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
柚子的老家迎合裡在古代是重要的船運碼頭,曆代官府都在此設立鹽政司,南運北調的官鹽官糧全部在這裡周轉,沿街兩岸至今保留著明清風格的徽派建築,酒肆商鋪排列整齊,魯迅筆下的烏篷船在河道上穿梭而行,被重商色彩濃染的商業氛圍,打破了這裡千年的寧靜,以往悠閒安逸的生活已經不複存在,柚子一行跟隨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向迎合裡的大牌坊,柚子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小夥伴們都會在大牌坊下放鞭炮玩家家,大人們一般是在家族祠堂裡,圍爐夜話,喝茶述舊,一片暖意融融,家鄉多年沒親近,山水依舊,河水不驚,民風日下,想到這裡柚子不由心頭一緊,今天的地麵有些潮濕,柚子腳下一滑差點摔倒,李迪眼尖手快,一把拉起柚子,“媽媽,沒事吧”,在橋上拍照的紅兒飛身跑過來,三人坐在橋墩上,“柚子,我們休息一會吧,欣賞一下水鄉的風景”,“好的,李迪,你可以去對岸走一走,紅兒陪我就行的”。
李迪以前看過描寫江南水鄉的古籍,他被南方精微的建築風格折服了,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態度,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傳承,李
迪走入一戶標有“世代人家“的小院,庭院中央一棵千年香樟木,高聳入雲的樹冠,投向大地庇蔭把整個小院都覆蓋起來,導遊介紹說,在炎炎夏日,因為有水和樹蔭,溫度常年保持在5度左右,鎮上的居民在如此納涼的地方,生活的十分愜意,整個鎮子都充盈著香樟樹的香氣,水色綠意向人們展示好客的熱情,李迪邊看邊拍,一會就走到鎮子中央的荷塘,荷葉輕浮,碧水蕩漾,勾勒出一副江南水鄉的水墨畫。
李迪以前曾寫過一首詩,表達的意境與眼前的景色完全一致,隻不過是想象中的“西塘,一泓荷塘月色”,詩是這樣寫的
今夜的風穿過我的頭顱
和骨頭說話
懂得天際的天秤座
在偏離耳跡的地方失去光明
夜色僅剩三成
一成傾城一成與我
餘三分之一的流量
賣空一泓荷塘月色
我整夜感受魚的溫度
我約了蛙聲
看完連心楚楚
再看能有多少腐朽化為泥土
葬我的風骨同流合汙
我拆散了一棵大樹和滕的關係
一棵滕自願委屈成藤椅
落戶西塘
在蒿草荷藕斑駁的日子裡
在荷塘的右側有一座老井,上麵有石碑記錄,李迪看到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水井,這居然是乾隆下江南時,途徑小鎮策馬飲水之處,後來被乾隆禦封為江南第一井,電影“老井”,就是在這取得鏡頭,導遊引人入勝的介紹,拉開了這一傳說的序幕,據說乾隆被風景優美的小鎮吸引,每天泛舟小橋流水之間,鎮子上家家戶戶飄出的樟香引得乾隆皇帝的詩性大發,“奇香何處尋,岸上千戶門,美景入目來,蕩漿水平均”。
當船兒走到一戶人家的窗外時,一陣委婉低沉的琴聲,讓乾隆皇帝駐足,這是一段杜十娘傳唱的“長相依”,這個把乾隆皇帝的心弦打動的江南小女子,才是乾隆皇帝不遠千裡三下江南的秘密,這個古老的小鎮也由原來的“香樟裡”,被乾隆皇帝禦題為“迎合裡”,掛在鎮子大牌坊匾額上乾隆皇帝的題字,依然熠熠生輝,這是這座古鎮的榮耀。
今天的“迎合裡”,迎接的是四麵八方的來客,他們是踏跡尋香而來,李迪被柚子的家鄉深深吸引,充滿濃鬱江南風情的小鎮,養育著靈秀琴韻的女兒,柚子就是一枚江南紅果,移植到北方,有著南韻北風,像迷一樣的小女子,讓李迪心動不已,癡心不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