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史書中三個皇子_亂世麗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亂世麗姝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史書中三個皇子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史書中三個皇子(1 / 1)

亂世麗姝!

史書上記載,老大恒山王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極為寵愛和最為器重的兒子。

李承乾3歲時,唐太宗李世民便讓長孫皇後的侄子長孫家慶擔任了他的侍讀,承乾5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又讓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秦王府十八學士教導兒子儒學經典。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沒多久,就將年僅8歲的李承乾立為皇太子。從貞觀4年起,唐太宗李世民便開始讓李承乾處理朝中庶務,以及在自己居喪或離京時擔負起監國的重任,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小小年紀卻乾得相當出色。

李承乾生病後,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李世民卻下旨請了天竺高僧波頗與道士秦英來為愛子祈福。承乾病愈後,唐太宗李世民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並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為承乾祈福。

又為了不讓兒子太辛苦,唐太宗李世民特彆準許承乾不用多讀書,隻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不過李承乾並沒有借機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國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容很有價值,唐太宗李世民看了後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也。”

貞觀8年,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爵一級,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貞觀9年,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唐太宗李世民為此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通宵達旦的宴飲甚至還被褚遂良上諫了一番。貞觀12年,李承乾的嫡長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李世民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勳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於東宮。

貞觀1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東宮為李承乾設立太子學館——崇文館,毫不忌諱承乾有可能會借此機會培植威脅皇帝地位的私人勢力。貞觀1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鞏固承乾的太子之位,詔令三品以上官員嫡子皆事東宮,以保證朝中重臣對太子的鼎力支持。貞觀16年,唐太宗李世民有下詔令皇太子出用庫物不設上限。

但這時的李承乾隨著年歲漸長以及患了足疾,開始變得叛逆起來,不過是因事對父親不滿,就敢任性大膽到一連幾個月不上朝,而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對此沒有任何的指責與批評,還特地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對不會廢太子的。

就算後來李承乾犯下了謀反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願殺了這個兒子,朝中大臣也沒人敢說太子謀反按律當斬之類的話。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進言說“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儘天年,則善矣。”這才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意,最終謀反案的一乾從犯全部被賜死,身為主犯的李承乾卻保住了性命,隻被廢為了庶人。而來濟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任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至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李承乾雖然被廢,但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兒子將來的安危考慮,在立新太子時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為由,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貞觀18年12月,李承乾病逝,唐太宗李世民為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史書記載,老二濮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為寵愛的兒子,各種得寵事跡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剛出生就被封為宜都王,次年又進封為正一品的衛王與上柱國。貞觀2年,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頭銜外,李泰還是雍州牧與左武候大將軍(這是貞觀時期李泰獨有的殊寵,除了李泰之外,隻有李治有這樣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頭銜外,還是右武侯大將軍)。

貞觀7年,與李泰同齡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李世民不僅長期沒讓李泰去封地,甚至還下詔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被魏征諫止。不過唐太宗李世民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並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結果唐太宗李世民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問一番。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唯有魏征梗著脖子據理力爭。最後唐太宗李世民承認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然而事後對這隻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麼來還是怎麼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又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李世民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彆準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唐太宗李世民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任其引召學士。至於大名鼎鼎的芙蓉園,與東都洛陽中儘占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賜給寶貝兒子的,而李泰於洛陽都城修建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也因此馳名於世。

貞觀14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臨李泰在長安延康坊的府邸,並因此特彆赦免了雍州及長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還賞了魏王府的官員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東西。說到李泰的這座府邸,早在還沒有正式搬進來入住之前,便因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進諫。而唐太宗李世民照舊是對岑文本的上疏誇獎賞賜了一番,卻唯獨不見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的不樂意與製止。

貞觀15年,由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結果唐太宗李世民是樂嗬嗬地表示讚同他的觀點,卻並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製,等於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製的花銷。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不說,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就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如此鴻雁往返數次。就連李泰的長子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唐太宗李世民所愛”,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特彆寵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宮中撫養,並賜名為“欣”。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借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李世民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李世民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於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雖然不得不貶斥李泰,但唐太宗李世民仍在詔書中說道“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鐘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我對他的寵愛是那麼的不同尋常……”就在李泰被貶後不到四年的時間,唐太宗李世民將他重新進封為濮王。不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還拿著李泰的上表對周圍的大臣說“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記掛他,你們也是知道的。但也隻能忍痛割愛,這也是保全他們三個兄弟的兩全之法。”

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絕妙的行書、草書,對書畫鑒賞也相當在行。根據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李泰有兩枚書畫鑒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旁征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影響甚深,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誌體例開了先河。

