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寶,指的乃是精、氣、神。精,是自身精血;氣,是自身法力;神,是自身心念神識。
這部真經由簡而繁地闡述了精、氣、神人身三寶,講明各自功用,又以此為基衍生出三類修行法門。
煉精之法喚作“太元真身”,乃是增強體魄的功法,到極致時可修煉成一具不死不滅的軀殼,神魂寄托其中,便能長久存活下去。
煉氣之法喚作“抱元仙法”,乃是將天地元氣化為自身法力的法門。從根本而言,與諸家煉氣門派的功法無異。
煉神之法喚作“一念成神”,卻是教人鍛煉神識的法門。有成之後,神魂不受肉身拘束,可出竅神遊,一念降臨大千。
陸吾倚仗為根本的長生法門乃是五嶽真形決之法,達成元神之後,肉身便可隨意丟棄,是以他對那煉精之法隻掃了一眼便不去看了;而經文上的煉氣之法不見得就比他自家的煉氣法門高明,略一打量便也不再上心;最後那煉神之法卻正是他心喜之由。
煉氣士的修為每進一步,自身法力便精純一分,神魂也更凝練一分。直至到了元神境界,魂魄便能悉數與法力相合,從此便能打破肉身拘束,超脫壽限輪回,悠遊天地長生不死。
而《先天混元三寶經》中所載的煉神之法,卻是在修行路上另辟蹊徑,大大有異於諸家煉氣功法。修煉這一法門,完全拋開了法力與肉身,直接由神魂入手,鍛煉心神念力。
此法由初習到大成,共分九重,一一對應煉氣功法的九重境界,分是後天、先天、歸元、合氣、金丹、元嬰、元神、合道、混元。
第一步凝魂,乃是依照秘法錘煉神魂,使其凝練;
第二步結念,便可借心念之力驅策外物;
第三步罡煞,卻是取陰煞、陽罡與神魂相合,使念力壯大;
第四步出竅,乃指神魂能脫離軀殼而不消散;
第五步化身,乃指神魂修煉有成,可如元嬰一般離體長存;
第六步元神,則與煉氣修行中的元神境界一般無二,已不需再托庇於肉身,從此長存不滅;
剩下得三步已與煉氣修士並無差彆。
陸吾細細研讀,發現這“一念成神法”對自家助益不小,隻待修習有成,使神魂、念力壯大了,到時將心神與法力相合便輕易可成。且修煉這一功法另有好處,可使其法力與念力齊頭並進,長生之路便又多了一份助力。
仙流之中也不是沒有修這煉神之法的,譬如佛門密宗有一門“金剛念法”,便是驅使神魂念力加持自身,用來避易外魔;禪宗有一門“乘龍念法”,用以飛騰穿梭;仙流門戶遁甲宗,擅使一門“土地神念法”遁跡挪移。
隻是那幾家的煉神之法並不完善,算不得完整道統,雖稱是“法”,其實不過是一樁小“術”而已。《先天混元三寶經》中所載的“一念成神法”乃是真真正正的長生大法,以此為根本專一修行,卻也能達成長生。
將煉氣之法與煉神之法做了比較,陸吾心底有了明悟“煉氣功法入門艱難、耗時長久,但修為提升上一個境界,壽元便有增加,就算最終未能修成元神,也有千百年壽命享受;煉神之法入門容易,但以神魂修行風險卻大,且若不能修成元神,壽元便與凡人一般無二,百年之後便歸塵土了。這兩樣功法各有所長,孰高孰低卻不好說。”
回程還要花些工夫,他當下無事,便依著“一念成神”的第一步功法在神幡之上修煉了起來。
閉目凝神,默念經文,在心中觀想出自家身影,使其不斷壯大,最終充斥天地。一番施為之後,他忽又睜開眼來,詫異道“咦!怎地一下就成了……”
那玉簡中說,初習此法總要費上一番工夫,何時能在觀想中讓自家身影充斥天地,感應方圓裡許的諸般動靜,這才算是入了門。陸吾卻依法施為,卻未費力便將周遭五裡內的諸般動靜悉數感應了個清清楚楚。
思量片刻,他忽地笑了,心道“精、氣、神三寶同在生靈身上,不管所修功法以其中哪樣為主,對另外兩樣也有好處。
比方說以煉氣為主,修煉出來的法力亦可滋養肉身、神魂;
以煉精為主,精血壯大之後,自身元氣、神魂亦會跟著壯大;
而以煉神為主,得念力加持,操控起肉身、元氣來便更得心應手。
我如今已有了合氣境界的煉氣修為,一身法力也算渾厚,神魂早得了滋養,再來修行煉神之法,入門自然不難。況且我是兩世為人,那卻也算是一種心神修行。”
想到這裡,陸吾便開始琢磨“一念成神”的第二步功法。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光景,他在心中將結念的法門儘數吃透,隨後便將目光落在路邊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子上,心念一動,默念一聲“起!”但見那小石頭陡然一震,旋即搖搖晃晃地飛來他麵前懸停了住。
未用法力,隻憑心念便能驅策外物,陸吾立時便迷上了這種手段。他一邊驅使那小石頭不住地繞圈飛旋,一邊想到“這煉神之術真個神奇!若是我修煉大成,日後見了不順眼的,動動念頭便搬起一座大山來壓他,那該多爽利!”
便在這時,遠處一陣法術攻殺之聲,陸吾心中一驚,那小石頭失了念力加持,頓時“啪嗒”一聲落在了地上。驅使神幡躲到了隱蔽住,他運起目力遙遙望去,卻見那爭鬥的人中有兩個是自家相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