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大導演!
在今天之前,如果問李邁古越濤是什麼樣的人,李邁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古越濤是一個靈魂教師。[燃文書庫][][774][buy][]”
但是現在,如果再問他,他會說“古越濤就是一個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這個時候,就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時候,李邁將古越濤這個人物設定得太過理想化!
古越濤他也是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固然有教書育人的心態,但在這之前,他也有煩惱、也有苦悶、也會想要放棄。
然而為了突出古越濤的性格,李邁將這個人完全設定成了一個教師,這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了。
任何一個人,在身為一個優秀教師,一個教師,一個男人,一個中年人之前,他首先、應該是一個人。
而為了突出古越濤這個角色的性格,李邁完全忽視了對方身為人的這一部分。
古越濤不應該在所有時候,都用自己的委婉耐心去教導學生們,否則,這部電視劇就成了流水賬。
也許在劇情不斷地衝突、推進之下,這種感覺不會太明顯,但是一直觀看的觀眾,卻一定會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其實這種感覺,還真是不少見。
就拿李邁上一部作品——神探狄仁傑來說吧。
第一部的神探狄仁傑,就已經確定了幾個人物的形象,然而在接下來的幾部裡,這種人物形象一直都沒有變化。
確實,劇情是在不斷推進,各種人物粉墨登場,但是所有觀眾,在看狄仁傑斷案的時候,總感覺似乎在哪裡看過。
也許是在第一部,或者是第二部,甚至是在彆的電視劇裡。
其實,這種人物性格的改變快慢,就是電影劇本最先要考慮的。
不同於電視劇有幾十集,一集裡麵還有幾十分鐘,一部電影也就兩三個小時。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要讓觀眾們對電影中的人物印象深刻,人物的刻畫就決不能那麼單薄!
沒有角色內心世界的變化,一部電影隻能算是純粹的商業片。
被劃分到這一類的,就好比賣特效的變形金剛,賣功夫的霍元甲,賣搞笑的泰囧。
而注重內心變化的,很多時候會被成為文藝片,比如對人的身份進行探討的無間道,比如同誌片經典的霸王彆姬,比如震撼一代人的肖申克的救贖。
而李邁這部電視劇真正的主線,便是對於老師的讚揚,嚴格來說,應該說是一部文藝片。
不過為了市場的需要,李邁才不得不加入了學生青春的內容,以獲取觀眾們的眼球。
但是,李邁對於商業的把握是夠了,但是對於電視劇主線想要突出的內容,反而有種過度誇張的感覺。
如果用這種樣子播出,大家會喜歡,會讚頌,卻絕不可能把這部電視劇當做經典。
若是由李邁自己來克服這道難關,他可能一輩子都會被困死在這裡!
一個內心世界不豐富的人,想要拍出這種作品,完全可以說是難為他了。
所幸,有了金光的幫助,他不算艱難地便突破了這個難關!
編劇能力突破b—級,獎勵三星中等電影劇本葉問,上等編劇能力培訓一次。
電影劇本!
李邁的眼光突然一亮——對於一個導演而言,最大的成就是什麼?那就是拍出一部好電影!
其他的,無論是拍綜藝的、拍電視劇的、拍紀錄片的,都絕沒有資格被稱為大導演。
可以說,這個獎勵是正和李邁的心意啊!
要知道,這部十八歲拍完之後,他也沒有了再拍電視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