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
李超一聽麵前這霸氣十足的漢子是劉福通,心中一陣激動。劉福通在曆史上真正領導紅巾軍鬨革命,將白蓮教的勢力從一隅擴大到全國,並且從根本上動搖了蒙古朝廷統治。雖然最後革命失敗,但他的勇氣和魄力,尤其是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毅力,還是讓李超很佩服的。
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愛國的理念,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君權至上的思想,一直影響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
從一些古典名著上,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當時一些人的精神狀態。
提出“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等狹隘革命理論想法的齊天大聖,單槍匹馬大鬨天宮險些將玉帝老兒掀下馬來。可最後在釋迦牟尼等世家大族的壓力下,被迫和統治階級妥協,放棄革命和當時的當政者同流合汙。並為取經組織首領――唐三藏無償的保安服務。
一百單八條好漢在梁山聚義,樹起大旗替天行道,是何等的豪邁,大有我勸天公重抖擻,敢叫天地換新顏的革命氣勢!軍師吳用,黑社會大哥宋江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社會地位的代表,他們都認為梁山眾兄弟的出路,隻有和當時的朝廷妥協,這樣才能“洗底”才能光宗耀祖。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宋江是革命隊伍中的叛徒,可在當時,這是很正確的選擇。梁山社團,連敗朝廷的正規軍,不是為了一掃乾坤,而是為最後的招安加碼。
所以,在金錢、名譽、光耀門楣的誘惑下,及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劉福通還能做到將革命進行到底,這是很不容易的。
“徒兒,過來參見師叔!”韓山童笑著向李超招手。
李超應聲走了過來,站直身子按照江湖規矩恭恭敬敬地向劉福通鞠了個九十度的躬,口中說道“晚輩李超見過師叔!”
他這一鞠躬可不要緊,滿屋子的人全楞住了,誰也不說話。
李超本來以為劉福通會上來把自己扶起來,等了半天也沒有動靜,又不好自己站起來,隻能用眼角的餘光偷偷瞥著劉福通和師傅。
隻見劉福通滿臉不悅地看著自己,師傅則一臉尷尬的樣子。
李超心中納悶,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等了一會,見沒人過來答茬,知道一定沒人會過扶自己,便厚著臉皮自己站直了身體。
顯然,這劉福通和韓山童私交很不錯,還沒等韓山童開口,劉福通就陰沉著臉教訓道“師兄,你從哪收了這個野小子,怎麼一點禮數也不懂!”
在儒教統治中國的2000多年,人們的膝關節隻為跪天拜地,跪君拜父而生,孔聖人的門徒康聖人說不拜君父,生膝蓋何用。在家要拜父母或一些男性長輩,出門要拜君王、拜上司,祭祀的時候,要拜神明、拜鬼神。甚至德高望重的兄長,也是要拜的。
在綠林道,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跪拜自然不在話下,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師傅對徒弟擁有絕對的權利,打罵之事很是平常,弟子稍有行差踏錯,輕則打罵責罰,重則廢去武功逐出師門。而被逐出師門的人,通常都會被武林同道所不齒。
所以,劉福通雖貴為一教之主,見到韓山童也是要大禮參拜的。
李超生活的時代可不興這一套,見到尊敬的師長,也就是鞠躬行禮。對父母也就是在兩位老人生辰大壽的時候行大禮。在家父母都疼愛他,沒有人這種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斥責他。
李超麵上掛不住,立時就想反唇相譏。
韓山童和李超接觸時間比較長,了解李超的個性。知道自己這個徒弟表麵上溫文爾雅,很好說話。實際上性如烈火,要是真發起脾氣來,連自己這個師傅的帳也不買。
一邊是自己從小一起長大、萬事都在一起商量的好兄弟;一邊是自己寵愛的好徒弟。韓山童實在不想兩個人為了一點意氣之爭而傷了和氣,而且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兩人都是自己要倚為左膀右臂的重要角色,此時將相不和,那對於反元大業來說,將是一個難以估量的打擊。
韓山童見李超要說話,馬上攔住他的話頭,說道“你這孩子,好不懂規矩,見了師叔怎麼不行大禮!還好你師叔是個明事理的人,不和你這晚輩一般見識,否則定要重重地責罰於你!還不過來給師叔賠個不是!”
這番話像是在教訓李超,實際上是個劉福通一個台階下,這樣一來,既保存了劉福通的麵子,又讓李超免於責罰。更主要的是,沒有讓兩個人的矛盾激化。
韓山童不愧是老江湖,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便把一場紛爭消弭於無形。
李超更是不服氣,自己真心誠意地向這師叔行禮,他不但不領情,還出口斥責,雖然師傅在袒護自己,但從沒吃過虧的他,還是想和這不講理的大叔,好好理論一番。
這時,李超忽然感覺到有人在拉他的衣襟,轉身一看,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韻芷站在自己身後,眼淚汪汪地看著自己,李超看著這無父無母的孩子,心中不忍,於是歎了一口氣。向劉福通一抱拳,說道“師叔大人大量,不和晚輩一般見識,剛才是晚輩不懂事,冒犯了師叔,還請師叔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