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院線在內地已經有四百多塊銀屏了啊。”
《泰坦尼克號》在內地上映前夕,負責內地盛大院線業務的許凱,也向陳盛彙報了目前的工作情況。
與此同時,許凱也先通過消息渠道,幫陳盛統計了此時內地銀屏的大概數量,差不多是在2200塊左右。
而盛大院線自98年年底入局開始,就憑借著龐大的資金。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收購各地物業,並打造了上百個電影院,共計400多塊銀屏,成功占據了內地20%的院線市場。
可是去年一整年,內地院線創造的電影總票房,也不過才11億人民幣,還不如陳盛近兩年隨便一部電影的票房高。
市場本就不大,導致除了陳盛的盛大影院外,內地其他所有的院線加一塊,這一年半裡也就新增了170多塊銀屏。
所以陳盛這近乎瘋狂擴張院線的方式。
除了擠壓到各大院線的生存空間,令他們如臨大敵外,內心也不禁產生疑惑。
“難不成陳盛這是非常看好內地電影市場,所以才提前布局院線,想要先分一杯羹?”
任何時代都不缺膽大的人,而這些人往往也是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
因此在看到陳盛院線擴張速度如此恐怖時,也有人抱著搏一把的心態,打算跟著陳盛一同發展內地的電影院。
隻是相對於陳盛大刀闊斧的用錢猛砸,這些人也隻能算是小打小鬨,絲毫不足以影響陳盛對內地院線份額的提前搶占。
而且和陳盛不在乎電影院的那點虧損不同,這些人的資金肯定不會太過充裕。
如此盲目進場,最終也隻能是便宜陳盛,可以等他們破產時將電影院收購過來了。
“陳總,現在內地的電影票價逐年上升,觀眾們對進入電影院看電影的**也不是很大。
他們還是更傾向於花個十塊八塊的,在街邊買一張盜版光碟,在沙發上就將看電影這事情給解決了。
所以咱們這麼大規模的發展電影院,到頭來也隻是在不斷虧錢,都不知得猴年馬月,才能夠收回本錢啊!”
許凱已經算過,按照目前內地一年十億出頭的票房計算,院線大概能達到五億人民幣的分紅。
而盛大院線占據20%,也就是每年一億的票房分賬。
可是這區區一億分紅,還得扣去稅務,外加各種人工薪水,燈火蠟燭的。
最終能拿到手裡的,能有個兩成都要偷笑了。
相對於發展院線投入的大量資金,這點收益根本就不疼不癢。
所以盛大院線這看似盲目擴張的行為,也讓身為總負責人的許凱略顯擔憂。
“你不用擔心,前期的虧損早已在預料之中,觀眾們早晚會發現,在銀屏上觀看大片,和在沙發上簡單的就將看電影這事給解決掉,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至於虧損的問題,接下來還會有一筆發展資金給到你,你就專心負責將盛大院線發展起來,確保能囊括整個內地城市就行,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擔心。”
憑借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泡沫破裂帶來的龐大資金,陳盛根本不在意內地院線上的那點虧損。
“行吧......”
許凱自負責盛大院線發展項目以來,隻知道陳盛這位老板的資金,仿佛是無窮無儘一般。
至於陳盛到底多有錢,除了徐青幾人知道個大概外,整個集團根本就沒人知道,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