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乞兒吉思方圓數百裡曾經翠綠的草原布滿了黑雲般的帳篷,密如黑蟻的馬群集中在大營外數個區域歡快地啃食嫩綠鮮草。在整個營地正中是帝國皇帝張平安高大的禦帳,帳篷裡皇帝張平安正快意地對著一幫小參謀罵娘。打仗對於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來說,就是他生存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張平安早已習慣了常年征戰的生活。隻有到了令人血脈僨張的戰場,張平安那顆漸漸老去的雄心才能回歸年輕。在戰場上一次次打敗對手,並將敵人屍體踩在腳下,張平安才能體會到那種難以言狀的莫名快感。這種發自心底的愉悅,不是那些懦弱之人可以理解,隻有那些在戰場幸存下來其精神又沒有被壓垮的老兵才能體會其中滋味。
很顯然,以官場老狐狸自居的皇帝張平安,早已厭煩了官僚之間所謂政治鬥爭。因為這些官員沒有人有膽量跟他直接對抗,而張平安在朝爭時不過是一個黨爭的仲裁者,他對這種成天的內耗早就感到了厭煩。特彆是皇帝張平安派欽差在水師數百艘戰船的威懾下,罷黜了南洋帝國皇帝張尚德,結果是不甘受辱的張尚德以自殺結束了生命。兒子張尚德的死亡對皇帝張平安打擊很大,雖然張平安內心就不喜歡張尚德,卻也不願意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張尚德的自縊促使皇帝張平安遠離朝堂,他也想通過戰爭來轉移糟糕的心情。皇帝張平安遠離帝都長安不久,他那顆征服異族的雄心讓他精神再次振作。
少了龐雜煩心事擾亂心神,皇帝張平安的注意力成功轉移到對敵戰場。經過數月跋涉皇帝張平安在親衛營和近衛營的隨扈下,來到了帝國西部邊陲帖良古惕和乞兒吉思行省交界處集結大軍。多年征戰的經驗讓皇帝張平安非常注重戰場諜報,要是沒有特殊原因他從不打無準備的戰爭。張平安往往在數年前就對未來的戰爭進行戰略布局,他派遣使團出使教廷,就是要挑撥泰西諸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仇恨。中華老祖宗傳下來遠交近攻的謀略,張平安玩得異常熟絡。最近這百年來,奧斯曼帝國入侵泰西雙方的仇恨不可能化解。對於泰西教廷來說,奧斯曼入侵希臘已經威脅到教廷的安危,雖然中華帝國十分強大還是外來異教徒,至少中華帝國信仰的佛教,遠沒有奧斯曼帝國信仰的綠教那樣有侵略性。
果然,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派去教廷的使團,很快就得到了教廷積極回應,教廷教皇亞曆山大七世派遣使者來中華帝國覲見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教廷派出的紅衣主教康德斯,率領近一百人的使團出使中華帝國。這次教廷派出的使團規格很高,主教康德斯是教廷中最為年輕的紅衣主教,他來中帝國除了協商歐洲諸國攻打奧斯曼帝國這件大事外,還要解救在馬尼拉被俘虜的神職人員和西班牙人。教廷使團走的路線是過地中海到亞曆山大港,走了一段陸路,在中華海商聯盟控製的蘇伊士,再乘坐海船抵達中華帝國南方的廣州府。教廷使團到達中華南海時,正趕上中華帝國派遣水師戰船兵壓南洋傳達皇帝罷黜南洋國皇帝。
上千艘各式帆船雲集南海,遮天蔽日般黑色船帆,把紅衣主教康德斯一行嚇得不輕。陪同教廷使團的中華帝國理藩司主事毛永坤告訴康德斯,從戰船上旗幟可以看出,這隻是中華水師中央船隊和北方船隊。毛永坤向康德斯解釋說,這裡的戰船和武裝貨船數量隻有中華水師的三成,帝國還有更多的戰船和輔助武裝貨船。毛永坤的話語中多有不實,他想借此展示中華帝國的強悍實力。進入中華帝國本土,主教康德斯的眼睛似乎就不夠用。寬敞的官道兩邊農田中勞作的農夫個個臉色充滿自信地笑容,整潔乾淨的城市街道,身著鮮豔衣服的女人,無一不在顯示出中華帝國的富足。
此時教廷所在的梵蒂岡跟中華帝國一比較,那就是一個充滿牲畜糞便臭氣的鄉村小鎮,怪不得到過中華帝國的歐洲人都在傳說這裡的土地流淌著奶和蜜。康德斯使團到達南京,參訪了前朝的皇宮,隨後乘船經過運河到達北京。主教康德斯看過宏偉的紫禁城之後,不住地感慨中華帝國皇宮的肅立威嚴。在教廷使團到達中華帝國長安城後,他們立刻被眼前的繁華所吸引。教廷使團唯一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是,明明是帝國最富有的皇帝,他修建的宮殿規模遠不如使團在南京和北京所看到的那麼宏大。且不說宏大了,他們甚至認為帝國皇帝張平安的皇宮有些寒酸。
