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王布犁把話說的很明顯了,但朱元璋就是不低頭承認。
朱元璋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的政策是有問題的,他覺得問題在於“臣民”覺悟不夠。
無論是讀書人、官員、胥吏還是什麼其他身份,隻要沒有遵從他的政策,都是覺悟不夠!
王布犁城外縣衙小吏的時候,那可是瘋狂摸魚。
一天到晚瞎忙活,逼活沒乾!
這還是朱元璋給正式吏員月俸的,全都是為了以前逼錢不掙,還得往裡搭錢的報複行為。
朝廷認為胥吏的工作原本應該是民眾承擔的事務,因此沒有薪俸,也不給予任何特權,隻不過是所謂的庶民之官。
胥吏是從普通的應聘者中招募的,若問民眾為什麼會踴躍應聘沒有報酬的崗位,那麼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能夠在工作中撈到油水。
在物資的出納以及辦理訴訟事務之時,胥吏自然要收一些好處。
其實在幾乎所有的事務中,他們都有望接受賄賂。
但是朱元璋還指望著一幫不掙錢往裡搭錢乾活,天天喝西北風的人群,“忠心且順從”的給他建設大明,簡直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世上怎麼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他的心意去發展呢?
縱然他是從乞丐打拚到擁有整個天下的,但想要讓全天下的人以及後世子孫都按照他的意誌運轉,那當真是癡心妄想。
人亡政息這句話的殺傷力很大。
朱元璋一時間怔住了。
他不知道要如何反駁王布犁。
因為朱元璋知道這是事實,他在仙境當中看見過子孫們的執政,豈止是人亡政息啊,簡直是大踏步的倒退。
他好不容易收攏來的權力,被這些個人一個個把權力放出去,當真是把朱元璋氣的夠嗆。
於是,現場再次變得沉默起來。
“隻要朝廷堅持認定胥吏的工作屬於民眾應該承擔的勞役,而非官府應該承擔的行政成本,堅持將這種行政成本轉嫁在民眾頭上,胥吏便很難轉型為擁有固定月俸的編製中人。
沒有固定月俸,便意味著胥吏無論品德好壞,均會在日常工作中勒索民眾。
沒有正規編製,便意味著上級衙門無從知道下級衙門究竟有多少胥吏,甚至連本衙門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胥吏。”
“爹,妹夫他說的有道理,許多胥吏摻雜在其中,劣幣驅逐良幣。
到時候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今後縣衙當中就會全都是收受賄賂的吏員,那些獨善其身的吏員不被餓死,也得被排擠出去。”
“沒有人事檔案,連具體人數都搞不清楚,自然也就談不上針對胥吏的業績考核和責任追究,亦即無法建立正規的胥吏監督機製。
沒有正規的監督機製,胥吏的貪汙**便無法得到緩解。”
王布犁接過話茬:“看似朝廷規避掉了養活至少數十萬胥吏的薪俸成本,是賺到了。
可代價是百姓們不得不承受無處不在的胥吏之害,兩宋如此,今後亦會如此。”
朱元璋其實清楚這件事,否則也不會給典吏發月俸。
大明民夫工匠的飲食標準是“每名日給粟米一升”;
長工的飲食標準是一年“吃米五石五鬥”,每天大約吃米一點五三升。
而典吏的俸祿,即便考慮到老人孩子少吃一些,也隻勉強夠一個五口之家不挨餓,而不會有盈餘。
府州縣典吏中的外地人月薪五鬥,則是連五口之家也養不活。
朱元璋的考量,大概是認為這些外地人不會將全家老小都帶到工作地。
而且朱元璋對於胥吏很是鄙視,洪武四年他開科舉的時候,中書省建議允許“府州縣學生員、民間俊秀子弟及學官、吏胥習舉業者”全都來參加考試。
朱元璋特彆指示說:“惟吏胥心術已壞,不許應試。”
因為胥吏這個職業在他看來是天然造就壞人的職業。
即使他手下不少人都是胥吏出身,連他最看重的女婿也是,但都沒有讓他對這個群體改變一絲一毫的看法。
天底下各處衙門都少不了要用胥吏,但良家子弟隻要做了胥吏,其道德與品性便已無法挽救,便極少有不禍害百姓者。
再過幾年,老朱就要把胥吏列為賤籍了。
“現在胥吏的問題,朕倒是想要改變。”朱元璋依舊看著地圖:
“但朕手裡沒有太多的錢財,不過那些書吏以及差役倒是也可以暫且給一些糧食,叫他們全都登記造冊,先統計一二,此事咱會叫胡惟庸去乾。”
王布犁並沒有出聲,說實在的朱元璋肉疼支出的錢財。
現在麵對問題又選擇給,完全就是為了他的統治更好進行下去罷了。
所以在基層,沒錢我很難幫你辦事,可太適用於大明了。
朱元璋不是不懂,他隻是依照前朝的慣性,不想給罷了。
“其實對於官員朕也是有些失望的,難不成今後大明的官員不考科舉,反倒要考征收賦稅、征發勞役調度、熟讀大明律令這些嗎?”
