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識字的人太少了。”胡惟庸斟酌的開口道:“駙馬,這種事怕是很難的。”
“國子監的學子可以北上曆練,當然也可以南下曆練啊!”
王布犁坐在椅子上淡然的道:
“反正整個雲南打下來,需要的官員不在少數,而且西北地區獲得了勝利,需要的官員也不在少數,哪能沒有地方安排呢?”
胡惟庸對王布犁的想法還是有些發懵。
去邊疆地區當官的都是什麼人呢?
大多都是犯了錯的被貶謫過去的,或者是鬱鬱不得誌被排擠過去的。
誰會直接往那深山老林子去當官,管理野人呐?
胡惟庸覺得王布犁他不喜歡儒家子弟,可真是一個勁的往死裡坑啊!
進入國子監的那學識指定都不錯的。
胡惟庸隻是叫人記錄一下,一會再同陛下商議。
可以預見的是這些衛所附近的統治力量肯定會變強,軍隊的長期駐紮、生息、地方控製也趨於成熟。
但是距離湖廣入雲南交通線不近的地區,少數民族聚集,改土歸流實數不易。
王布犁認為漢族文化是強勢文化,即使調過去的人也很難染上當地習俗。
因此改變不多,能夠保持自身的文化特點,還能吸納周遭人同化,有利於大明對地方上的統治。
設立儒學這玩意,也是加快這個進程。
緊接著針對於屯田多寡的問題。
有了肥田沃土,更需要家屬協助管理和耕種。
“這條有什麼不對嗎?”
“分田地這件事還是要抽簽比較合適。”
“為何?”
胡惟庸覺得給軍官特權,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管理,沒有好處如何能行?
“大明軍官自然擁有更為強大的安置隨軍家屬的能力。
陛下為緩解軍餉供應的壓力,大力推行軍屯。
軍官的分地比普通士兵多,而且往往會利用權勢占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
長此以往下去,一旦遇到災荒年歲,那許多士卒的田就被軍官給買過去,最終這些衛所兵全都成了千戶個人的農奴,而不是大明的軍戶。
所有的糧食都歸了千戶一家老小,那就成了當地的土皇帝了。”
胡惟庸瞥了王布犁一眼,他總覺得這小子不正常。
放眼整個天下,哪一個得了權勢之後,不給自家摟取好處的?
大家為什麼要當官,還得往上爬啊!
誰會嫌棄自己家的財物不夠多的?
真以為你當了皇帝的女婿,這天下就有你一份子了?
而且土皇帝這種詞是能隨便往外說的,更何況還是當著陛下的麵。
“這條咱。”
雖然二人就再一旁商議,但是朱元璋第一條就當沒聽到,第二條有關國本的事情他可是聽到了。
大明哪能允許私人有奴仆啊!
所以江南一些富商們的奴仆都是義子義女,用來規避大明律。
“一個千戶所有一千正兵,可咱知道光靠著正軍的家屬和依附人口中居然能抽出兩倍於正軍的精壯男丁。”
朱元璋可不覺得一個千戶所的人口會少的可憐。
明代軍戶的前身元代的軍戶製度中,有一個特彆的“放散”製度,即在營軍士休假製度。
宿衛軍士“常製以三月一日放散,六月一日赴限”。
漢軍和新附軍則為“每歲二八放散,以次番上”。
這樣做既是出於軍戶人口自我繁衍的需要,也是軍械器杖自備的必然要求。
但是隨著統治區域的日漸擴大,放散製度逐漸喪失了執行的客觀條件。
以四川為例,“四川軍人俱係山東、河北、山後戶計,逐年取要氣力,往還五千餘裡,比至屯所,鮮不困乏”。
這還算是好的,參與平滅南宋政權的軍隊乾脆長年得不到休息。
指望朝廷修改政策並不現實,於是一些元朝軍士開始自己想辦法,攜帶妻兒前往服役戍所。
明朝也延續了這個製度,但是朱元璋鼓勵士卒帶著家屬過去生活。
相比於元朝自己花路費,朱元璋特彆貼心讓你家鄉親眷出錢,把你媳婦給護送過去呢。
這也算是朝廷給你的福利。
衛所兵的這些人時不時的就要訓練,可比普通人的戰鬥力強上一大截。
更不用說還有朝廷給他們配備的武器,殺那些當地的土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
“布犁說的也在理。”
朱元璋可是知道那些地主是怎麼操作的。
而且一旦這些衛所兵全都成了千戶的農奴,將來還怎麼會有心氣上戰場?
