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這些一直吸血的人,突然有一天會自願放血出來。
楊氏和韋氏有沒有消息傳來?”
李元吉很是嚴肅,李二的這些動作,他都有預想過,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驚訝的是,李二竟然說服了這些世家大族,李元吉是真的驚訝又好奇了。
一旦李二得到世家的幫助,那恢複起來,可就快太多了,按照如今李二的布置,通過外貿,以及從世家大族那裡得到的,恐怕乾突厥報仇的時間都會提前。
隨後李元吉想到一個更為緊急的問題。
“景仁,讓長安的人去查,李二在倭國那裡,究竟派了多少大軍過去,原本我們以為李二沒有錢糧,即便出兵定然也是一兩萬人。
如今看來是我們預估錯了,有了錢糧的李二,必然不可能隻派一兩萬人,必然更多,必須要弄清楚李二這次出動多少大軍去倭國。”
隨即李元吉又叫來謝叔方。
“叔方,你立即傳信給蘇定方、劉仁軌,讓他們務必小心,切記要關注好唐軍的動向,另外,馬上傳令給虞明和,讓他再率領一萬人過去!
再傳信給席君買與馮盎,讓他們加快遷移的速度,儘快把大軍解放出來,以便投入到戰場!”
謝叔方當即匆匆下去傳令,而李元吉此刻越發的沉重了,本以為在倭國戰場這回他會占儘優勢,如今看來,根本就不可能,有了這筆錢糧的李二,必然會拿出來大部分來支持這次戰事。
畢竟可以打擊他,封鎖他的發展線路,他不信李二對這個沒興趣。
現在李元吉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李二千萬彆派李靖去,隻要不是李靖,其他人任何人,李元吉感覺蘇定方都可以打。
岑文本在一旁皺著眉頭,整個人都顯得沉悶,過了一會才緩緩開口。
“大王,楊氏與韋氏,都還沒有消息傳來,不過在下猜測,隻要楊氏與韋氏知道這件事,必然會傳信過來。
前番大王大軍兵入大唐,天下人都已經見到大王的實力,這些世家必然不會放棄大王這裡,尤其是楊氏與韋氏,與大王有著天然的親近關係,必然會來信。
至於李世民派出的大軍,大王可以讓人重點關注大唐的碼頭,李世民的大軍想要去倭國,必須要乘船,不過為了安全,想來應該會從百濟那邊繞行,大王可以讓遠林也關注此事。”
李元吉聽著還是有些皺眉,楊氏與韋氏有著天然親近?話是這樣說沒錯,但在世家,就沒有什麼情誼可言,隻有利益啊。
如今李二掌權,與李淵掌權時期已經大不一樣了,以前這些人還可以兩處下蛋,但現在,李元吉自己都沒有多少譜。
岑文本也是看出了李元吉的擔憂,再次開口。
“大王,其實不必憂慮,先說李世民此次出兵倭國吧,在下料定,大軍必然不會超過五萬,李世民想要出兵倭國,必然要動用大量水師,大唐以往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南方的水師總共也就十五萬人,這次起碼要動用一半的水師力量,不僅是要運送李世民派出的精銳,更是要掩護精銳進行大戰,以及保障後續的錢糧輸送,少了根本不行。
我們水師的強大,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李世民必然會注意這點,尤其是領軍的主將,必須要考慮。
而且即便李世民和世家談攏,也學著用大王的方法通過外貿賺取錢糧,但外貿所帶來的錢糧,短時間內,是無法抵達大唐的,更何況錢糧還要向南方運輸。
這次李世民必然是動用南方庫房的儲備錢糧,但李世民絕不會調集過多,這點就限製了他的大軍數量。
加上我們大軍占據著軍械之利,李世民的大軍軍械必然是無法更換新式軍械的,我們有著絕對的優勢。
所以大王無需為此事擔憂,既然派出了蘇定方,大王就應該相信蘇定方,定然能夠擊敗李世民派出的大軍。”
李元吉認真的聽著,這個時候他也有些發現,自己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縱然李二可以騰出一部分錢糧來用兵,但必然也有限製,不過就是數萬人,他這裡依舊能夠應付。
尤其是既然派出蘇定方,他也確實應該相信蘇定方,除非他自己前去指揮。
而岑文本停頓片刻,接著道:“至於楊氏與韋氏,大王更是不用擔憂,楊氏與韋氏先前主要就是下注在太子與大王這裡,如今雖是李世民掌權,但他們若是投向李世民,會很虧。
如今他們投過去,付出的代價更多,而且隻是錦上添花,得到的也不夠,即便李世民想要給多,其他人也不會同意,若是楊氏與韋氏都能得到得更多,其他人同樣會要求得到比原先更多的利益。
這是必然的事情,不會以李世民的意誌而改變,而且李世民也不會讓原本就支持他的人,與楊氏與韋氏得到的一樣。
在這樣的基礎上,又加上大王暴露出來的實力,以及如今王妃,與韋氏族中大才幾乎在大王這裡,臣甚至有一種預料,楊氏與韋氏,恐怕還會攜帶族人遷入嶺南,隻在長安留下少部分人手,配合大王行動。
因為天下人都已經見識到了大王的實力,完全可以與李世民逐鹿大唐天下,加上繁華的貿易,這裡隻有一些以馮氏、寧氏為首的土著世家,楊氏與韋氏到來,因為與大王的天然關係,基本不用再次付出,就能得到得更多。
而且除了楊氏與韋氏,之前與李世民不那麼對付的世家,恐怕都會往嶺南遷入。
如今大王的封地越發寬廣,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於嶺南,種種因素之下,臣認為大族遷移的可能,會更大。
而李世民必然也不會阻攔,一旦李世民對世家下手,必然會引得天下世家人心惶惶,紛紛助力大王帶兵回長安。
且李世民定然也不想讓這些人繼續留在大唐,成為大王將來進入大唐的臂助。
這些都是臣的猜測,但臣以為,可能性會非常的大。”
李元吉皺著眉頭緊緊思考著,越想,他都越發覺得岑文本說的很對,無論從現在的利益看,還是從未來的角度出發,楊氏與韋氏都有可能這樣做。
如今楊氏與韋氏本就落寞了,不如五姓七望,一旦楊氏與韋氏下注他,將來他若成事,楊氏與韋氏就能借機反超五姓七望,或者達到這樣的高度。
關鍵是他展示出來的方方麵麵,還真有這個可能啊。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