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拿著手電筒走過來,說“媽媽,晚上我和哥哥要去聽大鼓書,大門先不要關上!”
母親說“嗯,我知道了,你們倆聽完了之後,早點兒回來!”
哥哥說“知道了,我們肯定不會在外麵瞎逛遊的,早早的就回來了。”
二林和哥哥快步走出家門,外麵天色已黑,借助路邊人家的燈火,勉勉強強地能夠看清路上的情況,所有去時的路還不需要打開手電筒。
半路上,偶爾也會遇到一些蹲在路邊的村民,他們一邊搖著手中的蒲扇,一邊拉著嗑,談論著各式各樣的話題,總有些人是一幅指點江山的樣子。
二林突然問道“哥哥,你知道今天說什麼書嗎?”
哥哥說“我光聽說是樂亭大鼓,具體是什麼內容就不得而知了,也不知道好不好聽,要是好聽咱們就多聽一會兒,要是不怎麼樣的話,咱們就早點兒回來休息。”
二林讚同道“行啊,我沒什麼問題,希望能聽得懂,千萬不要跟電視上唱戲的一樣,完全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哥哥肯定的說“樂亭大鼓都是本地的大白話兒,我覺得想要聽懂的話,問題並不是很大。”
夜色雖然黑暗,但是二林和哥哥依然走的很快。
沒過多久,就到了哥哥所說的那個唱大鼓書的地方,就在一戶人家的院牆外,遠遠望去,牆頭上扯上了電線,掛著一盞大號的白熾燈,照的現場如白晝一般。
看著稀稀疏疏圍觀的人群,二林說“嗯,村裡的大喇叭肯定是壞了,大家沒有得到通知,所以來聽大鼓書的人才會這麼少!”
哥哥反駁道“嗬嗬……我看也不一定,大鼓書應該沒有電影好看,所以前來觀看的人不多。”
二林說“咱們聽一聽就知道怎麼樣了?”
二林和哥哥很快就到了地方,往人群裡麵鑽著,很是輕鬆的就鑽到最前排。
隻見燈下有兩個歲數都不小的男人,年紀大些的那個藝人坐在凳子上,懷中抱著一把大三弦琴,正在不斷地調試著琴音,力求音色最完美……
“咚……”
稍微年輕一些的那個藝人站在那裡,他前麵有一個支架,上麵放著一麵小鼓,右手不時地拿起鼓槌敲一下,然後調節一下支架的高度,慢慢地調到最適合的位置……
他們的演出很快就開始了。
年長的藝人彈起三弦,音律很快響徹四周,雖然他們都沒有使用話筒和音箱。
年輕些的藝人應該是主角,隻見他左手夾著兩塊小鐵板,“當當”有節湊地敲起來,右手拿著鼓槌擊鼓,嘴中還唱起了一小段開場白“有一個老太太八十八,嘴裡隻剩下一顆牙。東莊請她老去赴宴,夾了一口菜就塞了牙。卻原來,老太太夾了塊白蓮藕,藕眼兒套住了這顆牙……”
“哈哈……”
“太有意思了……再來一個!”
圍觀的人群不時的發出歡聲笑語,也有人在下麵大聲喊道。
年輕藝人說道“下麵,我給大家演唱一段靳派樂亭大鼓的代表作《雙鎖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鼓、板、弦、人開始配合起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年輕藝人唱到“陳橋兵變炎宋興,南唐北宋起戰爭,趙匡胤兵伐壽州地,就與南唐大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