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在大明京師東麵正白旗大營中,大清入關主帥貝勒多爾袞接到鑲藍旗貝勒莽古爾泰急報,大清數萬主力遭遇到一支裝備破奴軍火銃的明軍主力。該部近萬人全是騎兵,該部明軍主帥是大明宣大總督盧象升。莽古爾泰的文報稱,大清主力在殲滅萬全都司騎兵大部後,漢軍鑲藍旗沒能堵截住明軍的進攻,以至於明軍順利從漢軍鑲藍旗防區順利突圍。此戰,大清死傷戰兵六千有餘,陣亡二千七百人。莽古爾泰的這個急報把多爾袞惡心地要死,不用看其他人傳來的急報多爾袞就能推測出莽古爾泰的險惡用心。
這個莽古爾泰顯然是給多爾袞出了個難題,就是想看看多爾袞如何處置戰敗的漢軍鑲藍旗梅勒章京阿爾岱,要是多爾袞處置不當將嚴重打擊他在大清帶兵的權威。多爾袞采取的策略是,下文嚴厲斥責梅勒章京阿爾岱指揮不利致使鑲藍旗漢軍戰敗,剝奪其梅勒章京官職降職為甲喇章京。隨後多爾袞在文報中表彰莽古爾泰殲滅明軍萬全都司騎兵的功績,將莽古爾泰戰績上報大清皇帝皇太極為其請功。在文報中多爾袞還指出,漢軍鑲藍旗貝勒多鐸調度失據用人不當應為這場戰敗承擔罪責,命令多鐸對甲喇章京阿爾岱嚴加管教讓其戴罪立功。多爾袞的官樣文章有理有據,既處置了漢軍鑲藍旗兵敗的罪責,卻處處在高舉輕放,又給莽古爾泰請功讓其閉嘴。
多爾袞在文報中提及貝勒莽古爾泰以主將身份主持這場戰役指揮,鑲藍旗騎兵在貝勒莽古爾泰的帶領下戰場布置完美無缺,所有軍功皆為鑲藍旗主力騎兵所取得。多爾袞也算是玩政治的高手,他在表彰莽古爾泰的文報中暗示,這場戰役的主將乃是莽古爾泰,你指揮下出的簍子作為主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多爾袞借此暗中警告莽古爾泰,你在戰場上所做一切他多爾袞已經看穿,不要得寸進尺繼續打壓漢軍鑲藍旗貝勒多鐸。既然莽古爾泰如此做小人,多爾袞也不打算做君子,他要讓莽古爾泰在這場劫掠盛宴中付出代價。
作為大清朝這次入侵大明的主帥,多爾袞有向皇太極上密折的權利。於是多爾袞把這場戰役後鑲紅旗軍報和漢軍鑲藍旗軍報一並上奏個皇太極,多爾袞在密折中坦言,一旦大清主力深入直隸南部作戰,有莽古爾泰這個小人在後方前方作戰的將領沒人敢安心打仗。多爾袞提出,莽古爾泰鑲藍旗調防密雲至古北口一線,由正紅旗貝勒代善主持大明京城戰事。處理完內鬥,多爾袞就必須考慮下一步進攻方略。直隸遭到過大清二次劫掠,東部和西部已然沒有啥油水,要想取得更多財貨和物質就必須儘量沿運河向南打。
隻是白羊所東南這場包圍與突圍的戰役,宣大總督盧象升帶領的天雄營強悍的戰力讓多爾袞感到如芒在背,要是不能把天雄營殲滅多爾袞如何能放心去向南進攻。要對付盧象升手下這支強軍,多爾袞的策略很是簡單。他打算先去其臂膀,再想辦法讓天雄營成為孤軍,然後在野外聚重兵圍殲盧象升天雄營。對於盧象升此人的經曆,大清鑾儀衛細作諜報有詳細文報。多爾袞細讀過鑾儀衛所有諜報,他對破奴軍中所有將領的資曆了如指掌。根據在大明京城裡細作頭目嚴倬成傳來的諜報,宣大總督盧象升身邊有兩支大軍,一是山西總兵楊國柱數千戰兵另一個是大同總兵王樸帶領的大軍。
多爾袞根據以往諜報,知悉王樸屬於狐狼張平安一係官員。他認為王樸帶領的大同邊軍,即便是再不能戰也會聽盧象升的話。為此,多爾袞給嚴倬成寫密函,希望嚴倬成想辦法讓王樸留在京城附近。要想調動盧象升所率領的大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讓大明朝廷感到肉疼。這就需要多爾袞帶領大清主力向南進攻,多爾袞初步確定進攻的明白是山東地界的德州。為此,十數天後多爾袞召開軍議,他拿出了一套邊打邊圍,行軍途中殲滅所有明軍敢戰大軍的方略。為達成他的戰役目標,多爾袞下令鑲白旗貝勒杜度帶其主力騎兵為先鋒進兵直隸保定府。
而漢軍鑲白旗貝勒阿巴泰則緊隨鑲白旗出發為大清前軍,塔拜帶領的漢軍正白旗前往河間府護衛前軍左翼。正白旗主力三萬騎兵連同蒙古兩紅旗五萬騎兵構成中部主力,以其快速出擊的優勢專門攻擊明軍任何增援大軍。大軍斷後的事情就交給了正藍旗貝勒阿敏,他將帶領蒙古兩紅旗三萬騎兵於正白旗右方側後,主要用以切斷被正白旗主力糾纏住的明軍退路。正紅旗貝勒代善和烏真超哈營貝勒巴布泰,繼續做出進攻大明京城的姿態,逼迫京城各地勤王大軍不敢異動。多爾袞還把出擊後軍事大權交到了代善手中,他認為有代善在後方主持可比莽古爾泰這小人要強。
