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364不用靠一條腿走路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 第364章 364不用靠一條腿走路

第364章 364不用靠一條腿走路(1 / 2)

按照結果論而言,大家都看見永樂帝派鄭和下一趟西洋所賺來的利潤。

現在朱元璋的問話,就顯得稍微有些不合時宜。

故而沒有人回答他。

當然這主要朱元璋的理念不同,他首先是要建立自然經濟,所以商品經濟水平是十分低下的。

此時的明初與宋元對比一下就很清楚的展現出來弱勢了。

連元朝的商稅一年折銀還在四百五十萬兩左右,而大明的商稅在國家財政當中就屬於無足輕重了,折算出來有二十萬兩就很棒了。

就這還是王布犁建議提高商稅,同時又有對外貿易以及向蒙古人“走私”,才稍微有些上漲。

這個數據還是洪武十三年吏部統計奏報上來的,這個體量相當於北宋的百分之一。

“布犁,你在這方麵了解的多,與咱說一說。”

王布犁吃著爆米花的動作停了停,隨即笑道:

“陛下,這些年的政策一直都是在鼓勵種田,手工業發展其實一點也不迅速,所以對於海貿並沒有太大的需求。

尤其是做出來那麼多的玩意,大明百姓並不能收消耗掉,所以就會有所囤積,繼而價格越發下降,那手工業者也賺不到錢,自然就不會繼續做這些東西。

從洪武到永樂之後,商業興許增加了,朝廷在民間采購一波集體裝船出去貿易,自然是能賺的盆滿缽滿,而百姓也能從中喝口肉湯,從事手工業的百姓會變多,如此形成正循壞。”

朱元璋對於王布犁這番解釋點點頭,他覺得也該是這樣。

畢竟現在大明都算是摸到一點盛世的門檻,今後更加繁榮,那也是正常的現象。

“朕實行海禁的政策,並不是從所謂的經濟上思考的,而是因為海疆不靖,在東南海上對咱大明構成威脅的主要是兩股勢力,一個是被咱擊潰的張士誠、方國珍餘部,一個是倭寇的威脅。”

朱元璋開始講述這二人。

張士誠、方國珍起初都是以泛海販鹽為業。

在元末中,他們各雄踞一方,長期與朱元璋對抗。

張士誠以三吳為根據地,盤踞江浙,割據勢力北到山東濟寧,南到浙江紹興,西至安徽北部,東到大海,“帶甲兵數十萬,沃野數千裡”,勢力極強。

方國珍盤踞浙東,勢力亦相當可觀。

他還擁有一支頗為壯觀的水軍,時而陸上,時而人海,進退自如。

張、方的部從大都是熟悉海上情況的沿海百姓。

在張、方兩支勢力陸續被朱元璋攻滅以後,其餘部大都逃亡海上,繼續與朱明王朝為敵。

對於他們的餘部規模,王布犁倒是不了解。

可是聽著朱元璋的描述,從吳元年到洪武這麼多年,這夥反明勢力在環海千裡的廣闊海域上,有上萬艘船,常常等著風潮出動。

尤其是他們比大明的水軍更加熟悉這片海域,經常神出鬼沒的,與明軍周旋,一度讓朱元璋很是撓頭。

就因為這個不斷的派人在海邊巡邏,再加上他們許多人的親戚都是海邊百姓,朱元璋更是禁止他們私自出海。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餘部會搶掠海邊居民壯大自己,逼迫他們加入海盜這麼一個職業。

張汝厚、林福等人在海上自稱元帥,他們東借日本諸島悍夷為爪牙,而西南接交趾,占城等為補充,再加上內接山寇,以為腹心之患。

他們在東南海上建立了許多據點,內外結合,使得大明百法難防,剿不勝剿。

即使朱元璋派了徐達過去,除了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一些海防防禦外,對於遼闊大海也無可奈何。

