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王曾看劉安認真讀公文。
再看其他人的散漫,王曾心中猶豫,要不要勸一下他們呢。
這時。
劉安卻將一份公文反複看了至少有十遍。然後又聞了聞,再反複去讀。
王曾打算和劉安商量一下,是不是要勸一下其他的進士。
“劉兄,大夥似乎都不明白吏部讓咱們讀公文的深意,這不僅僅了解寫作的要領,更是對當今天下的一個了解,更是對各州府實情的一種了解。”
王曾說完劉安沒反應,劉安依舊還在看那份公文,但臉色卻是越來越不好看了。
劉安非常認真的讀,終於搞清了這公文的內容,他的臉色自然不好看,因為這份公文是靈州刺史裴濟上的,用自己的血寫的絕筆。
王曾看劉安沒反應,走到劉安身旁再問“劉兄,從剛才看到你神情不太對。”
劉安將那份公文遞給了王曾“聞一聞。”
“聞?”
公文需要用聞的嗎?
劉安的語氣帶有一絲寒意“血的味道,這樣的公文,竟然是舊公文,而且根據上麵的留下的記錄,沒有上報官家,也沒有通告朝堂百官。當時負責這公文人,以及壓下這公文的人,都可惡。”
“劉兄慎言。”王曾趕緊勸。
劉安一把抽回了公文塞在懷中,兩世為人,他要去問問,此時坐在高堂上的大人物是怎麼樣想的。
當朝三相。
寇準。
劉安心中這個時代頂尖的名臣,至少曆史上將他大書特書。
呂蒙正。
一代名相,也是一甲入仕,自他開始宰相的兒子科舉入仕從原本規定的五品,變成了九品京官入職。
李沆。
史稱‘聖相’光明正大的一代柱石。鹹平之治他為首功、清政廉吏是他一手推動。
劉安要去問一問,這三位當朝,是不是知道這事,這些個曆史上的大名臣,到底怎麼看。難道就任由靈州這麼丟,一份刺史的血書,就這麼扔在了舊公文堆裡?
此時,李沆不在,他去查驗戶部上半年的賬目。隻有呂蒙正與寇準正在辦公的地方和楊延昭討論征兵,補充西北的方案,靈州丟了,卻是不敢讓黨項人再深入。
所以,立即補充兵力,派得力的良將北上防禦,才是要緊的事情。
聽聞新科探花郎劉安求見,寇準沒有半點反應,倒是呂蒙正笑了笑,示意小吏允許劉安入內。
劉安入內,抬頭看著在座的三人。
這三人,劉安都沒有見過,也不認識,隻知道文德殿這裡的辦公室就是宰相這級彆辦公的地方。
小吏為劉安介紹“這位是寇相公、這位是呂相公、這位是楊將軍。”
“見過寇相公,見過呂相公,見過楊將軍。”劉安一一施禮,同時也打量著在座的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