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難得的機會_芯片的戰爭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芯片的戰爭 > 第086章 難得的機會

第086章 難得的機會(2 / 2)

蔡老板的廠子就是一家晶圓廠。

這是蔡老板在1985年投入500多萬美元引進自曰本的4英寸晶圓廠,在當時已經就落後於國際主流技術發展三代。

這兩年隨著設備開始老化,再加上生產成本的上升,導致效益開更是下降的厲害。

轉讓價格售價在200萬美金左右,200萬美金有多少軟妹幣了?1000萬以上。

這筆錢對於香江的商人來說,也是不小的錢,但是對於一個產業來說,也不算太大。隻是他們熱衷於炒樓花炒股票,對於集成電路這種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沒人看得上。

而外地廠商,像台灣、曰本、韓國就更加不屑一顧了。他們本地發展的比這還好。

隨著詳細了解,餘子賢還了解到現在這個廠子還有長期貸款負債800萬,也就是說現在老板售價1000萬,接手的人需要付出1800萬。這差不多也是近350萬美元了。

這老板也太精了,500萬美元的投入,現在還需要350萬美元,難怪沒人接手。

不過,餘子賢還是想要!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此時的共和國有國家級集成電路引進項目——908工程。但是這個項目幾乎成了一個技術引進的笑話。

而餘子賢想走自己的途徑。

當時為了治理散亂差問題,1986年電子工業部在廈門,舉辦集成電路戰略研討會,提出“531戰略”。即“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並落實南北兩個微電子基地。南方集中在江浙滬,北方集中在燕京。

1988年至1995年,在政策扶持下,共和國誕生了五家具有規模的國有半導體企業江蘇無錫華晶電子(原無錫742廠與永川半導體研究所合並)、浙江紹興華越微電子(1988年設立共和國第一座4英寸晶圓廠)、申城貝嶺微電子、申城飛利浦半導體(1991年設共和國第一座5英寸晶圓廠)、和燕京首鋼nec(1995年設共和國第一座6英寸晶圓廠)。

1990年8月,國務院決定在八五計劃(19901995),半導體技術達到1微米製程,決定啟動“九0八工程”,總投資20億元。其中15億元用在無錫華晶電子,建設月產能12萬片的6英寸晶圓廠,由建設銀行貸款。還有5億元投給9家集成電路企業設立設計中心。

但實際結果是,由於官僚體係拖延,九0八工程光是經費審批就花了兩年時間。然後從美國朗訊引進09微米製程,又花了三年時間。

九0八工程就是如此。而官僚體係在決策時,盲目追求技術先進,根本不考慮市場因素。

不過,這一點現在的餘子賢沒辦法插手,所以無需多言。

在此之外,還有有一點,不管公私,隻要是在共和國的土地上引進先進技術,都不得不麵臨巴統禁運——這是歐美國家因政治因素而強加的給共和國身上的枷鎖。

自1949年共和國成立起,共和國就被西方國家主導的“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

1994年巴統由於蘇聯解體而宣告解散,但是西方對於共和國的技術封鎖並未停止。

1995年9月,包括原巴統17個成員國在內的28個國家,在荷蘭瓦森納召開會議,決定以控製武器技術擴散的名義,建立技術出口控製機製。

1996年7月,西方33個國家正式簽訂《瓦森納協定》,民用技術控製清單包括電子器件、計算機、傳感器等九大類。軍用技術控製清單包括22大類。共和國同樣處於被禁運國家之列。

在電子領域,韓國、灣灣可以輕輕鬆鬆從歐美進口先進電子設備,而共和國大陸隻能購買落後5年以上的淘汰技術。而韓國、台灣依靠電子產業優勢,同樣對共和國大陸進行技術封鎖。如台灣官方禁止台積電等企業,到共和國大陸投資建設先進製程晶圓廠,禁止灣灣液晶麵板企業到大陸設廠。即使設廠也隻能投資落後灣灣一代的生產線。灣灣廠商通過合同約束,嚴厲禁止灣灣技術人員,跳槽到共和國大陸相關企業工作。

在各方麵嚴防死守下,共和國企業要想獲得先進技術,就變得非常困難。而外國企業則憑借掌握的先進技術,在共和國市場予取予求,占儘便宜。

所謂的“以市場換技術”,成為改開三十年來,在集成電路行業成為了一個最大的笑話。

據一些機構估算,共和國為此付出了至少損失1萬億美元的巨額產業代價。

而就在1990年,共和國大幅降低關稅、取消計算機產品進出口批文、開放了國內電腦市場。頃刻間,國外的286、386電腦如潮水般湧入,長城、浪潮、聯想等國內公司潰不成軍。

1991年由美國英特爾和ad,掀起的“黑色降價風暴”,更是讓共和國計算機產業雪上加霜。由於絕大多數整機企業,積壓了高價買進的芯片,從而背上巨額虧損的包袱,一家家電腦整機廠商,前赴後繼般悲壯地倒在了血雨腥風之中。長城、浪潮和聯想也都元氣大傷。

在微電子集成電路方麵,國內企業繼80年代中後期陸續虧損後,90年代紛紛倒閉,國內集成電路工業,逐步變為三資企業為主的局麵。

到1990年代末,共和國微電子科技水平,與國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

所以對於這些國家項目,餘子賢作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個人,從始至終,他就是抱著避而遠之的態度。

要想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餘子賢打算在儘量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引導國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個人影響國家的技術發展和政策方向,這算有點癡人說夢的感覺,但是餘子賢必須這樣搞。因為,他一個人就算是巴掌再大,也捂不了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的許許多多的窟窿(產業坑)。

但是這之前,他必須成長為一個不容國家忽視的從在才可以。

不然一切都將是做夢。

而似乎眼前這就是一個好機會——買下它,擁有自己的集成電路工廠,邁出產業發展最堅實的第一步。

隻是這第一步,似乎非常難!1800萬,餘子賢城從那裡去搞?



最新小说: 天滅真元 綁定係統,我成了首富 妖尾:我才不是最恐怖的魔導士 落影成雙 道爺要長生 魔霧降臨:我引領超凡幽魂女子團 軍婚甜蜜:八零辣文女配她多胎了 我的300斤省長千金 修仙:單機打怪,我成就無敵 在霍格沃茨轉悠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