“陛下,也不是不能這樣考啊。”
“嗯?”
朱元璋本來就是隨口一說的話,未曾想獲得了王布犁的讚同。
王布犁站起身來走到朱元璋旁邊,指著地圖道:
“陛下暫停科舉,不就是不想將來的朝廷官員全都被江南一派掌握嗎?”
朱元璋點點頭,他其實就是這麼想的。
那些江南的士大夫們沒有一個好人,真以為朕不知道他們當初為什麼會攀附上來嗎?
有我在,你們哪一個都彆想得逞!
但王布犁那句人亡政息的話,實在是給老朱頭上澆冰水。
當初在縣衙同王布犁辯論,不過是加強了他要立即停止科舉的決心,可是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讓國子監大批學習前往北方去曆練,也是朱元璋的一種量產官員的嘗試。
否則也不會按照王布犁的意思,胡搞一起,畢竟這種法子他從來都沒有聽聞過,想要在史書上找一找,都找不到先例。
故而朱元璋心裡也是七上八下,對於這幫北上的學子很是重視。
“論四書五經的解讀,整個大明全加一起,也比不過這個片區。”王布犁指了指江南等地道:“畢竟那些考官大多都是這裡麵的人。
我們可以在考試內容裡加上大明律、數學等新學科,就是為了不去培養隻會之乎者也,對於政務一竅不通的官員。
同樣的,四書五經也並不是占主要成績。
大明律以及數學這兩門教材全都是從零開始學習,總歸是能把江南地區的優勢給拉回來一點,分給其餘地方的學子。”
削弱四書五經在科舉當中的占比?
朱元璋聽著王布犁的話,點點頭:“此事朕還需叫中書省以及禮部共同商議一二,再做定奪。”
老朱是個務實之人,要不然也不會對這幫科舉出身的官員們失望至極!
“爹,我怕是那幫官員們會不同意。”朱標可是了解他的老師那幫人。
當初他爹要把孔子、孟子給弄出去,就鬨的極大。
現在科舉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要考彆的,那誰能輕易答應!
“不同意?”
王布犁輕微頷首:“那先把他們叫過來說是對科舉進士十分失望,今後就不舉行科舉了。
待到他們勸諫天子,太子順勢說出要想舉行科舉就得按照天子的意思加其餘科目一起考。
我記得儒家有很強的適應性,他們會主動找說辭告訴那些學子的。”
對於王布犁這種想要開個窗就先說捅破房頂的本質,朱標還是理解的不夠透徹。
“這能行嗎?”
“試一試。”朱元璋倒是替王布犁回答了一句,總歸是個法子嘛。
要麼選一,要麼就選二,沒有其餘的說法。
其實按照朱元璋的意思,你以為朕叫你們來是真的商量來的嘛?
就得按照朕的意思辦。
用不著王布犁這條喜歡中庸的理論,他直接強行推行下去。
於是胡惟庸、塗節、陳寧、呂本等大員都被叫來了。
目前大殿內的情況他們看的不是一回兩回了。
朱元璋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而朱標則是坐在側麵,偏偏朱標對麵加了一把椅子,讓王布犁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