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
製造大炮非常費時,向明月組織工匠日夜趕工半年內才造出了四門大炮,並按李超的要求趕製出大量的大型手榴彈,當作炮彈使用。
李超根據回憶交代給向明月玻璃的製法,並要求向明月必須在半年的時間內,研製出清晰透明的玻璃。李超又動員山莊的閒職人員把兵器司生產的鐵環編製成鱗甲裝備戰士。
雖然有了鋼臂弩、手榴彈和火炮等超時空武器裝備,但他知道自己手上這點人打突襲戰、快戰尚可,但是想占領一個城市或守住一個城市是絕對做不到的。而且,李超很清楚,自己沒有農業基礎,部隊擴充到這個程度已經是封劍山莊所能承受的極限,現在的口糧是通過君子堂搞到的,價格很高,如果照這個速度消耗下去,自己辛苦賺回來的這點錢恐怕都會這兩千人的部隊坐吃山空。
糧食光靠買是不行的,隨著白蓮教勢頭的擴大,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因為活不下去,而加入到起義軍的行列中來,那就意味著很多的土地無人耕種,明年的糧食產量將會銳減,明年將會爆發更大規模的饑荒。到那時,糧食將會變得比黃金還貴,真到了那種地步,李超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糧食。
另外,糧食這種戰略物資一味靠彆人的話,那就相當於將自己的性命攥在彆人手中,隨時有被扼殺的可能。
權衡再三,李超決定自己屯田,解決糧食問題。
種糧沒有水是不行的,李超準備在後山建一座水庫,以保證有足夠的水來灌溉農田。現在眼看就要入冬,地下水位下降,正是修建水庫的大好時機。李超又以招工的名義招了2000多人進行水庫的施工工作。這次招工和以往不同,以前招工都是個人為單位,隻要年輕力壯的,而這次則是以戶為單位,每戶不超過五口人並有兩個以上勞動力的為佳。
李超很清楚,招打仗的士兵和招耕田的農夫不同,戰士多是孤身一人沒有任何牽掛,死了就死了,不用再給任何的補償,大不了再招些亂民訓練也就可以了。可招農夫可不一樣,必須要拉家帶口的那一種,因為有家庭的負擔,家裡的男人或青壯勞力必須用勞作來換回一家人的吃穿度用,所以,這些人很容易被綁在土地上,不停地為你工作,為你創造財富。在你需要糧食的時候,他可以為你種地;當你需要士兵的時候,可以用保家衛國的口號征召他入伍,這是很劃算的。
果然,封劍山莊一開始招工,那些流離失所的農民立時擠破了封劍山莊的門檻,經過再三挑選,800多戶人家落戶封劍山莊。
事不宜遲,李超設計好圖紙之後,馬上開始施工。
李超是土木工程係出身,又在工地實習過一段時間,再加上前段時間在黃河工地上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李超對非機械施工已經有了相當的把握,所以,工程進展十分迅速。至正十一年臘月,這個小水庫終於完工了,由於江南的冬天並沒有北方那麼嚴酷,所以,山泉和地下水都沒有凍結,李超又引導這些農民,引山泉進水庫,並在後山平整土地,挖水渠,為明年的春播做準備。
至正十一年很快就過去了,過年的時候,李超對這些農戶作出了要求和承諾,農具和土地由封劍山莊,每戶承包十畝土地,每戶每年要交六成的地租,而且耕種滿五年之後,就可以獲得這十畝土地的終身使用權,地租也減免到原來的一半。
李超這個地租要得有些偏高,當時元朝的稅務製度是,每戶才交納四成的地租,李超顯然比朝廷的稅還重得
多。可李超現在屬於積蓄力量的時期,每一顆糧食對他來說都很重要,再說,李超為農戶土地和工具,雙方是合作關係,從這方麵來說的話,應該還不算過分。五年之後的約定,完全是為了吸引農戶的長期投資,等過了這困難的五年,就算不交地租都無所謂。
這個計劃應該算是雙贏的好辦法,地是彆人的地,由於鬨白蓮教,那些小地主不是跑了就是被殺了,這些土地是無主之地,李超不客氣把這些全都收歸帳下。所謂的農具,也就是平時煉製兵器剩下的邊角料,稍微改改,就可以當農具使用。那些農戶,本就已經掙紮在死亡的邊緣了,現在好不容易有個棲身之所,還有飯吃,雖然地租高了一點,但總比沒得吃要強得多。
封劍山莊的作戰部隊不多,在對外戰爭中很難抽調部隊對自己的基地進行防守,所以,要想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的根據地,除了一支鋼鐵之師之外,還需要根據地內的住民認同你的政權,對你的土地有歸屬感。這樣才能自發地組織起來對抗外來侵略。就算你暫時失去了這片土地的控製權,人心還是在你這一邊的,等你再反攻回來的時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李超首先要做的是收買人心,派幾個能說會道的人,到這些農民中間去,宣傳封劍山莊的種種好處,並成立了農會,在這些農民中挑選出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會長,李超名義上不直接管理農會,自派駐書記官隻負責建立農會和李超的聯係,日常事務讓這些農民實行自治。李超還把這些農民組織起來,建立聯防隊,農忙時拿起農具下地乾活,一旦有警報馬上拿起武器組成部隊作戰。
正月十五一過,李超就把這2000個青壯勞力和他們家眷組織起來進行軍事訓練,雖然李超隻把他們當做二線的警察部隊來使用,但是沒有基本的戰鬥力也是不行的。一個月的軍事訓練結束之後,天氣開始轉暖,這些農夫開始自己的本職工作,種地。