直到永樂時期,這夥反賊依舊十分活躍。

搞得朱棣隻能下一道旨意,隻要這些人肯回鄉為良民,便赦免他們的罪過,不予追究,但是收效甚微。

在永樂元年泉州衛捕獲一些逃民送往南京,朱棣親自審問還有多少尚未逃回大明的,那些人皆言多的很。

這些頑固反明勢力使得大明極為頭疼,根本就找不到他們的蹤跡,隻能被動的等著他們來,閉關是最佳的選擇。

反正損失的隻是海邊的百姓。

況且苦一苦百姓又不是大明的專屬用法。

海上的另一個威脅是倭寇問題。

元代曾兩次對日用兵,都以失敗告終,官方遂斷絕往來。

日本人為得到中國貨物,在元代就不斷到中國沿海進行搶劫。

入明以後,為禍更烈,“四出剽掠擾瀕海之民”,給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很大的危害。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朱元璋認為日本人要幫助胡惟庸奪取帝位,故十分惱火,“怒日本特甚,決意絕之,專以防海為務”。

為此,朱元璋經常派大員到沿海巡視,一方麵追剿倭寇,一方麵大規模修築城堡。

但是為了銀礦這事,又聽從底下臣子的勸諫,狠狠的叱責了一番來華的使者,讓他們必須把這夥倭寇交出來。

按照時間線是永樂初年恢複了日本的朝貢貿易資格。

永樂十七年,總兵劉榮在遼東望海堝取得了剿倭的勝利。

從此以後,倭寇的騷擾才大為減輕,但始終未根除。

這顯然也是大明推行海禁的重大原因之一。

當然了王布犁顯然不會說朱元璋小農意識過於嚴重,沒有遠略,隻是為了防備這兩種敵人,就自廢武功。

尤其是因為蒙元的經驗,這讓朱元璋感覺人一旦入了大海,就不容易受到他的控製了。

在對外貿易這一方麵,作為保守派的朱元璋還不如忽必烈開放呢。

要不是王布犁建議在科舉當中加入算學,朱元璋都打算把這門學問從國子監當中廢掉。

像祖衝之的綴術,在唐代還挺流行的,可是在大明數學衰竭,是書遂亡。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就說:“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他對於海外情勢,自恃中國是“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要外國物品。

他本人又很儉樸,不尚奢華,對海外的奇珍異寶也不感興趣。

有了“朝貢貿易”這個渠道,既可以滿足他“萬邦來朝”的虛榮心,又可以獲得必要的海外之物,似乎沒必要讓私人出海貿易。

天下百姓都種地,供自己役使,天下太平,於此足矣。

倘若百姓紛紛出海,追求“逐末”之利,既減少了剝削對象,又難以管理,說不定還會給大明的統治造成意外的麻煩。

朱元璋又是個**思想極其強烈的帝王,這種極端的君主**思想糅和著狹隘的小農意識,體現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就是海禁政策。

“其實朕是覺得大明與宋代不同。”朱元璋悠悠的笑道:“大宋冗兵冗官冗費,財政負擔加重,而疆域狹小,在農業上稅收有限,不得不靠著商業來填補。

反觀咱大明實行軍屯,規模龐大且行之有效,疆土也比大宋多上不知道多少,收來的糧食也多,士卒還能打。

咱大明的官員也是比宋朝要少上不知道多少,不需要依靠海外貿易來維持稅收。”

“父皇說的沒錯。”

朱標先是讚同了一句,相比於大宋,大明還是要強上許多的。

縱然宋朝擁有那麼多的銀錢,可是他

“如今我大明對外貿易並不是占據絕對的優勢。”

“此時貿然放棄海禁的政策,極大的可能會前功儘棄,導致那兩股敵人趁機騷擾我大明海邊。”

朱標繼續給他老子找理由:“興許到了永樂時期,這兩股勢力已經全都被咱給乾掉了。”

聽到這話的朱棣立馬就喜上眉梢。

他爹沒解決的事情,他當了皇帝給解決了。

這就說明自己當了這個皇帝是極為靠譜的。

朱元璋嗯了一聲,他其實是知道後世子孫開海的事情,就隆慶時期開海就賺了不少銀子。

“布犁,你覺得這朝貢貿易有什麼弊端嗎?”

“總體而言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還有一條致命的弱點。”

聽到這話,父子三人都看向王布犁,他們覺得朝貢貿易非常好啊,定價權什麼的全都在大明的手中。

即使那些使者夾帶大批私貨來進行買賣,他也不收稅的。



最新小说: 大唐:剛被立太子,逆襲係統來了 扶鸞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撩亂逐春生 頂罪為奴後,真千金讓全家挫骨揚灰 重生70:揍各路極品嫁最強兵王 大學生活剛剛開始校花學姐看上我 王子楓袁雯潔 深藏溫柔 換嫁戰神後,萬人嫌炮灰被寵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