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魚落雁非傾國!
正月的前幾日,弘曆皆獨自歇在養心殿,直至過了初五這日,方才第一次翻牌子,弘曆目光在擺在紅漆托盤中的一塊塊綠頭牌上掠過,最終停在彩綾那塊綠頭牌上,這個女子雖然說不上有多美貌,卻彆有一番風情。
弘曆正要翻過彩綾的綠頭牌,小五捧著一封奏折快步走進來,“皇上,山西急報。”
聽到“山西”二字,弘曆神色為之一緊,連忙道“快拿過來給朕。”
小五上前將奏折奉到弘曆手中,後者在仔細看過後,原本隻是有些緊張的神色變得甚是難看,道“命張廷玉、顧琮、鄂爾泰即刻入宮,朕有要事相商。”
當三位大人急急忙忙出現在養心殿後,弘曆揚一揚手中的奏折道“去歲全國各地,雨水均偏多,朕當時就有些擔心永定河,這條河水流平緩,泥沙大量沉積,河床位已經高於地麵許多,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地上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潰決現象,所以朕讓當地官員多加注意,原以為至少要等到夏季時,才會發現潰決現象,沒想到……”弘曆諷刺地笑道“這年還沒過完,禍事就來了。”
張廷玉肅然道“皇上是說……永定河決堤了?”
“山西剛剛送來的急報,就在兩日之前,山西境內突降暴雨,不到一日功夫水位就上升許多,衝潰了河堤,幸好當地官員記得朕之前的吩咐,一直有在巡視河堤,在發現鬆動之後,就立刻讓住在附近的百姓撤離,死傷不多,但田地房屋皆被衝毀,損失極重。朕命你們來此,就是要商議治理永定河一事。”
顧琮率先開口道“永定河善淤、善決、善徙,與黃河相似,恕臣直言,堵,已經收效甚微;疏,也效果不大,一旦弄得不好,甚至會令泥沙沉澱到其他河道中,令其他河道也出現同樣的問題,所以……實在很難治理。”
弘曆點頭道“你說的這些,朕都知道,但再難也得去做,總不能為此放棄永定河流經的區域,幾位愛卿可有良策?或者你們知道有誰能夠任起治理永定河的重任。”
在沉默片刻後,鄂爾泰試探地道“皇上,高斌治水頗有方法,不如讓他去永定河治理河道?”
弘曆撫額道“朕也想過,不過高斌還在江南疏滲清口並江南運河,一人如何能夠兼顧兩邊?”
張廷玉進言道“其實江南運河的浚已經到了尾聲,隻要繼續按著原有的方案執行下去,便不會有問題。皇上可以派其他人負責此事,然後將高斌調去治理永定河。”
弘曆未語,過了許久方才道“永定河一事,就沒有更加合適的人選了嗎?”
顧琮拱手道“回皇上的話,臣以前與高斌就河道治水一事聊過一些,他的見解很獨特,而且往往能繞過無用的彎子,一針見血;除他之外,臣再不曾見過有這般見地之人,所以臣覺得高斌最是合適治理永定河的人。”
其實顧琮說的這些,弘曆何嘗不知,但他越重用高斌,就越不能動高氏,哪怕高氏做錯了再多的事,哪怕他對高氏再厭惡,都不能動她,這種感覺,實在令弘曆不喜。所以,若有彆的選擇,他並不想用高斌。
鄂爾泰不知弘曆這些心思,開口道“皇上,雖臣與高斌並不熟悉,但從這幾年的治水情況來看,他確實是治水的良才。”
弘曆知他們說的是實情,而他自己也確實想不出更好的人選,無奈地道“好吧,就將高斌調去治理永定河,江南運河一事,由顧琮你負責。另外,朕會下旨各州府,讓他們注意各處河道,一有問題,立刻上奏,至於幾條直隸河道,就由鄂爾泰你負責詳勘。”
待得二人接旨領命後,張廷玉道“皇上,永定河上遊乃是黃土高原,河中的泥沙皆是從那裡衝下來的,若不能解決源頭的問題,就算此次治理好了永定河,過個幾年,又會再次複發。”
弘曆點頭道“黃土高原因為沒有什麼植物,所以水土流失嚴重,皇阿瑪在世時,曾多次鼓動百姓去黃土高原種植,但收效甚微,畢竟那裡土地貧脊,能開懇種地的地方極少,氣候惡劣又沒什麼人煙,有誰會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