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歸心似箭_大明建昌侯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大明建昌侯 > 第二百四十章 歸心似箭

第二百四十章 歸心似箭(1 / 2)

大明建昌侯!

李東陽從乾清宮出來,回到閣部。

一天下來做事都無精打采,他還在回想朱佑樘對他說的那些話。

劉健察覺到他的異常,並未過來打擾,謝遷當天值夜,白天也並不在閣部內。

一直到日落,將要離去時,徐溥才風塵仆仆從外回來。

“賓之,你可是有何為難之事?莫非陛下早些跟你所提的軍政之事,令你為難?”徐溥作為首輔,李東陽的直接上司,好像關心下屬一樣,單獨跟李東陽敘話。

李東陽本還想掩藏什麼,此時他隻是歎口氣道“陛下並未跟我談及軍務,隻是提到了跟外戚張氏一門聯姻之事。”

徐溥臉色恍然,點點頭,好像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內。

“若你不願,隻管跟陛下明言,相信陛下也不會強行婚配,外戚出身和涵養,天下人皆知。”

徐溥的意思,你不想嫁女兒,你就堅持表達,皇帝也奈何你不得。

何必像現在這樣悶悶不樂?

李東陽儘管猶豫,還是把皇帝的話,大致跟徐溥說了。

當徐溥得知了朱佑樘所表達的意思,連他也不由眉頭深鎖。

李東陽道“以陛下之意,若是我同意這門婚事,以後對於閣部會多加仰仗,甚至會在朝堂之外多行召對,從宣德以來,君臣難得有如此增進溝通的機會。唉!”

“若是我不答應,張氏一門在朝中崛起也無可避免,他有了西北的軍功,以後想壓得住他,怕也並非易事。”

李東陽到底是能把局勢看清楚的。

張延齡本來在朝中做了那麼多事,已深得皇帝的信任,再加上張延齡跟皇帝之間有隨時召對的便利,這一點就非文臣可比。

現在張延齡又在文政之外,取得了武功,皇帝已經明確表示會給張延齡晉升侯爵。

以張延齡侯爵身份,兼任戶部侍郎,甚至以後還有在文官體係中更進一步之可能,文官想要挾製張延齡,就非要有“特殊手段”不可。

聯姻。

似乎看起來也成為必然。

隻是誰去聯姻的問題。

徐溥麵色也有些凝重,二人坐下來,半天沒有做任何的溝通。

半晌之後,劉健從外麵進來,見二人坐在那不言語,還顯得很好奇,道“是否該早些出宮?免得耽擱了時辰?於喬也快來了。”

徐溥這才起身道“賓之你不必過於糾結於此,朝中之事也不能靠你一人之力來解決,凡事還是看開。”

