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243商業是塊肥肉,咱才知道
朱標著實沒想到老五他竟然是這樣想的。
不過他仔細思索了一二,情況確實是這樣。
無論如何老五都沒有繼承皇位的機會,去封地享受富貴生活。
真要是打仗,也輪不到他去。
所以他隻想健康長久的享受富貴生活的情況,是真的能推敲的過去的。
再加上父皇指定不會虧待自己的兒子們,也沒有讓老五去戍邊,封地在最為富足的吳地。
老五他不好好瀟灑的活著做什麼?
王布犁跟他都是一個樣,願不得他們兩個能夠玩到一起去。
老四朱棣也是個卷王,至今不曾停歇遠足練兵之事。
老二老三雖然有心思,但朱標自認為能夠壓製住他們哥倆,所以也不怎麼放在心上。
這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國家財政收入結構。
其中25的稅收,鈔關稅還是大頭,那些鹽茶之類的暴利,簡直是少之又少。
可以說成年之後,大家都有各自的圈子,太子與其餘皇子可是兩個階層。
因為按照大明的收入,目前田賦的收入在接近九十左右,鹽課以及其他商稅雜稅占據很少。
這些數據直到弘治時期,田賦估算出占大明全部收入的75,剩下的其他稅收。
老朱其實對於商業並不怎麼放在心上,他心中當中的理想農村生活,是一種相對穩定,孤立的村莊存在。
就是為了避免夜晚浪費燈油。
所以一旦大明的田賦收不上稅來,全都被官紳地主截留,大明維持不下去,自然就走到了崩潰那一步。
眾人都沒有料到會有這種事。
地方官員無論如何都要在每月的上旬內根據實際市場行情擬出一個市場價目表,作為管理地方市場交易的依據。
正因為存在這個統一的先後順序和依賴地區的轉移,使得朱元璋在建國之後,在製定一係列政治經濟製度時,存在一個酬勞“有功”地區的先後次序。
丞相胡惟庸站在一旁,他也明白天子的意思。
《大明律)規定哄抬物價的商人要依照投機治罪,處罰的輕重視他所賣的高價偏離市場價格的程度而定。
在最終贏得這場爭霸戰之後,又依靠江南財力支持其北伐戰爭,最後統一天下。
如此的畫麵才符合朱元璋這個統治者渴望長治久安,能達到政治穩定的結果。
江南地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土地的肥沃,使得他們積累財富的渠道,並不隻是再土地上,出現了許多產業上的經營。
而且男女都要用他們自己的產品來交換自己所需的他人產品。
胡惟庸一想陛下提高商稅,準是又要對江南地區下手了。
朱元璋最關心的商人的注冊登記,每月一次都要上報給知縣審查,而且他最為看重的就是物價。
隨後將統治重心遷移到應天,並依靠此五府“興王之地”的財力,同江南的張士誠和江西的陳友諒角逐於長江中下遊。
老朱也並不試圖規定某種商品的價格,而隻是要求商人做到平買平賣。
他親身經曆了元末的通貨膨脹,朱元璋將商業價格的穩定作為他的政權的一個主要目標。
畢竟以沈萬三為代表的江南富戶們,實在他娘的富了。
這要都是大明官府的那該多好啊?
囤積居奇,操縱地方市場、從中牟取暴利,要處以杖刑八十。
朱標瞧著胡惟庸帶領一幫人前來,聽著老朱訴說要上調商稅的事情。
除了朱標,誰會被老朱帶在身邊。
經濟上自給自足,婦女們呆在家裡生產家庭所需要的布匹,男人們出去照料莊稼,男耕女織,村與村之間最好不要相互來往。
明初不同於元代以貨幣財政管理為核心的特點,而是以實物征收為主,帶有明顯“原始性”特征的“賦役財政”。
商業是不可能停下來不發展的。
江南對於剛剛經曆戰亂的新興政權來說,無異於一筆最穩定的財政支持。
雖然目前朱標對於弟弟們屬於生態位上的絕對壓製,但兄弟們都長大了,各有各的心思,再也不向以前一樣了。
但農村生活的現實與他想的大相徑庭,女子也得下地乾活,才能保證收成,至於織布什麼的則是要有更加年老的女人完成,或者抽出一段時間再白天進行織布。
雖然老朱非常讚揚靜止不變的自給自足的事情,但他對於商業也有一些基礎認知的,也給商人一定的自由度,從事少數幾種朝廷壟斷商品之外的物品的收購,轉運和出售。
每當發生價格爭議時,要由地方官員來確定一個公平的市價。
宋元以來,江南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首屈一指,在文化地位上也占據絕對優勢。
為進一步保護消費者,他規定商人隻能使用標準的度量衡工具,必須做到貨真價實。
尤其是老朱強硬的態度,就是你們全都彆惦記這個位置,就是你們大哥坐的,你們好好再邊疆拱衛皇室就行。
然後送到戶部來,老朱會時不時的看一看當地的物價是否有突出表現,一旦有必定要重點關注。
明初政治中心恰好同經濟重心基本重合,使得朱元璋可以直接對江南財賦進行有效管理。
天子最先從淮西起兵,依靠此地人力財力出兵江左,攻占太平,渡江攻取應天、鎮江、寧國、廣德等地。
從長遠看來,江南文化地位也占據絕對優勢,江南人必然會很快在統治階層占據優勢。
天子開科取士後,為阻止蘇鬆江浙為主的“南人”完全占據科舉名額,現如今已經停下科舉,改用察舉。
因為這些人有權有勢後,便會掌管他們所在城市的一切,官職、收入、消費。
他們明晃晃的全成了古代的貴族,利用一切的手段來剝脫周遭人,這是最為皇帝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等到老朱一死,這些人便不可避免的發展起來,以至於把經濟活動直接擴充到海洋貿易。
江南富戶的經濟來源,大多都是從工商業上賺來的,農業多是固定的,就算是徐階那種,也不是一下子就擁有十萬畝土地的。
這便是胡惟庸此時內心的想法。
畢竟你太富裕了,陛下是會惦記的。
最為重要的是胡惟庸此時就跟朱元璋是一條心的。
江南又不是他老家,陛下愛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他想要讓許多人上賊船,保住自己的丞相位置,又不是想要聯合起來推翻老朱的統治。
這個想法,胡惟庸自己個都不敢想。
論打仗,他根本就打不過老朱。
更不用說那麼多的驕兵悍將,憑什麼聽他一個人的?
指望著給他當小弟的那幾個侯爵,胡惟庸都不覺得他們能擊潰徐達等人,連李文忠興許都打不過。
叛亂,他目前是真的沒有想過。
皇宮的大門他都攻不破。
因為胡惟庸是熟悉老朱的。
他在老朱手底下當了很多年的官,才一步一步爬上來,當上大明帝國的二把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些難纏的對手諸如張士誠、陳友諒、王保保以及更加難纏的蒙古人都敗在朱重八的手裡,他一個淮西小吏真的不是對手。
胡惟庸更是理解朱元璋的執政理念。
天子要恢複和發展小農經濟。
江南的大地主們自然是要遭到打擊,最好讓他們也全都變成小農,更多的財富收歸大明所有。
在這一點上,胡惟庸是支持朱元璋的。
因為朝廷真的是沒錢。
窮啊。
就得多搞錢。
錢不會憑空產生,隻能快速的從彆人手裡掠奪。
打壓江南的大地主是最快的方式。
同時開辦青樓,讓那些富商們前來消費,也是天子給他們主動奉獻的一條道路。
結果他們不給麵子,要不是夜秦淮橫空出世,這幫人早就被老朱想法子給記在小本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