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1.北伐(下)_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1.北伐(下)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1.北伐(下)(1 / 2)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南宋大詩人陸遊晚年寫給兒子的詩中有這麼一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戰爭也是同樣道理,勝敗與否,絕不僅取決於沙場征戰的將士,國家的每一個角落裡的齷齪肮臟或高貴純潔,都影響著勝利天平的傾向。

先後進行了西征和兩次北伐的桓溫對東晉帝國“外難未彌,內弊交興”的狀況深有體會,優秀的將領,勇敢的士兵,最終依然失敗了戰爭。那麼,決定勝負的因素,一定在戰爭之外,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縮影。

戰事進行期間,桓溫多次上書朝廷,力求通過改革以增強國力,提高軍隊戰鬥力。最為著名的有《七項事宜疏》等,其內容針砭時弊,足以彰顯桓溫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具體事務方麵,桓溫主持了東晉曆史上第三次“土斷”。

所謂“土斷”,大可以參考當代的“人口普查”,即通過清查戶口,使廣大人民登記在冊,“黑戶”變“白戶”,以便於統治。

進行“土斷”的主要原因在於,由於晉人南渡和世家大族的蔭庇,導致大量沒有戶口的“黑戶”產生。“黑戶”由於沒有戶口,所以不需要交賦稅,也不服兵役,隻對“蔭庇”他們的世家大族和地主交租,對國家無任何貢獻和義務。這種情況的產生,嚴重影響國家稅收,損害東晉國家利益。土斷在客觀上具有抑製和打擊世家大族和地主勢力的作用,是東晉迅速提升國力的必然選擇。

364年,桓溫受命主持“土斷”,史稱“庚戌土斷”。

與晉元帝、晉明帝年間的兩次土斷不同,庚戌土斷不但要斬斷士族高門與南遷流民的聯係,而且要清理他們隱匿的所有民戶。這些民戶被清理出來後,從此脫離士族高門,並且要向朝廷納賦稅、服兵役。

在實施進程中,桓溫執法嚴苛,不畏權勢,使“土斷”得以順利貫徹落實。據《晉書》記載,王彪為會稽內史,執行桓溫“土斷”法令,僅會稽一郡“亡戶歸者三萬餘口”。

“庚戌土斷”是東晉曆史上最徹底的一次土地改革,國家控製的人口數量大大增加,賦稅隨之增多,腐朽沒落的東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複蘇。同時,“庚戌土斷”為桓溫第三次北伐及後來謝安當國,組成北府兵,一舉取得在淝水之戰的巨大勝利奠定基礎,更令其後整個南朝皆為之得益的關鍵政績。

多年以後,再一次實施“土斷”的劉裕這樣評價桓溫的政治改革“財阜國豐,實由於此”。

倉皇南渡的東晉,能夠在總體上對北方政權保持攻勢,桓溫承上啟下,功莫大焉。

對於桓溫而言,一切的改革,全都是為了實現北伐的成功而服務,光複山河的理想才是他的終極追求。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為了實現其日益膨脹的個人私欲所做的必要準備。

不同的目的,卻需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完成。於是,安於享樂的清談家們和寧願孤身犯險的桓溫就有了很深的“誤解”。對錯姑且不論,可以肯定的是,坐而論道一定不可能收複淪喪的山河和拯救異族鐵蹄下的百姓。

唯物的曆史觀說,是、非這兩者是不能夠混為一談的,否則將會影響我們對曆史人物的客觀評價,使真相湮滅在時間的消磨中。人性本就複雜,他年之非不能掩今日之是。

曆史是一麵照亮人心的鏡子,為什麼隻要是桓溫所做就一定是齷齪肮臟?

