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漢中篇 十六 募捐難(1)_三國之烏托邦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烏托邦 > 第二卷 漢中篇 十六 募捐難(1)

第二卷 漢中篇 十六 募捐難(1)(1 / 1)

三國之烏托邦!

城固縣大集的日子是每月初一,十五,大集的地點也有些特殊,它是從城南大道一直往外延伸到外麵的碼頭。這個說起來和城固縣的地理位置有關係,城固縣地處漢中盆地的東部邊緣,呈南北狹長地帶,因此東,南,北多是山地,西部多是平原,而漢水又將這狹長的南北一分為二,漢水的碼頭就在城固南門外,漢水之南的百姓一般過了河之後,不願再往北走,多將自家的東西賣給碼頭的船主,勞力;還有一個因素是和其它城池相比起來,城固縣城比較小,也就是四座城門,主乾道成十字交叉,而縣衙和富貴之家大多居於城北,各種商鋪大多居於城南,因此久而久之大集都是從城南的主乾道一直延伸道城外的碼頭。

這次城固的大集卻較平時更為火爆,一則是今年是豐收之年,家家都有餘糧,二則是往年這個時候要服徭役,沒有這麼多閒人,三則這一日又是八月十五,正是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因此城南碼頭那並不寬敞的廣場人山人海,人頭湧動。除了那些來買賣東西的,還有各種變戲法的,玩雜耍的,更有走江湖玩那傳說中胸口碎大石的,平常這些地方往往會引得更多人駐足圍觀,而今天卻稀稀拉拉幾個人,大多數人此時都被南門城牆上掛的一則告示所吸引,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有認識字的正大聲念叨著“今有趙氏商社,承建城固書院,需要數百勞力,每日一枚銅錢,管吃管住,每十日可休息一天,能按時,按質,按量完工還額外有賞錢。有意者可到城北校場,帶上自己的身份證前去報名,名額有限,報滿為止。”

縣裡要修縣學之事已經沸沸揚揚的傳了半個月,剛聽到這個消息之時,百姓們不由暗暗愁苦又要服徭役,更有膽大的已經在村頭罵起縣令蘇真,說話不算話,今日見到這個告示眾人的心才落到肚子裡,看來小蘇縣令說話算話,更讓人讚歎的是乾活還給錢。早有心思的靈活,開始算起賬來,一天一枚銅錢,書院工期肯定不會短,少說也得要一兩個月,細算起來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要是有了這筆錢,剛才沒舍得給老婆買的簪子就可以買了;又或者給兒子扯一身衣裳,年齡已經不小了,不能再光著腚了;有家境稍微殷實點的,已然想到有這些錢,明年就不要兒子幫著下地乾活了,送他上縣學得了,聽說不收學費。莊稼人有的就是力氣,再說這個冬天閒著也是閒著,就在很多人還在琢磨,猶豫的時候,更多的人已然向城北湧去了,這些人大多想的是名額有限,報滿為止。

城北的校場自從城衛軍走了之後就一直很冷清,今日又熱鬨起來了,而且是和城南大集一種不同的熱鬨,在這裡的大多是一個個莊稼漢,擠得水泄不通,抬頭聽著高台上趙氏商社的人,大聲宣講著商社的好處,又一遍又一遍重複著回答著這些莊稼漢的各種問題,擔憂,有問工錢怎麼結算的,是一天一結,還是十天一結,有問都要乾哪些活計的,也有膽大的問額外賞錢有多少的,怎麼獎賞的

。當然也有很多得到滿意答複的莊稼漢,老老實實的卻另一邊排隊登記,沒有人插隊,窮漢何必為難窮漢,當然旁邊一隊往來巡邏的都衛軍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排隊之時,大家免不了相互攀談,拉過各種家常之後,話題自然會到縣令蘇真身上。

“蘇縣令,真是青天大老爺,糧食雖然收的多點……”

這人話還沒說完,就有人打斷他道“我們村那教書先生,給我們算過啦,一點沒多收,和往常相比我們少交多了。”

馬上就有人同意,悄悄指了指遠處的那些都衛軍道“少了這些人搜刮一遍,咱們日子好過多了。”

不過百姓天生畏懼這些人,都看了一眼之後不再吱聲。很快有人岔開話題道“蘇縣令年輕,可還真是乾實事,咱們現在給縣上乾活都給錢,真是為咱們老百姓著想。”

“聽說這書院讀書三年不收一分錢,我再讓我們家那小子跟我種一年地,攢點兒錢,也送他到這兒來讀書。”他這句話說中了大多數人的心思,誰願意一輩子種地啊,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各自琢磨著自家的事。

其它成群所說內容也差不多,大多離不開縣令蘇真,當然也有些不著調的說法,蘇縣令那可是靈龜轉世,能點石成金,咱們城固人以後有好日子過了,然而此時這位能點石成金的蘇縣令正愁眉苦臉的奔波著,挨家挨戶的湊著這建書院的錢呢。