願不得當年幾十個倭寇就橫穿那麼多衛所,殺到了南京城外。
根源在這藏著呢!
朱元璋一下子就被王布犁的話給點醒了,誰說衛所兵就不能當地主啊?
“就算是給千戶、百戶的土地多一點,那也要進行抽簽分田,如此公平一些。”
土地兼並一直都是曆代王朝不可避免的事情。
誰都願意掙錢之後,把錢都置換成土地流傳下去。
就算子孫後代不成器,賣田始終是最後的保障。
胡惟庸見天子都發話了,那他也不辯解,隻是點頭稱是。
“還有許多人都遷徙過去,必然需要商人的存在。”
朱元璋想了想又讓胡惟庸給設立集市。
王布犁稍微想了想,又補充道:
“既然貴州衛周遭樹木不少,需要砍伐樹木,不如由當地軍士組織砍伐賣給商人,供應朝廷建造陵寢所用,運到南京來,那些木頭也需要許多的時間晾乾。
這樣會加快一些進度,又能讓大家有錢賺,商人也能給朝廷上稅。”
“哎,這個法子好,可以吸引不少的商人過去。”
朱元璋臉上帶著笑意,他深知一旦有利益那些商人恨不得長期住在貴州當坐商。
如此一來,商人多了,無論是商品往裡流入,還是往外流出,都能加快一些,更好的控製西南地區。
“這條必須記下。”
胡惟庸瞥了一眼王布犁,他算是回過味來,王布犁為啥不怎麼看重錢財了。
這小子隨口出的主意,全都是奔著賺錢去的。
有如此經商的頭腦,他還能窮困潦倒?
朱元璋心裡的打算卻是沒有說出來,那就是目前的大明也出現了軍戶逃亡現象。
畢竟邊境過於窮苦,許多到山西的士卒,爭相賄賂頭目等人,讓那些沒出錢的軟弱人丁去替換他們站崗,以至於軍伍不精,許多人都體弱不堪用。
一旦被蒙古人探知,難免會發兵前來偷襲。
“對了,咱又想起一條,說軍士所需之服裝,沒有統一的標準,往往事倍功半。
大同蔚、朔諸州歲造軍士戰襖令民間縫製,散給軍士,長短不稱,往往又令改製,徒費工力,此事胡惟庸你還需拿出個章程來。”
雖說大明士卒過的日子很苦,但目前仍舊是許多人能選的路子,朝廷給發衣服、武器,還給糧食,甚至能父死子繼,有著較好的前途。
哪像後期因為戰事減少,官員**,許多物資都發放不到位。
或者是文人當家有意苦一苦士卒,再加上軍官也貪汙,許多東西都發不到士卒手中,那逃亡的現象更是不能製止。
胡惟庸看向一旁的王布犁,期望他能給出個主意:“駙馬,我智弱,一時間想不到什麼好辦法,還得你來。”
“成親的就給他們發布匹,讓她們自製,由他們的母親或者妻子給他們製作戰襖。
興許巧手還能剩下一點布給孩子做件小衣,也算是陛下給他們的恩典。”
王布犁也是不客氣:“至於沒成親的,令士卒自製隻會增加士卒的負擔,那就隻能繼續由朝廷發放,按照士卒的身高、肩寬等數據,批量製作合適的型號下發。”
“哦?”朱元璋對於這個很是感興趣:“你與咱好好說一說。”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