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87!
萬曆十六年,三月五日。
就在李成梁和努爾哈齊在遼東私相授受、各懷心事的時候,朱翊鈞正坐在乾清宮暖閣中,對著麵前的兩支鳥銃陷入了沉思。
這是兩支在萬曆年間再普通不過的鳥銃。
一支形製完整,一支被朱翊鈞命人特意拆散,分成各個部位的零件,一樣一樣地擺在托盤上。
托盤由麵前幾個低頭傾身的兵仗局太監端著。
晚明的火器製造機構主要以軍器局與兵仗局為主,前者隸屬工部,後者歸內府管理,因此兵仗局中大抵還是太監說了算。
朱翊鈞對槍械的研究實際不如明史那般精深。
他在現代是沒機會近距離接觸槍械的,對於槍械的整體製造過程,也隻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原理階段。
但就是隻談工程原理,晚明的火器製造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朱翊鈞首先拿起那支形製完整的鳥銃,隻見那支鳥銃長約三尺有餘,重五六斤,銃口可容三錢鉛子大小,以熟鐵打造銃身,銃管筆直,管內光滑。
銃身嵌入木托,銃口長於木托幾分,托尾向下彎曲,木托腹中藏搠杖一根,用於裝填火藥、鉛子。
鳥銃有照星與照門,火門有火門蓋,顯然是應用了三點成直線的原理來提高射擊的命中率。
朱翊鈞端起鳥銃,側過身朝著一張魚戲彩蓮鈿螺翡翠鑲漢玉紫檀桌比了一個瞄準的姿勢,
“從前戚家軍軍中裝備的就是這種鳥銃嗎?”
侍立一旁的兵仗局掌印太監回道,
“是,還有大樣佛郎機和小樣佛郎機,都是這一類銃炮,倘或皇爺要看,奴婢現在就為皇爺去拿來。”
朱翊鈞放下手,將鳥銃重新放回了麵前的托盤上,
“戚繼光從前說過,‘諸器之中,鳥銃第一,火箭次之’,這鳥銃果然那麼好用?”
兵仗局掌印太監回道,
“是,倘或應用得宜,則不失為一柄戰場利器。”
朱翊鈞問道,
“那這鳥銃具體該如何作用呢?”
那太監走過兩步,重新拿起那支形製完整的鳥銃,在皇帝麵前不填實藥地演示了起來,
“皇爺請看,先將這火藥預裝各小竹桶內,約銃口可容幾錢鉛子一枚,即每桶裝火藥幾錢,藥多則鉛化,藥少則子無力。”
“將火藥藥裝填入銃後,再用搠杖送實,方下鉛子一枚,再用搠杖送下,將火門取開,用另裝細火藥傾入鳥銃火門內。”
“向上振搖,待火藥進入線門,再將火門閉之,以火繩安入龍頭——這‘龍頭’是為一龍形彎鉤,彎鉤一端連接銃身,可來回撥動,另一端夾慢燃火繩。”
“鳥銃施放時,一般用前手托銃架中腰,後手開火門,即拿銃架後尾,人麵妥架尾之上,用一隻眼看後照星對前照星,前照星對所打之人。”
“瞄準完畢後,再將火繩點燃,用右手無名指扣動扳機,這‘龍頭’則被壓入火藥室,火繩點燃內藏火藥,子彈發射,則可擊中敵兵。”
那太監演示完畢,朱翊鈞沉默片刻,道,
“也就是說,這鳥銃施放時,往往一發而畢,且裝彈費時,難以及時清理銃管?”
兵仗局掌印太監回道,
“皇爺且再看,這鳥銃銃尾後門為螺旋式,有螺釘左轉則入,右轉則出,旋入可閉氣,旋出則便於修整清理銃管。”
“至於一發而畢……奴婢聽聞,軍中使用鳥銃時,往往采用分層疊擊法,敵近百步才可施放。”
“施放完畢後鳥銃手退後,再由刀槍箭手上前作戰,如此也不怕白費了火藥。”
這個掌印太監說得的確是事實。
明朝軍隊在後期不敢出城野戰,就和火器裝彈費時又準確性差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守城狀態下,攻城方必須用密集陣型才有破城的可能。
倘或一座城下皆是攻城部隊,明軍根本沒有瞄準的必要,隻需大致方向正確即可,所以火器部隊大量發展。
明軍在與蒙古和女真的對抗中,騎兵和步兵都處於下風,隻有火器部隊稍顯優勢。
而蒙古和女真騎兵在野戰中為了提高騎兵的衝擊力,一般會散開隊形,而不是以密集陣型衝鋒。
於是熱兵器的準確性差以及裝彈費時導致其威力遠遠不能和守城時相比,遠距離不能命中,近距離其發射頻率和準確性又不如弓箭。
再加上戰場環境下壓力過大,很少有士兵能保持訓練時的裝填速度,這就很大程度上限製了明軍熱兵器的威力。
在野戰中把熱兵器發揮出相應威力的隻有俞大猷和戚繼光發明的“車營”。
“車營”即是以火器為主,並用馬上步兵、騎兵和戰車配合作戰。
遇敵則用戰車列於陣前,車上軍士擊發弓弩銃炮,馬上步兵騎馬出陣,距離近到和敵軍馬匹相交時放銃及弓矢,接著騎兵再趁機衝入敵陣砍殺,最後派步兵十人專管割首級。
當時因為舟山岑港之戰而無辜被罰至山西大同戴罪立功的俞大猷,使用車營在安銀堡戰鬥中,以一百輛戰車和三千步兵騎兵,擊退了韃靼的十萬餘騎兵。
如此一來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車營中騎兵和步兵以車為掩護,防禦力大大提高,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火器優勢。
但是由於大明的體製原因,導致明末野戰冷兵器部隊素質極差,根本無法輔助熱兵器部隊作戰,因此沒辦法像俞大猷和戚繼光時那樣陳列車營迎敵。
後期引入西方先進火器之後,徐光啟和孫元華在登萊組建明朝精銳的純火器部隊,希望藉此一掃外患。
但是登萊地方歧視東江軍戶的態度使得毛文龍死後的東江軍對登萊沒有歸屬感。
吳橋兵變之後,軍隊竟然成為叛軍,轉投後金,這直接導致明朝希望利用科技優勢戰勝後金的計劃破產,相反還送給後金大量火炮和大批有經驗的炮手。
朱翊鈞想到這裡,不由就是一陣歎息。
他揮了揮手,讓那太監放下完整形製的鳥銃,指了指旁邊的散裝零件道,
“把那銃管拿過來給朕瞧瞧。”
兵仗局的掌印太監忙將銃管捧到了皇帝眼前。
朱翊鈞接過銃管,隨意翻看了兩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