這段時間裡,李超一改平時膽大妄為的個性,變得十分謹慎。他知道他這點人進攻不足,防守也稍嫌薄弱,李超不想過早地引起各方的注意,他不準備在兩年之內對任何一個地方采取行動,另外,現在江湖上關於他弑師的傳言對於李超十分不利,真正樹起義旗的話,不但不能成為一支被人認可的正義之師,而且很可能成為各方勢力的眾矢之的,所以,李超準備在兩年之內積蓄力量,等不利於他的傳言變淡了,再出來爭霸天下。
在等待的這兩年裡,李超通過關係找到了以前在京城書會相熟的幾個書會人才,組成掃盲班對自己手下的農民進行文化教育。
對於李超的這種義務掃盲班,這些農民是非常歡迎的。
中國農民曆來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群,一直是經濟文化最貧乏的一類人,大多是處在文盲和半文盲狀態,饒是如此,他們對知識和文化的渴望卻是比任何一個社會階層都要強烈的。從隋唐興起的科舉製度,讓這些農民看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擺脫現狀的夢想。雖然元朝是由異族人建立的,但也曾經開科取仕,所以,中國農民一直背負著改變命運的夢想終日勞作著。
這些書會人才所使用的教學大綱,完全是李超一手編製的。在書會人才眼中,李超就想自己的導師一樣,有淵博的知識,有讓人豔羨的智慧,他“創作”的《西遊記》、《白蛇傳》對於這些以此謀生的說書人來說,簡直是神來之筆,從文學性和藝術性上來說,簡直可以和關漢卿的《竇蛾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相媲美,能在這樣的藝術大師手下做事,對
他們來說,是何等的榮耀,所以,對於李超給他們安排的工作和教學大綱,都不折不扣地執行。
李超的教學大綱很簡單,基本上是脫胎於儒家思想的,隻是與儒家的側重點有些不同,李超的教學大綱的核心內容,是教導人們人心向善,孝敬父母,愛護妻兒,守護自己的財產,更重要的是,知恩圖報。
李超並沒有灌輸給他們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因為這種思想那對他很不利,在創業初期根據地的百姓和軍隊必須和自己一條心,統一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李超也沒有作出任何關於民主的承諾和教育,因為戰爭期間,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他沒法保證一定會兌現自己的承諾,而且,中國人關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吃飯問題,至於誰當家作主,隻要不影響到自己碗中的吃食,都是無所謂的。
雖然農會名義上是實行自治,但這些農民日常的吃穿用度都掌握在李超手裡,在這些農民沒有支付能力之前,山莊暫時賒給他們,等他們收獲糧食了,有了一定的償還能力之後,再分期分批地還債。這也就是在一定形勢上控製了這些農民。
江南氣候溫暖,農作物一般都是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李超粗略地算了一下,這一千多畝地,經過兩年的積累,扣除山莊人員消耗之外,供給五、六千人的部隊戰鬥兩個月不成問題。
就這樣,李超一邊收攏亂民開墾農田,一邊挑選戰士加入自己的部隊,他並不在意軍隊的數量,相反,軍隊的戰鬥力卻是李超非常在乎的。軍糧、武器裝備,都是支持軍隊的根本所在,李超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穩步發展軍隊和農戶的數量,到了至正十二年中旬,李超的軍隊終於突破了三千,農戶的人數也擴大到了四千。封劍山莊的規模也擴大了將近一倍,初步有了一個小型城郭的雛形。
可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天下形勢急轉直下,變得非常不利於李超,不利於封劍山莊。
看著桌上的三份情報,李超臉上陰晴不定,石姬溫柔地站在李超身旁,雙手輕重適度地在李超寬厚的肩膀上按摩著。
“怎麼了?是不是局勢有變?”石姬輕輕地問道。
“徐壽輝要敗了。”李超把桌上的情報遞給石姬,石姬停下動作,接過書信仔細看到,“徐壽輝分兵四出,進攻諸州郡,遣部將丁普郎、曾法興西進,攻取漢陽、武昌;鄒普勝、歐普祥南下江西,克龍興,江州;彭瑩玉、項普略東進江浙,克杭州,所部在轉戰中揚旗執榜,宣傳“摧富益貧”,隊伍號稱百萬。軍旗所到之處,百姓無不夾道歡迎。”石姬讀完了情報,不解地問道,“四大聖堂有所行動了,這不是好事嗎,還有什麼不高興的?”
李超苦笑了一下,說道“徐壽輝兵分多路,可曾有一路是我義弟領兵的?”
石姬又看了一遍,搖了搖頭。
“明玉珍是徐壽輝的左膀右臂,這次這麼重要的行動為什麼看不他?我這義弟怕是已經失勢了。”
“嗬嗬,官場無常,奴家看明將軍也是個人才,要不李哥你把他收了吧。對了,明將軍真的這麼厲害嗎,沒有他在,真一道長的軍隊就會打敗仗?”
“分兵向來是兵家大忌,再加上徐壽輝的軍隊剛剛組建不久,實際的戰鬥力有限,再加上他們打出的旗號是‘摧富益貧’,各地的地主必會非常害怕,一旦這些人結成聯盟配合朝廷圍剿徐壽輝,那麼真一道長的皇帝日子也就做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