌看似又驚又奇,口中更是嘖嘖有聲。

但知子莫若母,郭玉枝一看就知道,李承誌壓根就沒多歡喜。

不應該啊,從小到大,李承誌哪見過這般的好東西?

看了一圈,達紗指著一把弓,近似誇耀的說道“從父念你贈刀之禮,賜於你的……”

李承誌滿臉怪異。

奚康生的回禮?

扯什麼蛋呢?

說句不好聽的話,那種身份的人,能要你一把刀都是看你麵子,會回禮才是見了鬼……

不出意外,這要麼就是達奚磨求奚康生,讓其免為其難的借了個名頭。

要麼就是達奚在狐假虎威。

李承誌想不通,達奚這是有多看好自己?

聽到是奚康生送的,李始賢雙眼一亮,躊躇如何回禮的苦惱竟似一掃而空“這莫非……就是傳言中的太清弓?”

不怪他見獵心喜,其實對男人可言,感興趣的東西也就那麼幾樣……

一聽“太清”這兩個字,李承誌也跟著來了興趣。

這難道不是南朝當今皇帝蕭衍的名號?

但隻是掃了一眼那弓,他又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弓體長足有六尺,即便上了弦,也至少有一米三四。

而曆史中的英格蘭戰弓才多長?上弦後大都在一米五左右,最長的也就一米八。

也彆隻聽長度,覺得比這把弓還要長,那英格蘭長弓就一定會比這把弓厲害。

英國長弓之所以長,是因為歐州人隻會造單體弓,為了增強威力,隻能儘可能的將弓造長,而再彆無它法。

說直白點,就是在一根木棍上綁了根繩,幾乎無技巧可言。

而中國曆史上反曲弓,與同樣長度的英弓戰弓相比,強度可達其三倍以上……

便如眼前這一把,就是一把名符其實的反曲角弓。

不但腰彎梢翹,複合弓所需的乾、角、筋、膠、絲、漆等物更是一樣都沒少。


最新小说: 容家那個病秧子,有點毒 冷王,你家王妃是絕世神醫! 攝政王的逗比特工王妃 海棠春鬨 盤點曆史遺憾,不,我要改變曆史 孩兒劉諶,寧死不降! 高武:從E級異能殺穿獸潮 被趕出豪門?假千金帶飛炮灰全家 蘇七小姐回府後京城多了個神算子 長生從獵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