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快要到除夕。
在盛大集團過年放假的前一天,陳盛也來到盛大集團的寫字樓內。
“前往數字領域和塔維數碼學習交流的同事們,現在都回來了吧?”
“員工們都回來了,等過年後,我再安排下一批員工過去學習。”
對於關昌海的辦事效率,陳盛一向都非常滿意。
“很好,按照目前這種程度,相信過個一兩年,這邊就能趕上好萊塢的製作水平了。”
想要發展華語大片,特效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隻是數字領域和塔維數碼這幾家,有實力拿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全球TOP級特效製作公司。
收費根本不是短期內的華語電影能夠負擔得起的。
為了能儘快將華夏業內頂尖特效製作的價格打下來。
陳盛也專門在盛大影業的旗下,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用於促進華夏的特效水平發展。
在成功招募到一批對前沿技術有所追求的特效技術人員後。
陳盛就開始讓關昌海著手安排。
將這些員工分期送往米國的數字領域,以及紐西蘭的塔維數碼。
說是合作交流,實則就是去進修學習的。
數字領域和塔維數碼,各自都在影視特效領域,有自己擅長的視覺領域和渲染製作技術。
陳盛特地讓盛大特效公司的員工,分彆前往這兩家公司。
儘可能的掌握他們目前使用的最新技術,再將其帶回港島。
不過港島目前,一名優秀的影視特效技術人員,動輒幾萬的月工資。
造成的製作成本,依然不是華語電影能消費得起的。
就算那些投資商肯咬咬牙,在特效上麵砸點錢。
也隻能通過降低要求在縮減成本。
最終做出來的視覺效果,依舊比不上好萊塢用錢砸出來的大片。
而陳盛又不可能自掏腰包,給其他製片公司做義務勞動。
所以陳盛的下一步計劃,就是瞄準了內地“經濟實惠”的人力資源。
隻要港島這邊的特效製作公司,能保持與數字領域和塔維數碼的交流學習。
同時跟著一起製作好萊塢的特效大片,多累積一些製作經驗。
最終達到與世界一流特效製作相差無幾的水平。
陳盛就能著手在內地成立分公司,再根據那邊的薪資水平,招聘內地的員工。
再由港島這邊的員工,快速將內地分公司的特效製作水平帶起來。
以此達到降低華語電影特效製作成本的最終目的。
隻不過內地目前的互聯網行業才剛剛興起,許多人就連電腦都還沒有摸過。
加上內地電影還沒有大片的概念,特效行業更是近乎一片空白。
這樣導致了目前的內地,還沒什麼人會去接觸特效製作行業。
所以陳盛想要完成這個計劃,還需要再等待幾年。
隻要內地電影行業真正蓬勃發展,票房也逐年上升。
到時候陳盛才能依靠勞動人民“勤勞”的雙手,讓越來越多的華語電影,能夠負擔得起優質的特效製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