史書記載,老三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為溺愛的兒子。

李治一出生,唐太宗李世民就下令隻要是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糧食,隨後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據說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後的“洗三朝”時,長孫皇後將當年丈夫從晉陽宮中得來的玉龍子與綴滿珍珠的繈褓一並賜給了這個小兒子。從此,這枚“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的玉龍子就成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們代代相傳。

貞觀5年李治被封為晉王,貞觀7年,唐太宗李世民將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並州晉陽府封給了這個小兒子。而李治也很不辜負父親的厚愛,從小就很聰慧,對父母也十分孝順,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考察他對《孝經》的理解,李治是對答如流,唐太宗李世民聞言更是高興萬分。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長孫皇後崩於立政殿,年僅七歲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不過幸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加倍的父愛彌補了這個最疼愛的小兒子,他沒有因為妻子的去世而讓李治出宮或在皇宮某處單獨居住,而是將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寢殿一同照料,而放眼整個大唐王朝,被皇帝親自撫養長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深情鐘愛與殊榮!

不過唐太宗李世民對這個小兒子的偏愛並不止於此。在李治已經遙領並州都督的情況下,唐太宗李世民又加封他為右武候大將軍。貞觀16年,李治更是連自己的封地都沒去就直接上朝參與政事了。對此,史書上特彆用了“特深寵異”這四個字來形容唐太宗李世民對李治的溺愛之情。

貞觀17年太子李成乾被廢,為了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果斷立了李治為太子。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李世民對李治的寵愛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說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長子李忠出生,雖然隻是庶出,但唐太宗李世民仍十分高興,不僅在宴會上“酒酣起舞”“儘日而罷”,還一反皇孫隻能封郡王的製度,破例將李忠冊封為了親王。

而唐太宗李世民先前一直將寶貝兒子安置在自己寢殿的一側,儘管李治在宮外有一座“儘一坊之地”的晉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讓他按製出宮居住或住到東宮去。直到貞觀十八年劉洎上書,唐太宗李世民這才令劉洎和岑文本同馬周按日輪流前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結果維持了沒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又讓兒子回到了身邊,貞觀二十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書,唐太宗李世民這才答應了讓李治每個月一半的時間住到東宮,一半的時間仍留在自己身邊。

貞觀19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治身為太子留守後方。自幼與父親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連日哭泣,唐太宗李世民便對他說道“你自幼在我身邊,像嬰兒一樣,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機鍛煉一下,為什麼要哭呢?”李治則回答道“我7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父親你一直把我帶在身邊,朝夕相處,從來沒有分開過,一想到我們要分開,我就忍不住傷心。”唐太宗李世民聞言也淚流滿麵。於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彼此能夠及時了解對方的狀況,首創了飛表奏事製度,李治還要求父親在收到他的信後要立即回信。

不僅如此,李治在聽說唐太宗李世民征戰期間一度距離“賊城不逾百步”後,緊張到“魂飛膽戰,莫知自處”,連忙向自己的父親表示“伏願思宗社之重,以億兆為心”,告訴他打仗彆那麼勇猛,做兒子的很擔心。於是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回了一封《克高句麗報皇太子書》,表示自己自從收到他的信後,因為想著自己的兒子會擔心,“所以不執斧鉞”,而且“此後必不親行陣,勿為憂慮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麵對依依不舍的愛子,唐太宗李世民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不到我們父子二人再相見的時候,我絕不會換下這身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件衣服是穿臟了又穿破了,連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換一件,他卻死活不肯答應。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聽說李治正在趕來迎接自己的路上,於是迫不及待地帶領三千護衛率先飛奔進入了臨渝關,途中正好與李治相遇,直到此時李治進獻了新衣服,唐太宗李世民這才換下了身上這件已經穿爛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征遼回來後又準備巡幸靈州,本打算帶著李治一起前去,結果張行成上疏說“臣聽說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靈州,不過臣認為與其陛下因私愛而讓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時讓太子留下來監國,接待百官商議朝政決斷眾事,熟悉朝廷事務,這樣既可安定京師重鎮,而且又可向四方顯示太子的聖德。”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他說的有理,便將他加封為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

貞觀23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是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後開創了有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間,百姓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人口持續增長;大唐版圖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僅對西北和海東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亂,就算是對吐蕃的作戰有所失敗,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穩定了對吐蕃的態勢。


最新小说: 重生1981:開局墳頭挖寶! 血茶與野玫瑰 渣爹拋妻棄女前,小奶團重生了 見詭法則 軟飯江湖:逆命無雙 吞天仙途 被甩,失業後,美女超模主動倒追我 異界擺攤,縣令催我快出攤 妖者為王 葬仙鼎:開局被囚禁,終橫推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