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陳盛的意思,不隻是要再一次重啟電影票降價事項,似乎還想要大動乾戈的乾一場。
韓三坪對此卻是顯得有些顧慮:
“你要知道,電影票降價的事情隻過去了一年,相信那些電影公司對此都還記憶猶新。
冷卻期都還沒有過去,你就舊事重提,我怕那些電影公司的反應會超出預期的強烈。”
“反應強烈也沒有辦法,現如今的電影市場,相信你們中影比我還清楚。電影票價的居高不下,嚴重打擊了群眾想要進入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熱情。”
陳盛開始列舉出以前的電影票房成績,來告訴韓三坪,電影票降價究竟有多麼必要:
“你想想1982年的《少林寺》,一張電影票才幾毛錢,卻能夠賣出一個多億的票房。
1989年的《開國大典》,平均電影票價一塊錢也能賣出1.7億。
反觀現在一張電影票,動輒十幾二十塊錢,可是票房卻很難突破5000萬。
歸根結底,還是現在的電影票定價,和普通人的平均收入不太匹配。
才會導致大部分人不願意走進電影院,以至於去年會出現了大規模的電影院破產事件。
所以我覺得,想要讓華語電影真正發展起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得先讓觀眾們願意買票進入電影院。”
說到這裡,陳盛嘿嘿一笑:“說句難聽點的,就算想要宰客,也得先把客人騙進店裡才能宰吧。”
對於陳盛說的情況,韓三坪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其實你的想法,跟我以及上頭的領導們都不謀而合。所以我們才會公開表示,支持去年的‘5元票價’。
可惜的是降價潮開始後,很多資金鏈早已瀕臨斷裂的電影院,便試圖以大幅度降價的策略,以求能儘快回籠資金。
現在你打算讓盛大院線重新帶頭降價,我估計後續還是免不了有這種情況發生。
到時候又會迎來一次電影公司的聯合抵製,拒絕給各大院線供片。”
“三爺,你忘了我的老本行是乾什麼的了嗎,我會害怕那些電影公司的抵製?”
“你?哦,對啊。”韓三坪訕笑一聲:“都忘了你是那麼多院線裡,唯一能真正做到自銷自產的了。”
“所以啊,其他院線們要是也聯合降價後,那些電影公司敢給拒絕給院線供片。
那我就多拍幾部電影,外加每年好萊塢引進的10部大片。
還有去年已經將港片,從“10部引進片”名額中剔除後,每年我在港島投資的電影。
放下來也差不多能滿足,電影院一年的上映數量了。
這種情況下,你說那些電影公司拒絕給電影院供片後,會是誰比較著急呢?”
韓三坪早就向陳盛暗示過,每年10部引進片的名額中。
陳盛在好萊塢這幾家公司出品的電影,會占據相當比例的引進名額。
這就是“朝中有人好辦事”了。
當然韓三坪也沒有說得那麼直白。
他隻是說希望每年都能為內地的觀眾們,引進一些世界一流的影視大片。
剛好陳盛製作的電影,就能夠符合這些條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