城固縣並不大,縣上有錢的人家也就那麼多,對於張騫之後的張家這種傳承百年之久的書香門第,耕讀之家,倒還好忽悠,蘇真帶著主簿張銘,首先拿著一本賬冊,上麵密密麻麻的已經寫了一堆人的捐款,當先一人赫然是蘇真自己捐了十兩銀子,然後縣丞趙仁……縣衙之中所有人都跟著蘇真或多或少,量力而行的捐了一些。張銘在自己家自然是不好吱聲,隻聽蘇真滔滔不絕“張家世代是書香門第,耕讀之家,如今修建縣學,我想張老族長定然會鼎力支持,這不我出了縣衙,第一家就來到您這兒了,張家可是我城固縣數一數二的富貴之家。”

張老族長現在見到這個縣令就有些頭疼,上回就吃了他的虧,如今他又來給我戴高帽,張老族長看了一眼杵在門外不敢吱聲的兒子,不給自然是不妥的,想了想道“我張家亦如世侄一般,也捐十兩。”

張家是第一家,要是他也隻捐十兩銀子,那後麵的也像張家一樣,那這學校是萬萬蓋不起來的,蘇真想想道“世叔,您可是代表的張家,這十兩是不是……”

他話尚未說完,張老族長已經搶著道“縣令大人乃一縣之父母官,我等小民萬萬不敢逾越,多捐不妥吧。”

蘇真一聽,哈哈一笑道“這修建學校乃是在鄉裡揚名立德之事,因此小侄第一個就來找世叔,沒想到世叔卻不領情。”說到此,蘇真故意停頓片刻“要是到時候何家,呂家的名字位列您之上,您可彆怨小侄我啊。”

何家,呂家是分彆經營著縣上的米行和布店,其實家底早就比張家厚實,隻因著張家出過張騫這麼一個大人物,而他們又都是經商世家,因此在城固兩家始終都覺著矮張家一頭。不過,自從兩家分彆有一子一侄在縣上任職,兩人的心氣便上來了,特彆是何家戶曹得到縣上褒獎之後,那何家家主走路都昂著頭,對著張家也不再那麼小心翼翼了。

蘇真說前麵揚名立德的時候,張老族長渾沒在意,可是後麵那句就像自己長了腳般走進他的耳朵裡麵,他馬上接口問道“世侄啊,這個名字是怎麼回事啊?”

“也沒什麼,我準備在書院裡麵弄一個石碑,石碑上會刻上所有捐款建校的人,到時候準備捐錢多的人列在最前列。”蘇真撇撇嘴,起身做告辭狀。

張老族長腦子裡麵自然浮現出,何呂兩家的可惡模樣,見蘇真要走,趕緊一把拉住蘇真笑道“賢侄,我出兩百兩,你看如何?”

張銘亦步亦趨的跟在蘇真身後往何家走去,他心裡暗自佩服這個同齡人的手段,將自己的父親玩弄於鼓掌之間,更為關鍵的是他的奇思妙想總是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正因為此,自進入縣衙以來,他一直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公私分明,決意跟隨這個謎一樣的縣令,從他身上學習做人處事,汲取養分,希望有朝一日能重現先祖的輝煌。

蘇真自然不知身後這個年輕人所思所想,走到何家門口,他猛地回頭問道“張主簿,我如此對你父親,你不會介意吧。”

張銘顯然沒有想到蘇真猛地停步,又聽他如此一問,略顯驚慌,答道“縣令大人哪裡話,在下向來公私分明,再說捐錢建書院乃是一件功德無量,名傳萬世之事,家父多捐點是應該的。”

蘇真待要接著往下說時,何家人卻已經迎了出來,何家家主今天對於蘇真和張銘分外熱情,蘇真捐款的事情說出來以後,何家家主大義凜然,慷慨陳詞道“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大人就是不來,我也準備捐款,我捐五百兩。”

蘇真有些不敢相信的看著他,這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啊,蘇真還在琢磨他的用意時,何家家主已然讓張銘去和管家去清點數目。

何家家主笑嘻嘻的將茶遞給蘇真,諂笑著道“大人,我家開的是米行,隻是如今您限製大米出境,如今生意不好做,您看能不能……”他從兒子口中得知,這蘇縣令不好錢財,是想做點實事的,因此對於書院捐錢的事情他全力支持。

現在是個形勢,糧食尤為珍貴,這個口子蘇真是萬萬不會開的,因此不待他說完,蘇真就待擺手拒絕。

何家家主連忙接著說道“大人,你誤會了,我不是想讓大人放開糧食的管製。”

蘇真鬆了一口氣,慢條斯理的喝了一口茶,由衷的讚了一句“好茶,真是好茶。”

“我是想代替趙大承建這城固書院。”



最新小说: 【快穿】反派要刷好感度 玄幻大唐:朕以千古人傑鎮世間 霍爺:你的三個萌寶畫風有點清奇 隔壁大佬又帥又蘇 幕後頂級大大佬 代號零壹:伊諾啟示錄 師承吳家村,腦殼有點疼 七零軍婚肥妻滿世界混的風生水起 重返2001 神豪之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