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大導演!
172章商業電影的思考
感謝書友“石頭1355”的打賞,閣下厚愛難以回報,今天還是加更吧。[燃文書庫][][774][buy][]
現在的電影市場,已經和一開始的電影市場不一樣了。
以前的人們,無論是導演還是影迷,都是將電影當做藝術品來拍攝、來觀賞。
但是,當拍攝電影的收益越來越昂貴,但是電影的票房一直上不去時,一種“特殊”的電影,便應運而生了。
按照如今的說法,這種說法,有著所謂“商業片”的稱號。
這種改變,源自於影迷人群的年齡和數量變化。
以前,會過來看電影的,很多都是想要陶冶情操的文藝老前輩,這種人喜歡看的,自然是一些文藝片。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過來看電影了,而由於缺乏足夠的見識和心性,這一類人常常是不喜歡觀看文藝片的。
在考慮電影商業需要的情況下,自然是需要按照觀眾的喜好來拍攝電影了。
正在迅速替代原先老影迷的新影迷們,他們熱愛青春、熱愛創新、不喜歡說教、不喜歡故作深沉。
更重要的是,這一類的觀眾,不像以前的那些觀眾一樣,他們覺得不好,就要見一次罵一次,這就更加考驗電影本身的質量了。
在這樣複雜而迅速的改變下,很多華夏的導演顯然沒能適應過來。
他們一邊在說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一邊又在用以前的方式來拍電影。
日後那些文藝大導演一個接一個撲街,都是因為他們沒能夠適應市場的種種改變。
而華夏,尤其是內地,文藝導演很多,但是商業導演,現在除了馮曉剛以外,有誰是能夠拿得出手的?
在文藝片漸漸失去了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市場隻能容許商業片的存在,而很多電影人不願意接受這種改變。
日後,華夏電影漸漸衰退,市場上充斥著的商業片,一律都是沒有什麼營養的搞笑電影、炒作電影、粉絲電影……
所以在電影的票房越來越高的同時,華語電影的口碑,卻是越來越差、差到了讓人羞愧的地步。
在電影的商業方麵,李邁也在慢慢摸索著——
愛情呼叫轉移的商業性,一是徐爭的搞笑演技,二是十二個女主的噓頭;
葉問的商業性,一是詠春拳獨特的表演性,二是將國家安危和個人功夫巧妙結合了起來;
畫皮的商業性,一是少有的東方魔幻,二是堪稱狗血的愛情故事。
輪到現在的三國大戰,李邁花費的功夫就更多了——一開始是呂布個人的武打場麵,後麵又拍攝了大場麵的戰爭場景。
在這其中,呂布的赤兔馬、高順的陷陣營、武將的獨特兵器,都是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存在。
但是仔細想想李邁為了這些東西花費的精力——出演陷陣營的群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培訓,還得找專業的古代軍陣研究大師來幫忙。
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小子們還天天要死要活,說什麼一死了之都比繼續訓練要好!
你們知不知道,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體驗這種獨特的生活經曆?
士兵的訓練花費時間,武器的打造同樣耗費資金,完全可以說,三國大戰中那些武將手中的家夥,比起其他所有群演的衣服和武器加起來都要貴!
為了給武器美感,李邁甚至找過幾個藝術學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