陪同教廷使團參訪的是帝國禮部尚書盧鼎世,向其介紹了皇帝張平安雖然富甲天下,卻將個人財富用於收養戰亂遺孤。所以,皇宮可以修建的不華麗,但帝國收養孤兒的十個金狼營每一個都大得如同一座城池。這讓教廷使團意識到,中華帝國皇帝不像傳說那麼凶殘,他至少也有非常仁慈的一麵。教廷使團覲見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之後,與中華帝國方麵達成多項共識。教廷使團不僅從中華帝國手中要到了在馬尼拉戰役中所有被俘神職人員,也同中華帝國理藩司達成了釋放馬尼拉被俘西班牙人的協議。正如皇帝張平安所料,教廷對奧斯曼帝國敵意很深,他們非常想將奧斯曼帝國這個惡魔徹底消滅。教廷使團也認可皇帝張平安攻打奧斯曼帝國的目的除了複仇外,還要打通中華帝國通往歐洲的商道。
在關於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的傳聞中,這個皇帝嗜好賺取黃金和經商,開辟歐洲市場就是中華帝國攻打奧斯曼帝國另一個合理的緣由。中華帝國皇帝親自向教廷使團講訴商品流通的重要性,也談到了要維護商品交易市場穩定帶來的好處。張平安不厭其煩地向康德斯主教闡述穩定市場的重要性,就是要向教廷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歐洲市場是中華帝國商品最重要的流通地區,中華帝國不希望在歐洲發生戰亂進而影響到商品買賣。這是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在向教廷明示,他對歐洲領土並沒有野心,主要原因就是害怕戰亂後中華帝國的商品賣不出去。皇帝張平安宣示和釋放戰俘的誠意打動了教廷使團裡所有人,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與中華帝國配合打擊奧斯曼帝國。
教廷使團成員來自於歐洲各國貴族,他們大都是各個國王派來試探中華帝國虛實的官員,這些人已經有了明確選擇他們的國王自然會隨大流緊跟教廷腳步。中華帝國皇帝張平安深知,這場攻打奧斯曼帝國的戰役並不容易。首先是路途遙遠運輸糧食到前線,幾乎是前線戰兵每消耗一石糧食,長途運輸中損耗就達四石。況且中華軍彈藥和其他輜重軍資消耗不是一個小數目,僅僅運送物資一項,就占到了整個作戰錢財準備的七成。所以,中華帝國必須在戰場之外聯合泰西各國,令奧斯曼帝國兩麵受敵無暇專心對中華軍作戰。遙想當年破奴軍成軍之處,破奴城遭到蒙古林丹汗和建奴女真兩路百萬大軍的圍攻,那時的張平安做好了隨時殺身成仁的準備,其中甘苦他體會最深。
正因如此,皇帝張平安在進行戰爭準備時,一方麵聯合外力,另一方麵他下令參謀部在製定戰役方略時多注重細節。這也是皇帝張平安達到乞兒吉思集結大營後,時常敲打參謀部作戰參謀的原因所在。熟悉奧斯曼帝國地圖的張平安,早就察覺到這場戰役的關鍵是要拿下兩個海峽,才能完成對奧斯曼帝國致命打擊。中華軍作戰參謀謀劃這場戰役的方略中存在一個重大缺陷,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達達尼爾海峽最窄處隻有一裡半,中華軍工兵營善於搭建浮橋可以在此地搶灘登陸後構建浮橋。參謀部同樣的謀劃還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方向,這裡也有二處地點寬度不足二裡,參謀部認為也可以在此搭建浮橋。
參謀部的這個作戰方略一交到皇帝張平安的手中,立刻被張平安給丟到地上。皇帝張平安對於打仗這樣的大事從不馬虎,他認為參謀部這幫參謀謀劃方略太過兒戲。參謀部的參謀們包括參謀長古新,全都忽略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的地理不利因素。這兩條海峽由於連接了黑海、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三海相通必然會出現暗流往來湧動,這樣的海況駕船尚且不易如何能順利構建浮橋。僅憑此一點,參謀部的作戰方略就是拿中華軍將士們的生命在冒險。更何況中華帝國水師不可能配合主力登陸作戰。
這是因為中華軍水師戰船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航行數萬裡,從愛琴海方向配合陸路作戰。這場戰役張平安還舍不得拿水師船隊冒險,萬一水師戰船和武裝貨船在危機四伏的海路中何時能達到地中海,中華軍上下誰也沒有完全把握。特彆是中華帝國確定了對海上強國英國用兵,皇帝張平安最害怕英國人在這個時候對中華軍水師背後捅刀子。中華帝國水師在大規模正麵海戰中不怵英國船隊,但在茫茫大海上中華帝國水師也擔心,英國大量海盜船對落單商船的襲擾。所以,皇帝張平安給中央水師出擊方略是,將攻擊重點放在打擊波斯帝國所在阿拉伯海沿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