毫無意義的勸慰。

在李東陽聽來,這更好像是徐溥勸說他要妥協,似乎徐溥支持皇帝的意見,想讓他把女兒嫁過去,隻是礙於情麵不好意思直說。

……

……

皇帝提出婚配的意向之後,之後兩天,沒再提及相關之事。

似乎要等張延齡回京師,再做定奪,也可能是皇帝在等李東陽最後的答複。

李東陽也選擇了沉默,對此事未置可否。

不過於此時,朝中對於有關李東陽跟張延齡要行聯姻的事,傳得沸沸揚揚,甚至連京師中人都開始知曉此事,坊間也都開始議論。

李東陽突然成為輿論中心,自然也是不厭其煩,同僚有想問詢他意見的,他一概都不去應答,最近幾日更是避免與人會麵和交談,有意在避開輿論。

卻於此時。

張延齡西北軍功的消息,更多傳到京師。

宣府巡撫劉大夏派出第一批的議定軍功之人,已到了白羊口,在清點和查驗了韃靼人的屍體和首級之後,認為並無問題,由劉大夏親自上奏此事,確證了張延齡戰功的可信性。

朝廷派去的,兵部協同錦衣衛,到現在還沒到白羊口,更沒到虎峪口,他們還未做最後定論。

如今看來,想反轉張延齡的軍功,已難上加難。

這幾天最得意的,要數張鶴齡。

一連幾天,皇帝早朝時都會召見張鶴齡,讓張鶴齡旁聽朝議,偶爾還問問他的意見,他在朝堂上撒潑耍渾的樣子,跟他弟弟很相似,但始終他沒多少能耐,也沒給出什麼好的建議,皇帝大概隻是讓張鶴齡當他弟弟的替身,大概聽他在朝堂上撒潑唱唱反調,也沒打算真的讓張鶴齡去做點實事。

這天早朝朝議。

兵部尚書馬文升又奏報了西北的戰報,說是張延齡已帶兵靠近了偏頭關,而此時偏頭關周邊韃靼人馬已基本逃乾淨了。

張延齡要重奪偏頭關,看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諸位卿家,朕覺得,要是建昌伯把朕派遣的差事完成,朕想早些召他回京師,你們認為是否該如此?”皇帝一如既往拿出好似沒主見的性子,來問詢他“諸位卿家”的意見。

馬文升不等徐溥等人有任何表示,主動表態“老臣認為,應當由建昌伯鞏固西北軍務,不但宣大一線需要整頓,連三邊一線也需重修關防等,過去數年馬政弊端頗多,也可讓建昌伯再行整肅……”

你張延齡能耐不是大嗎?

那就先在西北彆回來。

軍政方麵,我們知道你還有點能力,既然你都去了西北,我們暫時也就不想看到你,西北那些糟心事……

歸你了!

朱佑樘則意外於馬文升對張延齡的“支持”,似乎他一時還沒反應過來,這隻是文臣不想見到張延齡的一種反應。

“徐閣老,你認為呢?”朱佑樘打量著徐溥。

徐溥先看了看馬文升,他自然能明白馬文升的用意,但他還是不願讓外戚更多去沾到軍權。

哪怕張延齡回到京城,真的很討人厭,朝堂上比張鶴齡更加張牙舞爪,更讓他們覺得難堪,經常還要置氣辯論……

但在他徐溥看來,大明的綱常不能亂。

“陛下,韃靼既在發覺朝廷用兵之堅決,主動撤兵之後,也當結束西北軍務,當務之急是要保證西北屯田秋糧入庫的穩定,若眼下不召建昌伯回,也可等秋糧入庫之後,再行征召。”

徐溥拿出了身為首輔的“眼界格局”。

我不去跟皇帝討論張延齡功勞的問題,甚至韃靼撤兵,我都不認為是張延齡有功所導致。

現在隻說西北穩定。

朱佑樘搖頭道“朕既不認為建昌伯應該長留於西北,也不認為三邊的事也該交給他,畢竟朕覺得,他能完成朕交托的差事,便已對得起朝廷對他的信任。至於三邊之事,應該交由新的三邊總製來處置,馬政等……也不該交給他。”

皇帝說出此話來,讓在場很多大臣覺得不解。

皇帝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說,皇帝也怕張延齡軍權在手,尾大不掉的問題?

張鶴齡跑出來道“陛下,那就讓臣的二弟回來,派個更成熟穩重的老臣去西北鎮守邊疆就好了,西北那苦寒之地,還真不適合我二弟的性子。”

當兄長的,好像還很知道體諒弟弟的難處。

將心比心。

張鶴齡從來不想去西北,在於西北在外人傳來,那就是個鳥不拉屎的邊荒之地,哪有留在京師這花花綠綠的世界自在?



最新小说: 李世民,我是你的討債鬼 戮神修仙傳 修仙遊戲具現,校花竟成我仙寵! 極致囚禁:瘋批病嬌傅總的心尖寵 黑貓小姐討厭人類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 網遊之幻世無雙 放開我的公主,禦前男友有點帥 穆家有女顏傾臣 真該死啊,敗家還娶絕色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