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第一波侯家軍已經攀附上浮橋,而此時梁軍才拆毀浮橋下方的第一艘船。
接著第二批侯家軍附上,南軍再沒有機會毀橋。
不知道何人開弓一箭,其箭力大無窮,直接穿過浮橋,射到庾信身旁的柱子上。
庾信微張著嘴巴,眼中充滿驚恐,對著箭尾吧嗒張嘴兩下,細碎的甘蔗渣子散落一地。
庾信慌忙丟下手中還剩半截的甘蔗,連滾帶爬開始跑路。
他沒往後麵的台城處跑,他知道這時候往台城跑跟送死無異。
所以他駕著馬往東麵的東府城跑,如果讓他上了京口大道,或者過了江跑到北方去,或許能僥幸活下一命。
……
……
台城內外一片慌亂,哭聲搶地。
沒有人會料到朱雀門這般不經守。
那麼宣陽門呢?
那麼皇宮台城呢?
朱雀門破的戰報傳到台城深處。
台城深處是最具威嚴的太極殿,太極殿東西各有一座偏殿。
大極東殿是皇帝平常理政的地方,西殿則作為他的寢宮。
正殿不到國禮大事的時候,絕不會動用,蕭綱此生還沒見過正殿啟用的時候。
蕭綱這一生很長,皇帝嫡生第三子,今年四十六歲。
這是一個很老的年紀,自古很多皇帝活不到這個年紀,或者說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他們在皇帝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很多年。
但是他蕭綱還是個老太子,而他的弟弟們都是老皇子。
他做太子的一生並不順遂,他的弟弟們給他的壓力很大,他們都是各方手握軍權的藩王大佬。
所以他不像他的弟弟們一樣希望父皇早日死,他沒把握捂住梁國內這數口沸騰的鍋。
所謂捂鍋的含義就是,假如侯景不作亂,假如父皇死了,他登上了皇位。
他也可能捂不住弟弟們作亂行為,或者捂了這個弟弟捂不住那個,捂了親弟弟也捂不住父皇的義子蕭正德。
太子蕭綱來到太極東堂,一如平日的儒雅,跪坐在父皇的麵前,猶如聆聽夫子教誨的孩提。
“父皇,朱雀門被亂賊攻破,前後不過一柱香時間。”
蕭衍的精神和朝堂上一般無二,他老了。
“自我得之,或許冥冥注定,要由我失之。”
……
……
倒黴的庾信跑的乾脆,連累倒黴的王質敗陣。
原來太子見庾信守城困難,連忙派王質領著三千軍增援。
王質領兵才到朱雀門,那庾信已經著急落實跑路計劃。
兩相一衝撞,可憐王質還沒站住腳跟,先被自己人衝陣,在被侯家軍蹂躪。
沒一會就棄甲丟盔,跟著庾信一道亡命去了。
朱雀門就這樣被攻下了,前前後後不到一柱香時間。
侯二苦著臉,心中難受,侯大讓他跟在身邊多學些戰陣的知識。
但是他覺得這不是在打仗,這是在鬨著玩。
直到侯家軍過了朱雀門,到達宣陽門下,侯二又重新打起精神。
皇帝蕭衍中年得子,當年將蕭正德作為接班人培養,是個能戰善戰的家夥。
這些都是侯大告訴他的,他讀過一些史書,看過很多網文,但是沒有這麼細的看過。
所以抱歉,他對蕭正德一無所知。
更不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而這一幕讓他有砍人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