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天智神授!
這句話被傳的沸沸揚揚,連劉芳與崔光都聽過,皇帝自然也聽過。
李承誌預料皇帝可能會好奇,但沒料到,元恪會問的如此正式?
屏退左右,神情語氣還如此嚴肅……這分明就是當了真?
李承誌再無知也清楚“既壽永昌,受命於天”、“應天順時,受茲明命”、“昊天有命,皇王受之”、“奉天承運皇帝”……等等等等是什麼含義。
天授的,隻可以是皇帝……
換自己是元恪,管你是什麼全才、奇才,管你立了多少功勳,哪怕長一百顆腦袋,都絕對不夠砍的……
“陛下明鑒,此是訛傳之言!”
李承誌的語氣好不堅定,就跟發誓一樣。聲若銅鐘,震的元恪耳膜發癢。
看他臉都變了,元恪當即就笑出了聲,“怕什麼,隻是一句傳言,朕難道就能誅殺了自己的臣子?
你再去問問,京城中佛寺道觀近千,哪家不是口口聲聲‘念可通神’、‘法為天授’,朕若當真,有幾個能活得下來?”
那些和尚道士當然是騙人的,但問題是,我可是真的……
“莫怕!”元恪笑道,“朕就是好奇,你懂的會的為何那般多,還樣樣都強於常人?”
“秉陛下,臣隻是好奇心重,喜好鑽研新奇的事物,故而看似比常人懂的多一些……”
李承誌一頭的汗,“也是因為臣這幾年來無所事事,窮則思變,就多看了幾本書……”
無所事事,窮則思變,還是幾年?
元恪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若是未聽過傳聞,自是不知這幾句是何意。
涇州坊間有言李承誌不是真傻,而是裝傻,且一裝就是五年。
不管是裝傻還是真傻,李承誌既入不了學,又出不了莊,衣食又無憂,窮極無聊之下,也就隻能靠看書打發時間了……
說倒是能說的過去,但元恪更好奇。
看了什麼樣的書,能讓李承誌出脫到這個程度?
感覺這天下之事,好似就沒有他不會的……
元恪煞有興趣道“說說,你那煆刀、冶甲、百工、活人、醫傷、兵陣等等,都是從哪些書中鑽研出來的?”
察覺元恪不是果真要將他喀嚓了,李承誌猛鬆一口氣。
若問這個他還真不怕,不然哪敢搞這麼多的發明創造?
“先說冶甲與鍛刀先是臣有幸得了隕鐵,而後又受南朝陶弘景所修的《本草》啟發,從而鍛出了白刀白甲……”
“看《本草》,學鍛刀?”元恪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李承誌卻是一臉正色“千真萬確,載於《本草·玉石部》,言鐵精(鋼)乃雜煉生(生鐵)鍒(熟鐵)而成,質堅,可為刀鐮……而此書、此法也非陶弘景所創,是集前人所著而成……”
元恪都有些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