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懷舊之情溢於言表,對於已離開工作崗位的人們,離開以往熟悉的工作環境,進入一個相對陌生和寂寞的生活狀態,是需要友情來感染和澆灌的,人生有幾個情節是每人都不能回避的,依次為戰友情、同學情、同仁情,戰友情是生死情,同學情是發小情,同仁情是共事情,柚子當然是以同學情為第一的,她出生在港城,在一幫發小閨蜜的簇擁下完成了學業,因此她對同學情是十分動情的,強子邀請同學去飯店捧場,柚子想借此機會搞一次同學聚會,她計算了一下,從二中畢業整整二十五年了,這天柚子約上美秋一起來到了曾經就讀的學校。
位於毓璜頂山下的港城二中,是個景色秀麗的避世之地,在繁華的城市中央有一塊綠色的校園,沿襲了百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成為港城培養大學生的搖籃,今年高考上線率又位居全市第一,看到學校展板上高考狀元的介紹,柚子和美秋感到自豪,遺憾的是當年柚子就讀時的歐式八角樓已經拆除,柚子與同學在八角樓留下的合影,成了永久的紀念,原址現在建起了一個現代化的體育館,十幾年過去了,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柚子每次回母校,都會去校史館去參觀,母校的前身就是爺爺任督學的益文中學,校史館展覽的史料,就有柚子捐獻的,爺爺在益文中學第一屆畢業生學生紀念冊的題字和照片,“繼承校訓,回饋社會,棟梁之材,必當先鋒。”
去年建校150周年,作為學校創始人的後人,柚子被邀請參加慶典,與爺爺一起創辦益文中學的奠基人的其他幾位後人見麵,其中有從台灣和美國返回的,柚子是唯一留在大陸的後人,大家見麵後成立了一個qq群,作為平時聯係方式和連接感情的紐帶,一起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他們為學校的前輩的史料,極大豐富了學校館藏,以校史為鑒,以校訓為榮,成為學校每年新生開學季的第一課。
柚子與美秋從學校走出來,來到當年班主任張老師家裡,張老師正在家裡伏案疾書,作為市政協年紀最大,八十有五的代表,張老師提出的多項提案,被政府有關部門采納,為民謀福,為民請命是張老師退休後執著追求的事業,贏得了市民的尊重,獲得過的榮譽不計其數,但老人不居功自傲,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為延長生命的努力,是自私的行為,因為樂在其中,老有所樂,才讓他精神煥發,永葆年輕,延年益壽。
兩人的到來,讓張老師十分感動,“你們兩人來看我就好,乾嘛還帶東西來”,“沒什麼老師,天這樣熱,你要注意防暑的,畢竟年紀大了”柚子關心地說道,“老師,我們今天是來邀請您參加畢業二十五年紀念酒會的”美秋說出來此的目的,“時間如梭啊,一晃你們都成熟成才了,我也是耄耋之年了啊”“老師,我們還有一個要求,請您為畢業二十五年紀念冊做序,當年您教我們描紅寫毛筆字的樣子,我們還曆曆在目啊。”柚子發出感慨,“隻是當年受讀書無用論影響,我們虛度了年少好時光,也辜負了您的期望”美秋不無遺憾地說,說話間,張老師老伴拿出油桃招待柚子和美秋,兩人連連道謝。
師生一起回憶起當年的師生情誼,張老師被因教學突出,被打為資產階級反動權威,掛牌批鬥,看到無知的學生成為運動的工具,張老師痛心疾首,但處境窘迫的他也無能為力,隻能暗暗落淚,1978年張老師平反後,重返教學一線,壓抑已久的憤懣一下子爆發出來,在他的精心培養下,一批批高中生走進清華北大,走向社會走向世界,他的學生中不乏政府高官,不乏商界翹首,不乏企業大亨,這些都是他引以為傲的,但張老師教書育人,不僅僅是輸送才子棟梁,柚子記得在學校時,張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人各有誌,人儘其用是正道”,是啊,棟梁可敬,平凡偉大,一代宗師的勵誌名言,鼓舞著柚子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不為世俗左右,堅守貞潔,不為物欲熏染,潔身自愛。
臨走時,張老師用小楷寫了一首詩,作為畢業二十五年紀念,水調歌頭憶舊,“浩劫入校門,學業多荒蕪,就業升學天命,自闖人生路,昔日教學情景,讀書無用餘毒,文體比賽優,班委功不沒。青絲消,皺紋露,情如故。當年風華少年,今為人父母。珍惜中學時光,留戀母校風雨,同窗青春駐,師生共安康,長壽齊祝福。”
一首感人至深的水調歌頭,表達了張老師的肺腑之言,柚子美秋如獲至寶,連連稱好,兩人謝過老師的挽留,忙著策劃、落實後天在強子飯店的同學聚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