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322無恥的士大夫群體
一切都能說的通了。
願不得崇禎他會選擇在煤山上吊。
身為一個皇帝,他手中連忠於自己的一支軍隊都沒有。
至少護衛著他跑回南京苟延殘喘也行。
有一支軍隊在手,朱元璋就不相信有刀子在手,江南地區還收不上稅收來。
隻要有一支忠於皇帝的人馬在手,也用不著太多,一萬人。
有錢有糧有人,天下何處去不得?
朱元璋覺得至少不會輸的那麼難看。
依照明末的狀態,大明可以在南方積蓄力量,收攏人心,整訓備戰。
坐看李自成與女真韃子之間的戰事,然後根據實際的情況,再做判斷是怎麼拉攏一方或者怎麼打另一方。
絕不能同時兩麵作戰,這對於大明是不利的。
朱元璋又搖頭,依照崇禎如此沉溺於公文被
就算是一支忠於皇帝的軍隊交到他的手中,也許隻是晚死一會罷了。
還得帶著一萬忠於他的士卒一起死。
萬曆晚期,東林黨人的政治影響力開始顯現。
他們在諸多重大朝政問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由於當時政壇,隻有東林黨人形成自己的基本政治理念。
彆的派彆都是在攘權奪勢動機支配下,搞實用主義權術、機會主義政治。
相形之下,東林黨人看起來似乎就很原則、很執著、很不順從、很理想主義,總扮演現實的批評者和反對派。
這讓萬曆備感惱火,嚴厲加以打壓,反過來,東林黨人在一般讀書人和民眾中間,卻取得良好聲譽,被目為“正人”。
這聲譽,乃是雄厚的政治資本。
於是隨著萬曆死去和泰昌即位,東林黨人遂得成為主流派。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初東林黨人從維護“國本”的立場出發,堅定支持太子,阻撓萬曆偏私鄭貴妃及福王。
現在太子熬出頭,當然要對東林黨人表示信賴。
他開始重用東林黨人,雖然在位僅一月便遽爾病殞,但指定的顧命大臣中,東林黨人占有相當的比例。
“移宮案”中,也正是有賴這些人,朱由校才脫離李選侍控製,實現權力平穩過渡。
東林黨人竭力維護太子父子,反抗鄭貴妃,並攻擊其他政治勢力。
從而在天啟之初,形成了東林黨人布列朝廷,控製朝政的局麵。
出於這種關係,剛剛做皇帝的天啟帝與東林黨人之間,不但沒有齟齬,反而深為倚重。
即所謂的眾正盈朝的局麵出現了。
但是“蜜月”是短暫的,天啟帝遲早要跟東林黨人翻臉。
就是因為東林黨人以“正人”自居,試圖在政治實踐中,用“公”堅持他們從思想理論上認明了的一些理念。
反觀天啟帝,年紀輕輕當上了皇帝,自然用“私”字當頭去理解、運用和支配權力。
二者之間,一定會有抵觸,一定將爆發矛盾。
諸如天啟發現沒錢了,想法子搞錢。
可畢竟大明朝廷內外都眾正盈朝了。
大家都講道德,講錢這種俗氣的東西做什麼?
於是東林黨趁著扶持泰昌、天啟二帝上位,獲得權力後,開始把控重要地方權力。
但是因為萬曆三大征,以及薩爾滸戰事失利,增強防禦力量的費用。
修繕大運河,加固長城某些地方,重建被火焚毀的幾座宮殿。
總之張居正囤積下來的銀兩被消耗一空,但萬曆仍舊不滿足,經常挪用國庫,以至於天啟上位後,沒多少錢了,想要修三大殿都沒錢。
東林黨這幫人代表了江浙商人以及地主豪強的利益,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想法子為朝廷籌集銀子,反倒是利用手中的權勢開始取消或者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賦稅。
使得大明的稅手來源更加單一,主要是依賴於普通農民。
越有錢的人越用不著上稅。
越沒錢的越得狠狠的被收稅!