369年四月,桓溫發兵北伐前燕。

個中原因總結如下其一,改革完成,國力大增,有了“財阜國豐”的基礎,桓溫認為,晉軍有實力和北方騎兵一戰;其二,前燕南下後,多次進攻東晉,並於365年攻克洛陽等地,給東晉造成極大的威脅;其三,桓溫自363年掌握朝政之後,尚有徐、兗二州及豫州兵力不受控製。據載,由於東晉內部鬥爭,桓溫不可能通過正常途徑獲得以上三州軍政大權,所以急需通過北伐建功以提高自身威望來實現野心,最終達到謀權篡位目的。其四,前燕戰神慕容恪病死之後,慕容垂遠離政治中心,慕容評與太後可足渾氏沆瀣一氣,專權亂政。桓溫認為,北伐前燕的時機已經成熟。

這是桓溫曆次北伐中規模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出師時有百官相送,都邑儘傾。北伐軍共有步騎五萬,兵分東西兩路。西路由王導時留下的宿將袁真帶領,任務是穿過譙、梁二郡,打通石門水道,把糧草運送到黃河前線;東路由桓溫親自率領,從駐地姑孰出發,經水路進入黃河,沿河西上與袁真會師。

北伐軍途徑金城(今江蘇句容縣北),桓溫看到曾經在此任職琅琊太守時種下的柳樹已有十圍粗,當時場景曆曆在目,悲憤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折枝在手,潸然淚下,感慨良多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草木無情,人生易老,桓溫第三次北伐

時,中原淪落已經五十餘年,晉氏南渡,也已經傳到了第五代皇帝。南渡遺民已經老去、凋零,在南方長大的新一代遺民子弟,早已將他鄉認作故鄉。桓溫所感慨的,不僅是自己壯誌難伸,也是無數仁人誌士北望中原而無可奈何的歎息。

壯誌未酬身已老,中原北望呼奈何!但有三千精騎在,為君百死定風波。感慨中的桓溫正手握數萬大軍,肩負著太多人的夢。

晉軍過淮、泗,沿河北上,桓溫率眾將登船樓北望,但見滿目瘡痍,破敗不堪。飽經戰亂的中原各地蕭條荒涼,早已經不複當年景象,桓溫慨然歎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王衍)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時有袁宏在側,聞之曰“運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

桓溫很生氣,以劉表有千斤大牛能吃飯卻不能乾活最後被曹操所殺為喻,用以反駁袁弘,意指如袁弘這樣身居高位者,徒有高官厚祿卻不能為國儘職出力,誤國誤民。當時滿座駭然,儘皆失色,袁弘隨即被免職。

不過故事還是有續集的,此事的不久之後,桓溫發現自己尚缺北伐檄文一份,於是命袁弘賦之。當時正在進軍途中,沒有條件為袁弘一張安靜的書桌,文房四寶也不齊全,袁弘以馬背當案幾,以口水潤狼毫,頃刻間寫就檄文,洋洋灑灑數千言,精彩非常,寓意深刻,揚我軍威,挫敵膽氣,桓溫覽之大悅。後來,這段故事便流傳了下來,成了一句形容人們才華橫溢、才思敏捷的成語“倚馬千言”。

359年六月,北伐軍將領檀玄在湖陸擊敗前燕攔截軍隊,俘獲敵寧東將軍慕容忠,北伐軍軍至山東金鄉。

時值大旱,桓溫命冠軍將軍毛虎生鑿巨野澤(在今山東巨野北)三百裡,引汶水(今大汶水)會於清水(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又稱清水)。這條航道後人稱之為“桓公瀆”。桓溫率大軍乘船自清水入黃河,舳艫連綿數百裡。

在北伐軍進入黃河前,晉軍內部曾對下一步進軍方略產生爭論。謀士郗超認為北方正值旱季,漕運難通,北伐軍可原地駐守,積聚軍需,過冬之後再繼續進兵,方法雖遲緩,但我軍必能立於不敗之地;或者大軍直撲鄴城,逼迫燕軍主力出城決戰,即使燕軍據城堅守,也可儘收城外百姓、財貨,防止敵人堅壁清野,易水以南必交臂請命矣。

桓溫沒有采納,既不肯直趨鄴城,決勝負於一役,又不肯頓兵河、濟,以待來年。堅持按原定計劃沿河西上與袁真會合。北伐軍進入黃河,逆流西進。

很多人認為,這是桓溫無心真正北伐的憑據,若從郗超之言,必不至後來的慘敗。



最新小说: 傻女遭嫌棄,魏總帶回家寵成寶 詭秘修仙:吾等皆為養料 異能覺醒:你的劇本在我手上! 麒麟符 元淪 離了大譜,女知青靠跑腿當村寵 寶可夢:我是偵探,不是老六啊喂 反派:我成了主角師弟的替身 開局不朽大帝,隻手覆滅禁區 成仙後:我竟飛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