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上月中,禦史中尉(掌禦史台,事糾彈百官,監察文武)王顯為陛下診脈,父親在旁侍奉。王中尉曾言陛下情誌失調,肝氣不暢,氣滯血瘀,且日積月累,腹下已有積聚之狀……
還勸陛下應調理情誌,順暢氣機,舒心解鬱,再輔以靜養、湯藥等,當可延緩……”
李承誌心裡一跳。
中醫所謂的積聚,指的不就是腫塊,更或是癌麼?
皇帝果然是肝硬化。
而王顯說的一點都沒錯,這病最忌諱的就是著急,生氣。但要說讓皇帝靜養,還要讓他舒暢心情,就跟說笑話無異了。
除非元恪舍得當太上皇,徹底不問國事,還有那麼幾分可能。但問題是,他連個兒子都沒有。
彆說元恪了,但凡換個人,怕是死都不甘心……
李承誌沉吟了一陣,低聲道“先想辦法讓皇帝戒酒吧……”
高湛一百個想不通“為何要戒酒?王顯、徐謇、徐雄(均為北魏名醫、元恪禦醫)等,均稱酒有養脾扶肝、通經暢脈、行氣益血之效。且言陛下體寒,就應適量飲酒……”
李承誌直歎氣,卻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這個時代的醫生九成九都以為酒有百利而無一害,許多中醫甚至認為“酒善助藥力,乃百藥之長”,治什麼病時都喜歡用酒當藥引,包括腦卒中。
但問題是,這玩意由肝分解後會產生毒性。對普通人而言天天喝酒都跟吃慢性毒藥似的,對肝病患者更是與劇毒無疑……
琢磨了半天,李承誌才想出了一條蹩腳的理由“酒性濕熱,陛下又是濕從寒化而致肝氣瘀結,故而有百害而無一利……”
高湛剛想反駁,猛的想到李承誌的諸般奇異,疑聲問道“果真?”
有什麼果真不果真的?
剛受了這麼大一個教訓,李承誌哪敢把話說滿?
“以我對藥性的認知,應該就是這樣的……”
意思是該說的我已經說了,且不接受反駁,也不會解釋。至於聽不聽,就是元恪的事情了。
李承誌主動岔開了話題“今日還未謝你,若非你來的及時,我說不得就會與潁川王多生出事端。此時又這般晚了,還勞你久候……”
“何需這般生份?”高湛剛想說一句“遲早都是自家人”,但話到了嘴邊又覺得不合適父親還沒鬆口呢……
“潁川王與汝陽王你皆不用擔心,父親已予這二位知會過,定然不會再來煩你……”
高肇?
李承誌心裡隱隱一動這位出麵的有些早啊?
他以為,怎麼也要等自己名氣大一些,或是升到個四五品,高肇才會拿正眼看自己。
不過是好事。
說句誅心而又勢利的話,拋開高文君不談,在皇帝蹬腿閉眼之前,除了元恪,就數高肇大腿最粗。
但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卻是個技術活……
“天色已晚,今日已是不合適了!”李承誌沉吟道,“看司空哪日得閒,晚輩再上門拜謝!”
“父親說不急!”高湛回道,“讓我等先將差事辦好……”
高肇這是在給自己遞話?
李承誌一下就樂了“好!”
正好順路,他便讓高湛將他送到了大伯家。
皇帝要售冰,已令光祿寺連夜清點儲冰,李始良從昨夜開始就加班了,所以家裡隻有李承先。
聊了一陣,提了請堂兄訓練樂師之事,李承誌便回了房。
幾乎又是一夜無眠!
這次不單單是熱,還有急皇帝竟然快不行了?
但按計劃,自己彆說“緩稱王”,連“廣積糧”都還差的遠。
想要河西的屯田能夠自給自足,養活數千戰兵與兩到三萬流民,至少還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再進一步就算自已可以源源不斷的賺到錢,買到糧,並能順風順水的運到河西,但之後呢?
總不會以為就靠著數千戰兵與兩三萬流民,就能爭霸天下了吧?
開什麼玩笑?
劉邦與劉秀複生都不敢這麼狂。
除了契機,李承誌最缺的就是時間。
墾荒屯田需要時間,開山、挖礦、修路、架橋也需要時間。
冶金、煆甲需要時間,練兵訓卒更需要時間……
按他的設想,想要在河西藏兵蓄甲,以保證天下大亂時有分一杯羹的實力,最短也要八到十年的時間。
問題是,元恪能不能活過一半都還是個未知數。更關鍵的是,除了兩個女兒,元恪的兒子連個影都不見!
元恪真要無嗣而終,這大魏就地就能亂成一鍋粥,哪還有讓自己偷偷發育的時間?
真是見了鬼了,明明記得元恪至少還能活個六七年,而且是有太子的。
不然哪有後來殺了親兒子,導致元魏徹底大亂的胡太後?
到底是曆史出現了偏差,還是說時間未到,說不定再過幾個月胡充華就有喜了?
若是後者還好,若是前者,麻煩就大了!
李承誌心亂如麻……
……
初二休朝!
劉芳與崔光都兼著侍中,還兼著尚書監和尚書令,因此便是休朝之日兩人也照例會先入大朝城,到門下省和尚書省轉悠一圈。
隻有這兩處不忙,他們二人才會去國子監與太常。那裡要是也不忙,二人就會去太史監。
一切如舊,皇帝並無指派他二人的旨意,也無特彆的差事交待。兩老頭就一起回了太常。
結果剛入太史監,就看到一群人正圍在一起看著稀奇,甚至還有趙勝、公孫崇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老學究。
看到二人,眾官及吏員慌亂見了禮,又一哄而散。公孫崇領著李承誌,手裡還拿著聖旨,樂嗬嗬的給兩老頭看著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如李候郎這等俊彥,就該時時覲見,予陛下獻計進言……”
時時覲見,獻計進言?
劉芳與崔光瞅了一眼聖指,皆是一臉狐疑皇帝竟給李承誌加了官?
看似隻是把昨天剛給李承誌免掉的那半品又給加了回來,李承誌依然還是個正七品的官。
怪就怪在“奉朝請”這三個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