而鑲紅旗貝勒羅落宏麾下三萬騎兵,將晚於正藍旗三日出發,為大軍的預備隊。多爾袞特意留出了大清進攻大軍的右翼就是想等明軍上鉤,這樣才能完成大清進攻大軍圍點打援的謀劃。多爾袞的這個出兵方略得到了與會的大清將領們一致支持,畢竟趕走了莽古爾泰這個禍害符合大家的政治利益。他們對多爾袞在野戰中殲滅明軍的計謀很是讚賞,攻城一直都不是女騎的強項。隨著大清朝主力陸續離開大明京城向南進攻,大明朝廷已是亂如驚蟻。前幾日,宣大總督盧象升報捷,在白羊所東南野戰中擊破建奴數萬大軍,解救萬全都司騎兵二千六百餘人馬。
盧象升的這個捷報在朝堂一片戰敗的哀愁中突現一抹亮色,讓整日裡聽慣了失敗急報的大明朝廷也看到了勝利曙光。也正是這份捷報引起了許多人的嫉妒,這裡麵以團營監軍太監高起潛最為明顯。上次京師團營駐防南城外,被建奴正白旗和鑲紅旗騎兵一戰而下,戰後高起潛受到了崇禎皇帝的嚴厲斥責。更讓高起潛無法忍受的是,破奴軍最後圍殲鑲紅旗主力時,不準團營官軍獲取任何戰功。京師官軍將領們沒人不清楚高起潛這個沒卵子的閹貨與破奴侯張平安之間不對付,破奴侯這人要是不想讓誰舒服,連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沒辦法。
本來高起潛利用他是崇禎皇帝的近臣名頭,拉攏了團營的所有將領們。沒成想,破奴侯對高起潛看不上眼,也連累了團營將領們撈取便宜軍功。戰後,高起潛儘管用儘了各種手段,依舊沒能取得團營將領們的支持。沒有這幫背景深厚將領們的維持,高起潛想撈銀子阻力自然大了許多。內廷太監缺少男人傳宗接代的物件,他們的欲望無外乎就是對金銀和地位的渴望,斷絕了銀錢的高起潛內心對張平安的仇恨猶如殺了他臆想中的兒子。讓高起潛直接報複張平安,這個閹貨不但沒卵子還沒有膽子,就連西直門外張家莊留守的十幾個護衛,高起潛都沒敢動過心思。
高起潛害怕的是破奴侯張平安黑心腸,這個狐狼要整死他簡直是易如反掌。高起潛沒膽量找破奴侯張平安的麻煩,並不表示他就此認慫,高起潛把報複張平安變成了宣大總督盧象升。在高起潛看來盧象升為人過於剛正,這是盧象升的優點更是他的弱點。大明朝廷中正直的人還是有不少,這類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管對錯就傻乎乎遵從朝廷和皇帝的旨意,讓他向東這些自認忠臣的東林黨人絕不會向西。高起潛深諳先揚後抑的官場規則,他給崇禎皇帝寫密折,大勢吹捧盧象升手下天雄營乃是大明第一強軍。
高起潛在給崇禎皇帝的奏折中,毫不掩飾指出天雄營銀餉來自大明所謂忠臣破奴侯。高起潛還特彆指出,盧象升是在用破奴侯張平安的給的銀子養私軍。高起潛在崇禎皇帝身邊十餘載,他非常清楚皇帝內心的忌憚,崇禎皇帝最怕的就是大明再出一個破奴侯那樣不受朝廷控製的諸侯。高起潛的這個奏折,直接敲擊在崇禎皇帝內心軟弱之處。同樣,最受崇禎皇帝信賴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也給崇禎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奏章的內容與高起潛大同小異。他認為盧象升收受破奴侯給予的錢財供養天雄營騎兵,假以時日必定成為朝廷心腹之患。
有了兩個近臣同時上內容相同的奏折,讓崇禎皇帝也開始懷疑盧象升是否又是一個安祿山似的人物。所以,他接受了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建議,以昌平州皇陵受到建奴威脅之由,調大同總兵王樸前往昌平州西北駐防。同時,崇禎皇帝還下旨,調山西總兵楊國柱駐防大興府。同時,崇禎皇帝下旨表彰宣大總督盧象升敢於麵對強敵英勇無畏的意誌,擢升盧象升太子少傅,並下令盧象升率領天雄營追擊南下建奴大軍。為了監視盧象升這支天雄營騎兵,崇禎皇帝還下旨,由團營監軍高起潛帶領京師團營和六萬勤王明軍在天雄營身後負責接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