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這個方盒子能夠模擬出來。
多虧了計科院將這個方盒子拆解展示。
他的計算機模擬功能,也並不需要很精確。
22點的知力,專注地觀察,測量,就能直接模擬出一模一樣的虛擬電腦。
“這電腦比我爹還老。”
楊哲嘀咕著。
又經曆過多個無經驗的展品。
終於。
“經驗+1。”
這是一台兩千年之前,帶著軟驅,橫式機箱,頗具年代感的電腦主機,還帶著一個當年流行的凸麵玻璃顯示器,碩大得好像腦袋一樣。
主機內部插著512kb顯存的顯卡,4b大小的綠色內存條,cu的性能弱小至極。
楊哲模擬出來之後,還特意看了眼展品旁邊貼著的標簽說明。
“1996年,連想都不要想家用機,天琴座1+1。”
標簽甚至都泛黃發脆。
“這玩意都能當我哥了……”
楊哲去了下一個展櫃。
在展廳裡看過來,才知道計算機發展曆史之漫長。
隨著電腦模擬成功,托盤上的蘑菇們自動接管了它的運作。
電腦咯吱咯吱響著,發出了古老的運行噪音。
一直待到下午5點,楊哲在走之前順便把筆記本電腦也模擬了一下。
彆的計算機就沒有更多的經驗了。
經驗58100。
感覺,除非做出計算機最遠古時代的那種電子管與二極管組成的龐然大物,否則都很難被判定為新模擬吧?
這個獲取新經驗的渠道也暫時耗儘了。
看樣子,還是得依靠極客們。
但這趟的收獲還真是巨大。
至少,讓楊哲對計算機的整個發展曆史有了了解。
不單單是硬件,還包括軟件與網絡環境。
雖然他無法直接模擬出後兩者,但也從展廳中汲取到了大量的知識。
“如果我能直接把虛擬電腦的操作係統、硬件配置統統偽裝成彆的計算機環境,再設法掩蓋掉自己的上網地點、上網方式,等等,是不是就可以瞞過極客們的探測呢?”
……
“這書看的人好少啊。”
無光之月翻看著作家後台。
目前,書友圈中大致保持著一天兩條帖子的頻率。
大多數帖子標題是“這什麼沙雕書名”、“一看就又是一本垃圾書”、“科幻分類怎麼全是諸天文”之類的。
迄今為止,就隻有三個人在書評區發帖說“書寫得挺好玩的,作者加油更新”。
無光之月感覺很寂寞。
雖然書不是他寫的,但卻是他親手上傳的,他有種書是自己養子的感覺。
他也不好意思去打擾一看就很忙的楊哲,隻好自己一個人守著作家後天,時不時刷新一下看新增收藏。
“不知道黃泉主人現在在乾什麼。”
無光之月試著連了一下之前那個地址,連不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換i了。
他又去看了看沙盒。
沙盒,他自然是留了後台的。
楊哲無論在上麵做什麼,他都能看得見。
這樣也方便他幫助楊哲抹掉網絡上的痕跡,以免有人追查到他。
他發現楊哲在接槍稿的單子,什麼類型的都有。
“啊,楊哲很認真地在執行我們的計劃呢。”
無光之月心中欣慰。
他繼續看著楊哲的聊天記錄。
楊哲還各種跟金主哭訴家窮人多,即將餓死。
無光之月看著看著就笑起來,笑著笑著又有點感傷。
希望真能幫到楊哲和他的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