再加上當時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大量農民破產,形成了不少的流民。
浙江、福建、南京、山東均有大規模的暴動。
直到陝西澄縣饑民暴動,才拉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
朱標緊皺著眉頭,果然這些什麼黨派都是打著為朝廷做事的口號,實際上是往自己懷裡搜刮銀子,撈取好處。
從明初是這樣,到了明末依舊沒有改變。
大明亡了,他們還可以去當彆的朝代的臣子嘛。
“爹,大明末期怎麼如此多災多難?”
朱標瞧著許多地方都被火燒、大地震。
南直隸北部黃河衝垮堤壩,淹沒了徐州以及周遭大規模土地。
“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元末也都一個樣的天災**。”
朱元璋倒是沒有太多的感慨。
因為他親身經曆過,可比眼瞅著要慘多了。
或許每個王朝末年都要走一遭各種自然災害。
以至於向眾人昭示著,這個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讓大家有勇氣。
不單單如此,單獨的農民起義、城市動亂、土匪和海盜的襲擊、軍隊的嘩變,處處都有事情,想要維持秩序很難。
“白蓮教又出現了。”
朱元璋對於這個教派很是撓頭,千防萬防總會出現。
為躲避滿洲人的推進,難民從遼東湧入北直隸和山東,跟著發生的騷動使剩下的白蓮教領袖有了他們盼望已久的機會。
這時正當經濟的衰退已經使大運河上的商業活動減少,給依靠運河為生的人造成生存困難,反了興許能吃飽肚子。
此番百蓮見動亂是自從寧王叛亂之後,對於大明維持穩定最為嚴重的一次內部威脅。
但天啟還沒來得及處理朝政沒錢調集軍隊平叛的事情,眾正盈朝的臣子們就希望皇帝能夠掏出內帑來補貼,再下令免天下帶征錢糧兩年。
如此一來,調撥人馬去平叛還能瓦解白蓮教的軍心。
於是在天啟元年,因為遼東戰事告急,年輕的天啟帝在老師們的勸諫下,四次往外發了五百三十萬兩銀子。
所以錢是皇帝出的,名聲是東林黨得的。
這與臣子們先前利用皇帝的廷仗來給自己漲名聲的操作,並無二法。
但這麼多銀子撒到遼東去,真正到了數萬士卒這個群體手上,不知道加起來有沒有五十萬兩銀子。
錢花了許多,事還沒辦妥當,黨爭就直接鋪麵而來。
客氏與魏忠賢勾連在一起,仗著皇帝的恩寵,直接乾掉了大宦官王安,從此奠定了魏忠賢在宮中無人敢挑戰的地位。
王安與東林示人交好,再加上東林黨人跟魏忠賢舊怨沒有解決。
於是東林黨的頭目們便合起夥來密謀乾掉魏忠賢,結果討論沒有達到目的的一統,猶猶豫豫的反倒被魏忠賢先下手為強。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啟帝越發的對這幫東林黨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悅,並且認為世宗嘉靖時期,士大夫們是被收拾的最服服帖帖的一段時間。
無論是天啟還是魏忠賢都希望看到那樣的局麵,但東林黨人顯然是不想走舊路的,雙方對抗的越發明顯。
“朕真是看不上這幫文人。”
朱元璋指著屏幕對著兒子教導道:“這幫東林黨還想暫作韜晦之想,俯首低眉,或能躲過一劫,但朕可以肯定並無此種可能。”
“權力鬥爭,猶如兩個互相扼住咽喉的人之間的比拚,毫無退路,誰先鬆手,則性命立為對方所取。”
朱標也是讚同他爹的話,竟然把命運放在敵人的“仁慈之心”上,他們不死誰死啊?
投降主義是要不得的。
朱標其實是挺喜歡看水滸傳這本書的,旁人看著是好漢們殺人求招安,可他看的意思卻不單單是這樣。
宋江他還想依靠投降能當大官,真是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